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14篇 |
免费 | 1537篇 |
国内免费 | 348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726篇 |
废物处理 | 173篇 |
环保管理 | 734篇 |
综合类 | 7645篇 |
基础理论 | 1409篇 |
污染及防治 | 899篇 |
评价与监测 | 699篇 |
社会与环境 | 695篇 |
灾害及防治 | 4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3篇 |
2023年 | 333篇 |
2022年 | 760篇 |
2021年 | 778篇 |
2020年 | 891篇 |
2019年 | 587篇 |
2018年 | 571篇 |
2017年 | 718篇 |
2016年 | 556篇 |
2015年 | 633篇 |
2014年 | 573篇 |
2013年 | 812篇 |
2012年 | 945篇 |
2011年 | 867篇 |
2010年 | 786篇 |
2009年 | 700篇 |
2008年 | 709篇 |
2007年 | 675篇 |
2006年 | 639篇 |
2005年 | 483篇 |
2004年 | 351篇 |
2003年 | 211篇 |
2002年 | 221篇 |
2001年 | 195篇 |
2000年 | 156篇 |
1999年 | 84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3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处理产业化是造就一种特定模式,聚合已进入垃圾处理行业的事业体并培育核心事业体的一种过程,一般包括导入、扩散、发展和聚变等4个子过程.产业化应将垃圾处理由公有公益性服务事业转化成服务产业,并最终转化成物质生产的基础产业,涉及到社会再生产的4个环节.宏观来看,涉及到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层面. 相似文献
82.
对嘉华电厂不设GGH的湿法脱硫烟囱防腐技术方案进行了探讨.从嘉华电厂的烟囱及其运行特征入手,根据防腐要求提出各种可选方案;通过对方案特性的对比分析,得到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83.
84.
中国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管理模式探讨——伦敦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保护区迅速发展,如何有效持续地管理这些自然保护区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现有管理模式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伦敦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模式现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应采用强制式和完全参与合作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并提出了几点管理模式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85.
为探究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作用机理,文章基于2003—2017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产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采用时间-空间双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不同程度的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与差异。结果表明:(1)从时空特征上来看,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总体上呈稳步提升趋势,东部城市建设用地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2)从全国维度的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来看,城市建设用地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改进作用,有利于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3)从不同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度分群回归结果来看,高集聚城市(东部发达地区)的直接效应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度的提高,利用效率也不断提高;间接效应中,建设用地集聚度的提高对周边城市的利用效率产生先带动后抑制的"倒U"形作用。低集聚城市(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示,随着城市建设用地集聚的提高,其利用效率存在"先降后升"的"U"形曲线特征。可见,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建设用地集聚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差异化影响。因此,中国城市发展应立足当前发展阶段特征,制定差别化的供地政策,促进城市建设用地集聚,针对性地提升区域要素利用效率,支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6.
基于GIS的太湖流域主要生态风险源危险度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湖流域主要生态风险源为评价对象,充分考虑多类型多等级风险源作用强度的差异性,构建了风险源危险度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依据风险源发生机率、强度及作用范围等建立了太湖流域洪涝、干旱、极端气象、土壤侵蚀及污染排放等主要生态风险源的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在ArcGIS技术支持下,创建了太湖流域1 606个网格和24个县市的风险源危险度统计数据库,采用AHP权重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叠加分析、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最终实现太湖流域单要素及综合生态风险源危险度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流域内生态风险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其中,高生态风险源危险区集中分布在环太湖北部一带,面积约占流域面积的1172%;较高危险区主要呈“西北 北 东北 东”半环状分布格局,所占面积约2452%,危险度较低的区域集中在流域西南部的苕溪流域一带,面积占1566%。此外,不同区域主导生态风险源组成亦不同,约599%的区域是以污染排放为主导生态风险源,主要分布在镇江 宜兴 长兴 安吉一线以东的地区;2545%的区域主导生态风险源为干旱,主要集中在镇江 宜兴 长兴 安吉一线以西;1244%的区域是以洪涝灾害为主导风险源,集中分布在湖州、宜兴等地;而以水土流失、极端气象灾害作为主导风险源地区相对较为分散,所占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87.
采用复小波变换和M K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分析了湖南省四水流域主要控制站1951~2011年径流量与输沙量周期规律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湖南四水径流量存在多个波动增加和波动减少的波动变化现象,但无显著变化趋势;而输沙量虽然有一定的波动,但总体上呈波动减少变化态势,而且下降趋势较显著;(2)湘潭站、桃江站和桃源站径流量和输沙量存在20~25 a的第一主周期,而石门站径流量和输沙量的第一主周期不具有一致性,径流量主周期为2 a,输沙量主周期为13 a,但其径流量和输沙量第二、三主周期变化规律相吻合,均为3~5 a的周期;(3)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是导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的变化规律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88.
絮凝沉淀装置是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用于去除水体中固体悬浮物的装置,论述了目前絮凝沉淀装置的主要种类以及特点,分析了絮凝沉淀装置处理切割砂浆工业废水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设计了一种新型絮凝沉淀装置,并对其工业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9.
90.
研究了丝藻对含钼废水中MoO2-4的吸附作用。分别考察了初始pH、吸附时间、温度、投加量以及竞争离子等5个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应用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方法对吸附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丝藻在初始pH 1、吸附时间40min、投加量为1.0g以及30℃条件下,对含钼废水中MoO2-4的去除率达82%,平衡吸附量为0.657 0mg/g。PO3-4对MoO2-4的吸附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平衡吸附量下降至0.380 0mg/g,SiO4-4对MoO2-4的拮抗作用相对较弱,而SO2-4对MoO2-4的吸附却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丝藻对MoO2-4的吸附等温数据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相关性较高,20、25℃下的R2都在0.99以上。说明丝藻吸附MoO2-4属于化学吸附,受化学反应速率控制,且丝藻可以应用于含钼废水治理领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