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5篇
  免费   357篇
  国内免费   833篇
安全科学   354篇
废物处理   104篇
环保管理   302篇
综合类   1919篇
基础理论   462篇
污染及防治   647篇
评价与监测   229篇
社会与环境   176篇
灾害及防治   11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锌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下锌在SO2环境中的腐蚀特性。方法采用室内加速试验法,向大气加速腐蚀箱中通入25 mg/L SO2气体,进行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下的加速腐蚀试验。对腐蚀后金属材料进行质量增量测量和电化学测试,通过XRD,SEM等表征锌腐蚀产物及腐蚀形貌,研究腐蚀特性。结果初期阶段锌在SO2环境中的腐蚀速率逐渐增加,到腐蚀后期逐渐降低,1/Rct值先增大后减小,锌的腐蚀产物中的元素包括Zn,O和少量的S,主要产物为Zn4SO4(OH)6。结论初期在锌表面生成的腐蚀产物疏松,SO2能够通过产物层到达基体,促进腐蚀,不具有保护性。到后期,产物增多并且致密使SO2与基体接触的概率降低,从而使腐蚀速率减缓。  相似文献   
92.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Microfaunal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are very complex; thus, an image analysis method was utilized in this paper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相似文献   
93.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tubes (N-CNTs) were synthesized via a hydrothermal method and further modified with magnetic Co0.5Cu0.5Fe2O4 nanoparticles...  相似文献   
94.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ere is a delayed (lag 1 to 2 days) correlation between acute PM 2.5 (particulate matter <?2.5 μm in aerodynamic...  相似文献   
95.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e failure of the centralized water supply system forced XY community to become more dependent on uncertain and unstable water sources. The results...  相似文献   
96.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s the largest and youngest estuarine and coastal wetland in China and is experiencing the most active interactions of seawater and freshwater in the world. Bacteria played multifaceted influence on soil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and it wa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modulation between the soil factors and bacterial communities.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sites with different salinity degree, vegetations, and interference. The sequences of bacilli were tested using 16S rRNA sequencing method and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were classified with 97% similarity. The soil was highly salinized and oligotrophic, and the wetland was nitrogen-restricted. Redundancy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factors related with seawater erosion were principal to drive the changes of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and then the nutrient level and human disturbance. A broader implication was that, in the early succession stages of the coastal ecosystem, seawater erosion was the key driver of the variations of marine oligotrophic bacterial communities, while the increasing nutrient availability may enhance in the abundance of the riverine copiotrophs in the late stages. This study provided new insight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estuarine and coastal wetlands.

  相似文献   
97.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Low-carbon transi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issues. This paper takes China’s eight major economic regions...  相似文献   
98.
中国城市热岛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曹畅  李旭辉  张弥  刘寿东  徐家平 《环境科学》2017,38(10):3987-3997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城市热岛效应会加重城市地区的热胁迫,对人类健康和生存发展提出严峻挑战.近年来我国雾-霾污染情况严重,但雾-霾对城市热岛影响的认识仍较匮乏.本研究基于MODIS遥感卫星地表温度数据,明确了我国2003~2013年白天、夜间以及四季城市热岛的空间变化,并从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角度定量分析其控制机制.结果表明,影响我国白天城市热岛强度的主要因素为人口、农田灌溉和植被活动.纬度、降水量、反照率以及气溶胶浓度是夜间城市热岛强度的主控因子.从对比城乡粗糙度、反照率等生物物理学属性的角度,揭示了乡村背景环境对城市热岛分析的重要影响.结果表明,雾-霾治理可以缓解我国夜间城市热岛现象和热胁迫,有利于缓解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99.
为了探讨芽孢杆菌B1分泌的胞外溶藻活性物质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藻特性和藻毒素物质脂肪酸的影响,比较了模拟自然水体中叶绿素a、p H、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和营养元素N、P浓度在溶藻前后的变化,并利用GC-MS检测了球形棕囊藻脂肪酸的成分和含量.用体积比1∶100的芽孢杆菌B1胞外活性物质处理模拟水体14 d,发现水体中叶绿素a、p H值和高锰酸盐指数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DO和N、P浓度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第14 d时,处理组水体中p H值由8.50降低到7.51,叶绿素a降低82.3%(P0.05),DO增加29.5%(P0.05),高锰酸盐指数降低55.2%(P0.01).NH+4-N、NO-2-N、NO-3-N和PO3-4-P浓度分别增加了0.46、1.50、6.24和1.30倍.投加活性物质处理14 d后,球形棕囊藻藻毒素中的主要3种脂肪酸C18:2、C16:0和C18:1分别降低了100%、97.7%和85.4%(P0.01),总脂肪酸含量降低83.4%(P0.01).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1胞外溶藻活性物质在模拟自然水体中能有效抑制球形棕囊藻的生长,并降低藻毒素脂肪酸的含量.研究结果为芽孢杆菌B1胞外活性物质的生态安全性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
准确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实现饮用水安全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基于源头削减和全过程协同管理的思路,将GIS平台、ArcSWAT模型、成本-效益分析技术相结合,以贵州省红枫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例,通过对近5年(2010-2014年)水污染负荷特征进行模拟,识别影响水环境污染控制的关键源区,在此基础上划定水源保护区.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总氮、总磷污染负荷主要来源为农业面源,其中农业种植和畜禽养殖的负荷贡献分别达到89.7%和91.8%,总氮和总磷负荷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流域西北部地势较高且农业耕作活动频繁区域;② 污染控制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表明,测土配方施肥、1°~15°坡耕地等高植物篱、保护性耕作、植被缓冲带的成本-效益比较高,在该区域水环境污染控制中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③ 基于水污染关键源区识别结果,划定饮用水源四级风险区,其中一级、二级风险区总面积为97.6 km2,仅占原饮用水水源一、二级保护区面积的41.4%,可削减总氮、总磷负荷的60%~70%,所需的搬迁成本仅为原划定方案的35%.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中西部人口密度大且逐水而居的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管控政策的制订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