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5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532篇
安全科学   173篇
废物处理   73篇
环保管理   131篇
综合类   1028篇
基础理论   280篇
污染及防治   347篇
评价与监测   144篇
社会与环境   156篇
灾害及防治   8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污水厂生物除臭设施运行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恶臭气体产生,主要含硫化氢和氨等发臭物质.这些臭味物质逸散到空气中,对污水处理厂及其周边的空气环境造成危害.针对清河污水处理厂原有生物除臭设施除臭效率难以提高的问题,对气体收集系统和生物除臭滤池内的喷淋管路进行了改造,并更换了新型生物填料.本研究对改造前后的除臭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硫化氢的平均去除率从改造前的36.5%提高到62.9%,最大去除率可以达到96.2%;氨的去除率从28.2%提高到接近100%.臭味气体的处理效果随除臭滤池的温度、气体的相对湿度的升高而提高.为此,对臭味气体的负荷、流量、温度以及湿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在温度>20℃、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生物除臭滤池能够有比较理想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62.
SBR系统中活性污泥内源呼吸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SBR污水处理系统中应用呼吸速率测定仪对活性污泥的呼吸速率进行测定,探讨了污泥浓度和温度对内源呼吸速率的影响.对大量的比内源呼吸速率数据进行处理后发现,在混合液温度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内源呼吸速率与污泥浓度变化趋势一致,即比内源呼吸速率与污泥浓度无关;而温度对比内源呼吸速率的影响十分显著.这些结论为呼吸速率成为SBR工艺的控制参数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3.
弱势群体物质生活贫困,在市场中缺乏竞争能力,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也处于弱势地位,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公民环境权的贫困者。为此,需要设计合理的制度保护弱势群体公民环境权,需要用法律手段保护弱势群体公民环境权,还需要提高弱势群体保护公民环境权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964.
文章利用模拟实验开展了平原地区缓流河道中的水质变化对河道水流速度与来水水质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当流速<0.5m/h时,河道中的各种污染物主要以沉积过程为主。当流速在0.5~1.5m/h时,水体最易受外界有机物输入的影响,容易引起局部水质的恶化。当流速>1.5m/h时,水动力条件有利于河道中的有机物的降解,但促进了底泥磷的释放,并会导致下游河道营养盐的升高。所以在河道改造、城市生态河网建设与管理中,应从区域河网整体着手,也应注意缓流河道中来水水质的管理。  相似文献   
965.
汉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区,研究其生态系统产水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对实现汉江流域高质量持续调水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多源异构数据以及气象、土壤等资料作为输入,采用InVEST模型产水模块和情景分析法估算和阐明了2001~2019年汉江流域产水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降水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汉江流域产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1~2019年,汉江流域产水量先增加后减少,不同时期流域产水深度空间格局基本一致,呈中北部低、西南部及东南部高的空间分异特征;全流域产水深度以增加为主,增加区域集中于丹江口以上流域,减少区域主要在唐白河流域。(2)子流域尺度上,丹江口以上流域对全流域产水量的贡献最高,是汉江流域主要产水区,唐白河流域的贡献最低。(3)城镇与建成区、裸地和草地平均产水深度最大;稀疏森林、农田和郁闭森林是流域产水的主要贡献地类,三者提供了汉江流域产水总量的90%;平原区产水深度最高,较低中山区产水深度最低。(4)2001~2019年,降水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94%和6...  相似文献   
966.
生物强化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阐述了生物强化技术的原理,概括了旧内外有关生物强化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应用实例及效果。介绍了生物强化技术应用中有关高效降解菌和生物强化菌剂的研究与开发现状,进一步讨论了应用生物强化技术的主要控制参数,展望了生物强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67.
城市化对上海河网结构和功能的发育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城市化河网水系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使城市化地区水系的界定变得模糊。基于水利片这一城市集排水的基本单元,借鉴上海水务部门河流等级管理系统,探讨了上海河网的结构特征以及城市化对河网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上海河网发育基本符合水系发育的一般规律;城市化已经成为改变城市地区河网结构发育趋势的主导因素,其影响集中地表现为河网长度发育能力的弱化、河网结构简单化和河道形态的人工化;河网结构与水网功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水面率、河面率、平均分枝比、平均长度比、单位面积槽蓄容量和单位面积可调蓄容量是上海城市河网结构和功能的主要表征指标。  相似文献   
968.
土地利用结构评价是地理学、统计学支撑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旨在运用新的方法和视角评估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以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以该区的16个乡镇作为评估的单元,研究区独特的区位和土地利用结构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在宏观层面上,运用信息熵理论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有序性、均衡度、优势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这种差异跟各板块内部社会经济结构有密切关系;在微观层面上,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结合武进区社会经济等多项指标,从土地利用结构效率角度,指出武进区各乡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信息熵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研究方法可有效克服传统的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综合评价技术不足的缺点,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差异情况。研究表明:在武进区未来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加强土地调控,必须以提高技术效率为主线,加大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技术投入,优化资源投入结构。各级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当将土地利用结构评估作为规划的一项内容,明确各土地资源类型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另外,此评价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9.
Urbanization is the dominant form of land-use change in terms of impacts on water quality, hydrolog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watersheds and their nonpoint source (NPS) pollution po-tential at present. Urbanization has changed the source, process and sink of urban NPS pollution, especially raised the pollution load of urban runoff NPS in receiving water. Urban runoff pollution is a hot spot of research on NPS. This paper analyzed type, source and harm of the NPS pollutants of urban runoff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receiving water. Through estimating NPS pollution load of urban runoff and summarizing the law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runoff NPS systemically, study 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urban runoff NPS pollution was focu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BMPs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It is a fresh methodology that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n NPS pollution from urban surface runoff was analyzed by methods of landscape ecology,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he paper provided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mitigating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pressure and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NPS pollution from urban surface runoff.  相似文献   
970.
近年来,红树林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逐渐加重,其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日趋加大.湛江红树林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对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准确评估湛江红树林湿地多溴联苯醚(PBDEs)的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对了解湛江红树林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状况、红树林的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索氏抽提法和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