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76篇
安全科学   65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57篇
综合类   312篇
基础理论   84篇
污染及防治   135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过去50年中国森林资源和降水变化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文对过去50年中国森林资源和降水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在大尺度上寻找森林资源与降水变化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①建国以来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呈上升趋势;②过去50年全国、林区、非林区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干旱化趋势明显;③对建国后历次森林资源调查(清查)时段内降水差值(以百分数为单位)、森林覆盖率(以相邻两次变化百分数为单位)变化关系的分析表明,二者的统计关系并不显著,即:过去50年我国森林资源的变化对降水没有显著的影响;④森林影响降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该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需进一步实验验证与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引滦水中不同形态天然有机物的卤代活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过滤、XAD树脂吸附和阴离子树脂吸附等方法将引滦水中的天然有机物分离为悬浮态、憎水化合物、腐殖酸类化合物、非腐殖酸类阴离子化合物和其它亲水化合物。分别对不同形态有机物进行氯化处理,测定了产物中的挥发性卤代烃。结果表明,引滦水中天然有机物的主要氯化产物是氯仿和一溴二氯甲烷,此外还生成少量二溴一氯甲烷。悬浮态有机物和溶解态腐殖酸是生成氯仿的最重要母体,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则大多来源于溶解态腐殖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信息时代,林业安全管理所需要的信息要实现网络化必须以计算机安全技术为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安全技术所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同时举例说明实现单机运行安全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冯权  刘则华  梁鹏  邢新会 《化工环保》2006,26(6):483-486
利用由多孔微生物载体构建的好氧-厌氧反复耦合固定床生物反应器进行了高浓度肌苷生产废水处理中试研究。连续84d的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1500-2700mg/L、水力停留时间为22.1h时,出水COD可维持在150mg/L左右,COD去除率达90%~95%。装置运行稳定后,未经沉淀的出水中的固体悬浮物质量浓度小于50mg/L,表明该反应器可避免剩余污泥的产生。中试结果验证了该反应器处理高浓度肌苷废水的可行性和优势,同时为装置放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苦味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祖芳  陈渊  晏全  罗欢  韦家才 《化工环保》2005,25(2):140-142
建立了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苦味酸的新方法。该法灵敏度高,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8×105L/(mol·cm);精密度理想(测定苦味酸质量浓度为5μg/mL的实验5次,相对标准偏差为1.0%);线性范围为0~7.0μg/mL;以3σ衡量,检出限为0.14μg/mL;加标回收率为97%~103%。采用该法直接测定水样中的苦味酸、间接测定烟草中的烟碱,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 Livelihoods of ethnic minority populations living in the mountains of Northern Vietnam are highly vulnerable to climate-induced natural hazards....  相似文献   
17.
Management activities such as law enforcement and community outreach are thought to affect conservation outcomes in protected areas, but their importance relative to intrinsic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ks and extrinsic human pressures surrounding the parks have not been explored. Furthermore, it is not clear which is more related to conservation outcomes—the management itself or local people's perceptions of the management. We measured objective (reports by park staff) and subjective (reports by local people) levels of community outreach and law enforcement based on responses to 374 questionnaires. We estimated mammal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6 protected areas based on data from 115 camera traps in Xishuangbanna, southwest China, a biodiversity hotspot with high hunting and land-conversion pressures. We then examined correlations among them and found that local people's perception of law enforcement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local abundance of 2 large, hunted species, wild boar (Sus scrofa) (β = 15.22) and muntjac (Muntiacus vaginalis) (β = 14.82), but not related to the abundance of smaller mammals or to objective levels of enforcement. The subjective frequency of outreach by park staff to local communities (β = 3.42) and park size (β = 3.28) wer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related to mammal species richness, whereas elevation, human population density, and subjective frequency of law enforcement were not. We could not conclude that community outreach and law enforcement were directly causing increased mammal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Nevertheless, the patterns we detected are some of the first empirical evidence consistent with the idea that biodiversity in protected areas may be more positively and strongly related to local perceptions of the intensity of park management than to either intrinsic (e.g., elevation, park size) or extrinsic (e.g., human population density) environmental factors.  相似文献   
18.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Co3O4 nanorods with diameters of ~0.15 μm and lengths of ~1 μm were prepared using a hydrothermal method via the assembly of microcrystals...  相似文献   
19.
利用干基添加比例为0~10%钙基膨润土对污泥进行了调质,通过52 d的好氧堆肥研究了调质对堆体温度、pH、水溶性盐分(EC)、有机碳、总氮、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对污泥脱毒(种子萌发)和重金属(Zn、Cu、Pb、Cd)钝化及雌酮(E1)消除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经外加膨润土调质后,可以促进堆肥物料的热灭活无害化,能使有机碳矿化率达到15.27%~19.71%;堆肥过程中各处理堆肥pH先降低后升高,最终稳定在6.76~7.05之间,但膨润土调质堆肥pH的波动变缓;添加膨润土的堆肥EC显著低于对照处理(1 132μS·cm~(-1)),整个堆肥过程EC值随着膨润土添加比例的增加而稍有降低.堆肥过程中的总氮含量逐渐增加,但对照处理在堆肥初期存在一定的氮素损失,而污泥经过调质可减少堆肥初期氮素损失;整个堆肥中NH_4~+-N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各处理NO_3~--N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污泥调质促进NO_3~--N的转化.虽然调质对种子发芽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均不影响堆肥的腐熟,且能显著促进重金属的钝化,同时添加膨润土处理显著降低堆料E1含量,添加比例5%处理使E1含量由90.48μg·kg~(-1)降低至28.27μg·kg~(-1).研究表明,膨润土不高于5%的添加比例是适合的污泥调质措施,在污泥堆肥物料的安全化、脱毒及重金属钝化和雌酮消除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将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和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相结合,对某电石生产企业的煤气柜设备和其涉及到的工艺的风险性进行了系统安全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这两种分析方法各有所长,从不同角度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潜在风险中的不安全因素,使其分析结果更加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