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9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553篇
安全科学   154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119篇
综合类   966篇
基础理论   195篇
污染及防治   291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73篇
灾害及防治   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保存温度及时间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改变保存温度和时间,研究了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的变化规律以及污泥活性恢复能力.结果表明,保存温度、时间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影响显著.常温(15±2)℃、低温(5±2)℃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影响较小,而中温(30±2)℃、冷冻(-20±2)℃都会使其活性大幅降低,甚至消失.在保存的前30d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迅速下降,然后趋于缓慢.根据衰减指数模型推出常温状态下衰减指数为0.0324,相对于其他温度最小.并根据保存温度、时间对其影响的特点提出了合适的保存方法,使得厌氧氨氧化污泥的活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922.
腈纶废水毒性较强且难以去除,对腈纶废水毒性及污水处理过程毒性削减能力进行评价,可为开发该类废水毒性减排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大型蚤及斑马鱼评价某腈纶废水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及厌氧-好氧工艺对该废水毒性的削减能力。采用大型蚤活动抑制率和斑马鱼致死率表征废水急性毒性,采用斑马鱼肝细胞彗星尾矩表征废水遗传毒性。腈纶废水处理前对大型蚤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单位(TU)分别为1.2和2.9,经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后分别降至0.4和0.5。遗传毒性结果表明腈纶废水对斑马鱼肝细胞造成DNA损伤作用,经处理后遗传毒性仍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理化指标与毒性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该废水氨氮与毒性显著相关,推测氨氮可能是该废水中的重要致毒因子之一。研究结果表明该腈纶废水采用现有厌氧-好氧工艺无法有效削减毒性,对受纳水体水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923.
实验考察了影响双碱法再生过程的主要操作参数,包括搅拌速率、再生时间和pH值变化、反应温度、n(Ca(OH)2)/n(Na2SO3)等。使用XRD验证产物成分,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再生CaSO3的形态。实验结果表明:Na2SO3浓度0.3和0.4 mol/L时,保持搅拌速率500 r/min、再生反应时间1 min、温度50℃能够取得最好的再生效果,一次再生后未反应的Ca(OH)2含量大约是34%;降低n(Ca(OH)2)/n(Na2SO3)能提高Ca(OH)2利用率。实验结果能够给再生系统的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24.
论文运用系统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环洞庭湖区水资源供需系统的特征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水资源供需系统模型,仿真模拟传统发展模式、发展经济型模式、节水型模式和协调型模式等四种不同情景下,2010-2030年环洞庭湖区水资源供需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洞庭湖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②在协调型模式下,模拟期末环洞庭湖区总需水量达到159.1×108 m3,供需缺口最大值出现在2020年,为1.9×108 m3,到2030年水资源供给能力约有3.6×108 m3富余,模拟期内水资源供给基本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且能够获得最大的综合效益,是环洞庭湖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③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还需增强节水意识、完善用水管理、优化经济结构,加大水利投入和环境整治,提高节水技术水平和水利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925.
吸附法净化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陆豪  吴祖良  高翔 《环境工程》2013,31(3):93-97
吸附法是净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工艺成熟、操作简单、能耗低、净化效率高等优点。吸附剂的选择是VOCs净化的关键,同时如VOCs分子结构、外界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净化效果。重点介绍了不同吸附剂对VOCs的净化,分析了影响VOCs吸附的其他因素,并展望了吸附法净化VOCs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26.
底泥加入铁盐对水体磷的吸收和固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鹏  黄勇  李祥 《环境化学》2013,(5):797-802
对加入FeCl3的底泥在扰动条件下对外源磷的吸收效果进行研究,并通过内源磷数量分布分析了固定效果.磷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对FeCl3质量百分比占2%的底泥而言,磷吸附最大值、磷平衡浓度、磷饱和度分别为未加入FeCl3的原底泥的273%、85.7%、60.7%.磷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加入FeCl3的底泥对上覆水中磷的吸收能力增加.FeCl3质量百分比占1%和2%的底泥对外源磷的吸收量分别为未加入FeCl3的原底泥的150%和210%,而达到饱和时间也分别从17 d延长至26 d和35 d.内源磷的主要分布为Fe/Al-P(57.1%—63.4%)、HCl-P(19.9%—28.4%)、NH4Cl-P(12.9%—15.2%).由于FeCl3的加入抑制了Fe/Al-P向HCl-P的转化,加入的外源磷主要形成了藻类可利用磷(AAP).  相似文献   
927.
湖泊水体氮、磷形态分布特征及其与藻类生长的关系是湖泊富营养化研究的重要方面。采用GPS定位,在程海湖设置了3个断面9个采样点,研究了氮、磷形态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各形态氮磷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氮(TN)质量浓度为0.773 mg.L-1,总磷(TP)质量浓度为0.046 mg.L-1,叶绿素a质量浓度为0.024 mg.L-1。氮素的赋存形态特征是以溶解态总氮(DTN)占大部分,DTN中又以溶解态有机氮(DON)占绝大部分;磷素的存在特点是溶解态无机磷(DIP)含量比重较大。各形态氮、磷都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但区域性差异不明显,叶绿素a则有明显的季节节律和时空差异。叶绿素a很好地响应了总氮(TN)、总磷(TP)、溶解态总氮(DTN)、溶解态总磷(DTP)、颗粒态总氮(PTN)、颗粒态总磷(PTP)的变化。程海富营养化受氮和磷共同限制,控制富营养化必须同时削减氮和磷。  相似文献   
928.
对冬青叶兔唇花(Lagochilus ilicifoliu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包括7个环烯醚萜苷、2个长链醇、1个二萜和1个简单苯丙素类化合物.综合运用波谱数据分析和相关化学技术,这些化合物被鉴定为8-O-乙酰哈帕苷(1)、ajugoside(2)、ajujol(3)、哈帕苷(4)、京尼平苷酸(5)、玉叶金花苷酸(6)、8-deoxyshanzhiside(7)、citrusin C(8)、植醇(9)、三十一烷-12-醇(10)和二十八碳醇(11).化合物2~3、5~11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29.
We here report that by using electronegative gas of iodine and CO2 under negative corona discharge, tetraiodomethane could be synthesized at 70?°C and 1?atm without any catalyst, despite thermodynamically infeasible at ambience without electron discharge. The conversion of carbon dioxide reached 88.71?% at a gas flow rate of 0.06?L/min and a discharge frequency of 9.608?kHz. The anion-involved CO2 reduction process could be implemented efficiently under mild conditions, avoiding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相似文献   
930.
多炉一塔脱硫工艺的烟气系统通常设置GGH和增压风机,但在工程实践中会出现较多运行问题,如失速、喘振、高能耗等。以某自备电厂3台220t/h燃煤锅炉烟气脱硫工程为例,针对多炉一塔湿法脱硫工艺是否设置GGH和增压风机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并对烟气系统的控制监测方案进行了优化,最终采取了取消GGH、改造引风机、优化烟气系统控制监测的设计方案。可为小型燃煤电厂多炉一塔脱硫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