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04篇
  免费   1281篇
  国内免费   3735篇
安全科学   1363篇
废物处理   442篇
环保管理   966篇
综合类   7466篇
基础理论   1675篇
污染及防治   1910篇
评价与监测   676篇
社会与环境   648篇
灾害及防治   474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651篇
  2021年   665篇
  2020年   710篇
  2019年   498篇
  2018年   518篇
  2017年   614篇
  2016年   564篇
  2015年   746篇
  2014年   832篇
  2013年   1044篇
  2012年   1006篇
  2011年   1038篇
  2010年   952篇
  2009年   886篇
  2008年   840篇
  2007年   749篇
  2006年   663篇
  2005年   434篇
  2004年   312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介绍了生物修复有机污染的土壤和水体的研究进展,对微生物和酶处理的技术进行了详细讨论。降解有机物的微生物以白腐真菌为代表,可有效降解多环芳烃;降解有机物的酶以过氧化物酶和水解酶为代表,分别能够降解芳香族化合物和有机农药。  相似文献   
952.
Three oxidation processes of UV-Fe3+(EDTA)/H2O2 (UV: ultraviolet light; EDTA: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 UV-Fe3+/H2O2 and Fe3+/H2O2 were simultaneously investigated for the degradation of amoxicillin at pH 7.0.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00% amoxicillin degradation and 81.9%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Cr) removal could be achieved in the UV-Fe3+ (EDTA)/H2O2 process.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amoxicillin and CODCr removal were found to decrease to 59.0% and 43.0% in the UV-Fe3+/H2O2 process; 39.6% and 31.3% in the Fe3+/H2O2 process. Moreover, the results of biodegradability (biological oxygen demand (BOD5)/CODCr ratio) revealed that the UV-Fe3+ (EDTA)/H2O2 process was a promising strategy to degrade amoxicillin as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the effluent was improved to 0.45, compared with the cases of UV-Fe3+/H2O2 (0.25) and Fe3+/H2O2 (0.10) processes. Therefore, it could be deduced that EDTA and UV light performed synergetic catalytic effect on the Fe3+/H2O2 process, enhancing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via UV-Vis spectra,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a. The degradation pathway of amoxicillin was further proposed.  相似文献   
953.
The occurrence and risks of Giardia in China have been unclear to date, which has made it difficult to properly manage source water as well as to create reasonable drinking water standards. The levels of Giardia in river networks of several c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were found to be in the range of 0-5 oocysts/10 L in the rainy season in 2008. The mortality due to Giardia infection for people in this region was calculated to be from 0 to 1.95 × 10-8 persons using a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equation. Based on multiple unboiled water intake routes, the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 due to Giardia infection for people who consumed conventionally treated water was 0.625 (95% CI: 0.137-2.05) per 105 persons, with the symptom of hospitalization making the highest contribution to total DALYs (0.56 per 105 persons; 95% CI: 0.122-1.84). The DALYs decreased to 0.425 (95% CI: 0.137-2.05) per 105 persons per year for those consuming water treated with advanced technology. These values were lower than the acceptable risk (1.97 × 10-5 DALYs per year). This study revealed the risk of Giardia infection to the people in river networks of Zhejiang Province for the first time, and provides a method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Giardia infection. The results are useful for the modification of drinking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based on cost-benefit analysis.  相似文献   
954.
工业园区TVOC和恶臭的电子鼻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田秀英  蔡强  叶朝霞  郭威  卢岩文  张永明 《环境科学》2011,32(12):3635-3640
根据工业园区中TVOC和恶臭可能存在的主要气体组分,筛选传感器阵列,构建用于检测工业园区内TVOC和恶臭的电子鼻系统.本研究设计了TVOC污染指数(TPI)和恶臭污染指数(OPI)及基于电子鼻的现场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嘉兴市乍浦港区内化工园区污染情况分析,选择6个检测点进行现场检测,各传感器响应值经PCA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即可将8个传感器分为2类:TVOC型(S1)和恶臭型(S2~S8).将现场采集的气体样品用GC/MS进行定性分析,各采样点TVOC物质积分面积百分比在10%以上的累积起来大多都占总面积的90%以上,而恶臭类物质则大多都在10%以下.结果表明:①选用合适的传感器阵列,结合PCA分析,可以初步反映工业园区内TVOC和恶臭的污染情况;②结合电子鼻测得的污染指数与GC/MS定性分析结果,可以大体得出工业园区TVOC和恶臭总体污染情况及各种污染物分布情况;③电子鼻和GIS技术综合应用到工业园区TVOC和恶臭的检测,能初步用于评估工业园区空间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955.
实验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出银、钕掺杂TiO2催化剂粉体,然后以高压汞灯为光源,掺杂TiO2催化剂粉体为光化降解催化剂,探究对甲基橙模拟印染废水光催化分解的效果。光解实验研究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模拟废水浓度、催化剂用量、光照时间以及pH为因素,各因素选取4个水平,对催化光解甲基橙染料的降解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银、钕掺杂TiO2催化剂对甲基橙光化降解有良好的效果,最佳实验条件为:溶液pH为5,甲基橙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 mg/L,催化剂投加量60 mg/L和光照时间80 min。在最佳条件下,连续光照8 h后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92%以上。  相似文献   
956.
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干发酵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厌氧干发酵技术处理固体有机废物与传统的湿发酵相比具有许多优势,但厌氧干发酵机制的研究存在许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厌氧干发酵技术的发展。文章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文献调查后,总结概括了厌氧干发酵理论模型从"两点模型"和"区反应模型"到"浓度波扩散模型"和"反应前沿假说"的发展进程,讨论了其各自特点和对厌氧干发酵机制研究的意义以及其不完善之处;并分别从微生物生长、底物水解和生物气产生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厌氧干发酵动力学的研究进展。然而,目前的研究仅是针对某些物料进行的特异性研究,还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关于有机固体废弃物厌氧干发酵的理论模型被发展出来,因此对干发酵传质传热机制的探索和数学模拟成为当前对于干发酵机制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57.
基于生态效率的城市可持续性评价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微  林剑艺  崔胜辉  曹斌  石龙宇 《环境科学》2010,31(4):1108-1113
综合评价城市复合生态系统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要面对的重要科学问题.城市生态效率反映了城市系统的资源环境与社会福利的投入产出关系,是将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目标融入城市发展规划与管理中的有效工具.综合生态足迹和人类发展指数的理论方法,构建了基于生态效率的城市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厦门市生态效率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2000~2006年,厦门市生态效率呈现先平稳上升后陡然下降又小幅回升的波动性变化.厦门市人均生态足迹由4.279hm2增加至5.462hm2;人类发展指数由0.831增加至0.896;生态效率下降15.5%,资源效率下降15.7%,环境效率下降15.3%.研究表明,厦门市的可持续性经历了由可持续性次增强→可持续性增强→可持续性减弱→可持续性增强路径的转变,总体趋势仍是可持续性减弱.  相似文献   
958.
燃煤电厂排放细颗粒物的水溶性无机离子特征综述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段雷  马子轸  李振  蒋靖坤  叶芝祥 《环境科学》2015,36(3):1117-1122
当前我国面临严重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燃煤电厂是大气中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实现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对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的总量减排目标,燃煤电厂大规模安装烟气脱硫和脱硝设施,这虽然减少了气态污染物转化生成的二次PM2.5,但另一方面也会对烟气中PM2.5的物理化学特征产生影响,有可能增加一次PM2.5的排放.本文综述了燃煤电厂排放PM2.5及其水溶性离子的粒径分布特征,重点介绍了脱硫和脱硝这两种烟气处理设施对燃煤电厂排放PM2.5的影响原理及相关研究结果,特别是对细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如SO2-4、Ca2+和NH+4)的影响.在目前我国PM2.5污染十分严重和燃煤电厂大量安装脱硫和脱硝装置的背景下,定量研究脱硫和脱硝对PM2.5排放特征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9.
利用SPAMS研究石家庄市冬季连续灰霾天气的污染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1,自引:15,他引:6  
周静博  任毅斌  洪纲  路娜  李治国  李雷  李会来  靳伟 《环境科学》2015,36(11):3972-3980
2014年11月18~26日石家庄市发生了连续的灰霾天气.利用位于石家庄市大气自动监测站(20 m)的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分析了细颗粒物的化学组成,根据石家庄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源谱库对主要成分进行了来源解析,并结合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气象条件研究了该地区冬季灰霾天气成因.结果表明,石家庄市大气细颗粒物来源分为7类,各源示踪离子:燃煤源为Al,工业源为OC、Fe、Pb,机动车尾气源为EC,扬尘源为Al、Ca、Si,生物质燃烧源为K和左旋葡聚糖,纯二次无机源为SO-4、NO-2和NO-3,餐饮源为HOC.灰霾期间大气中主要含有OC、HOC、EC、HEC、ECOC、富钾颗粒、矿物质和重金属等8类颗粒,其中OC和ECOC颗粒最多,分别占到总数的50%和20%以上,OC颗粒主要来自燃煤和工业工艺,ECOC颗粒主要来自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灰霾发生时含有NH+4、SO-4、NO-2和NO-3等二次离子的颗粒物占比升高,其中含NH+4颗粒增幅最大;EC、OC与NO-3、SO-4、NH+4在灰霾天气下的混合程度均比干净天气高,其中与NH+4的混合程度加剧最为明显.冬季采暖期煤炭的大量燃烧、医化行业工艺过程及机动车尾气等污染源排放的一次气态污染物(SO2、NOx、NH3、VOCs)和一次颗粒物在静稳天气中难以扩散而迅速累积,气态污染物发生二次转化形成硝酸铵、硫酸铵,而颗粒物之间通过碰撞形成二次颗粒物并发生不同程度的混合,从而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以上是石家庄市冬季灰霾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0.
Pd-Fe/石墨烯多功能催化阴极降解4-氯酚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祁文智  王凡  王辉  施钦  逄磊  卞兆勇 《环境科学》2015,36(6):2168-2174
制备出Pd-Fe/石墨烯多功能催化阴极,与Ti/Ir O2/Ru O2阳极、有机涤纶滤布构成隔膜电解体系,将阴极催化加氢脱氯作用和阴阳极氧化作用耦合起来对含4-氯酚的有机废水进行降解,采用TOC仪、紫外扫描、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色谱分析方法研究其降解效果及反应历程.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Pd-Fe/石墨烯催化体系阴阳极室中4-氯酚转化率分别为98.1%和95.1%,优于Pd/石墨烯催化体系阴阳极室的93.3%和91.4%.Pd-Fe/石墨烯催化体系脱氯效果高于95%,表明双金属催化剂具有更强的析氢能力.在阴阳极的协同作用下,反应120 min时4-氯酚被完全转化.通过阴极加氢脱氯作用,4-氯酚被还原成苯酚.随后苯酚在阴阳极的共同氧化作用下,被氧化生成对二苯酚、苯醌等中间产物,继而被氧化为小分子有机酸,最后被矿化为CO2和H2O,据此提出了4-氯酚降解的可能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