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94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658篇
安全科学   507篇
废物处理   400篇
环保管理   2082篇
综合类   4228篇
基础理论   3290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592篇
评价与监测   646篇
社会与环境   436篇
灾害及防治   141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1096篇
  2012年   439篇
  2011年   553篇
  2010年   419篇
  2009年   489篇
  2008年   518篇
  2007年   565篇
  2006年   503篇
  2005年   382篇
  2004年   387篇
  2003年   419篇
  2002年   358篇
  2001年   497篇
  2000年   359篇
  1999年   248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89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188篇
  1991年   185篇
  1990年   209篇
  1989年   194篇
  1988年   166篇
  1987年   163篇
  1986年   148篇
  1985年   165篇
  1984年   147篇
  1983年   160篇
  1982年   160篇
  1981年   163篇
  1980年   149篇
  1979年   145篇
  1978年   142篇
  1977年   129篇
  1976年   136篇
  1974年   142篇
  1973年   125篇
  1972年   1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42.
以固定化微藻颗粒为原料,通过搭建流化床反应器强化微藻对氨氮(NH4+-N)的去除,设计了藻种、污水上升流速、光周期和光照强度四组单一变量实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微藻去除NH4+-N的能力.结果表明,当以固定化斜生栅藻为原料、污水上升流速为6.8m/h、光周期为8:16h和光照强度为4800Lux时,NH4+-N去除效果最优(96.7%).在最优操作条件下,探究了COD为200mg/L时微藻去除NH4+-N的潜力,结果表明,当NH4+-N初始浓度不高于50mg/L时,NH4+-N去除率高于95%.本实验建立了一套半连续微藻流化床实验方法,该方法显著减弱了微藻在生物同化过程中对有机碳源的依赖性,为低COD条件下微藻生物脱氮工艺的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3.
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表征船舶排放是目前船舶排放空间表征的主流方法,但AIS船舶轨迹点缺失会造成船舶排放量低估和船舶空间分布表征错误,进而影响船舶排放控制区的划分.为改进船舶排放空间表征,本研究以2013年广东省AIS船舶数据为例,采用基于时间和经纬度的三次样条方法对AIS船舶轨迹进行修复,结合动力法计算船舶排放,分析对比AIS轨迹修复前后船舶排放表征的差异,并利用空气质量模型和卫星观测评估AIS轨迹修复对船舶排放表征和广东沿海空气质量模拟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轨迹修复后广东省海域船舶轨迹点总数由4685773个增至5746664个,船舶NOx排放量增加了0.6%.对于轨迹点与排放缺失集中的粤东海域,轨迹修复后船舶轨迹点数增加了88%,NOx排放量在广东省船舶排放量的占比提升至22%,特别是在粤东重点修复海域NOx排放量增加了2.7倍.原始轨迹在广东省海域较为稀疏,在粤东海域有明显轨迹缺失;轨迹修复后广东省海域船舶轨迹更为密集,粤东海域船舶轨迹得以补充,船舶排放空间分布更连贯.对比模拟结果与卫星观测结果,轨迹修复后粤东重点修复海域船舶模拟浓度与观测浓度的偏差由51%减至6%,总体上船舶排放模拟结果更接近卫星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44.
稻壳与聚氯乙烯共热解的特性及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热重分析仪中进行了稻壳和聚氯乙烯(PVC)的共热解实验,结果显示:在共热解时稻壳开始剧烈热解的温度相比单独热解时大幅度降低,由350℃降至300℃,表明掺入PVC降低了稻壳的热解温度。在升温速率为20℃/min,稻壳和PVC比例为2∶1(质量比)时,混合热解协同效应最明显。3种动力学分析方法均证明共热解现象的存在。利用Coats-Redfern法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共热解活化能普遍较单独热解时低,表明PVC与稻壳共热解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利用Ozawa法进行分析,发现转化率为20%~60%阶段下共热解平均活化能值为37.60 kJ/mol,低于稻壳单独热解的平均活化能41.45 kJ/mol。Friedman法分析结果显示对应转化率下共热解活化能均低于稻壳单独热解活化能。稻壳和PVC共热解倾向于反应动力学控制。  相似文献   
45.
46.
为探究不同裂解温度下稻壳生物炭的结构和性质差异及其对阿特拉津(AT)的吸附作用机制和构-效关系,以稻壳为原料在300、500和700℃下制备稻壳生物炭(分别记为RH300、RH500、RH700),通过电镜扫描、元素分析仪、比表面积分析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等对3种稻壳生物炭进行结构表征分析,并采用批量等温吸附法研究稻壳生物炭对AT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裂解温度由300℃升至700℃时,稻壳生物炭中w(C)由48.81%升至64.67%,w(H)、w(N)和w(O)则由3.22%、1.45%和34.66%分别降至0.89%、0.92%和16.29%,原子比H/C、O/C和(O+N)/C值均降低.可见,随着裂解温度升高,稻壳生物炭的芳香性增强,亲水性和极性降低,且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大,平均孔径减小.3种稻壳生物炭对AT的吸附均可用Freundlich和Langmuir两种等温吸附模型进行较好地拟合(R≥0.948,P < 0.01),吸附作用及非线性程度与生物炭的比表面积(SSA)、芳香性(H/C)、亲水性(O/C)和极性〔(O+N)/C〕呈良好的指数关系,大小表现为RH700 > RH500 > RH300.稻壳生物炭对AT的吸附机制主要包括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分配作用强度与生物炭的极性和炭化程度有关;而表面吸附作用与AT的分子大小有关,3种稻壳生物炭对AT的表面吸附除表面覆盖外,还存在多层平铺、毛细管现象和孔隙填充等.研究显示,裂解温度是影响生物炭吸附有机污染物的重要因素,在综合考虑成本和制备工艺的同时,适当提高裂解温度可增强生物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47.
48.
49.
50.
Axenic tissue cultures ofRuppia maritima L. were established and propagated clonally in vitro from terminal rhizome segments collected from Tampa Bay, Florida, USA. Cultures were maintained in a base medium consisting of synthetic seawater supplemented with half-strength Murashige and Skoog salts and 1% sucrose at pH 5.6. The effects of five cytokins [6-furfurylaminopurine (kinetin), 6-benzylaminopurine (BAP), 2-isopentyladenine (2iP), 6-(4-hydroxy-3-methyl-but-2-enylamino) purine (zeatin), andn-phenyl-n-1,2,3-thidiazol-5yl urea (thidiazuron)] and one auxin [napthalene acetic acid (NAA)] on ex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ere investigated. Cytokinin additions resulted in a 3- to 4-fold increase in nodal production, branching, and biomass ofR. maritima after 12 wk in culture. Cultures respond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o 2iP but exhibited broad dose-response curves to kinetin, BAP, zeatin, and thidiazuron. NAA addition resulted in increased leaf and internodal lengths, but reduced the number of leaves per node and the rhizome biomass. The addition of NAA almost completely suppressed root growth in media without cytokinins and had an antagonistic effect on nodal production and branching in cytokinin-supplemented med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