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6篇
  免费   734篇
  国内免费   2617篇
安全科学   721篇
废物处理   357篇
环保管理   616篇
综合类   5173篇
基础理论   122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679篇
评价与监测   467篇
社会与环境   407篇
灾害及防治   34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404篇
  2021年   402篇
  2020年   422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300篇
  2017年   410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457篇
  2014年   604篇
  2013年   709篇
  2012年   718篇
  2011年   703篇
  2010年   588篇
  2009年   535篇
  2008年   566篇
  2007年   551篇
  2006年   431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气体出口是旋转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旋转床流场与气相压降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并流旋转床结构、构建气体出口物理模型,利用RNG k-ε湍流模型,探索不同气体出口结构对并流旋转床流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具有4个切向气体出口的DCRPB3615型旋转床有利于旋转床内速度分布均匀、降低湍动能,减小气相压降。模拟与实验对比表明,DCRPB3615压降比单一径向出口的CRPB3615型旋转床降低10%左右。  相似文献   
912.
以钼酸铵和氨水分别为钼源和氮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Mo-N-TiO2光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XRD、XPS和UV-visDRS表征。XRD结果表明,Mo、N共掺杂有效抑制了TiO2晶粒的生长,提高了TiO2由锐钛矿向金红石相的转变温度。UV-vis表明,Mo-N-TiO2光催化剂可见光吸收能力增强,吸收带边明显"红移",且钼酸铵添加量(相对TiO2)为0.5%的样品"红移"程度最大,最大吸收带边为550 nm。XPS分析结果表明,Mo取代了TiO2晶格中的部分Ti4+,以Mo6+形式存在的,而N以Ti—N及N—Ti—O形式存在。以罗丹明B为模型污染物,重点考察了钼酸铵添加量与焙烧温度对Mo-N-TiO2光催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0℃焙烧下、钼酸铵添加量为0.5%的样品催化活性最好。模拟太阳光下光照120min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到96.8%,是纯TiO2的2.42倍。  相似文献   
913.
改进型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处理猪场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波形潜流人工湿地(improved wavy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IW-SFCW)并研究了该湿地系统在5个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2、3、4、6和8 d)下对猪场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湿地系统对猪场废水中各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 d,进水COD、TN、NH4+-N和TP浓度分别为511、120、110和10 mg/L左右时,该湿地系统对COD、TN、NH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6.0%、54.4%、70.1%和91.6%。此外,该湿地系统对废水中COD、TP的去除效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逐渐提高,在HRT=8 d时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达到92.7%和96.8%;但对TN、NH4+-N的去除率却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HRT=4 d时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4.4%和70.1%。  相似文献   
914.
简单芽孢杆菌产高效微生物絮凝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从绿化植物根际土壤和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絮凝剂产生菌,得到一株稳定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PS1,根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 simplex)。对菌株PS1产生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时间、絮凝活性分布以及pH、CaCl2、絮凝剂投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其对实际废水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菌株PS1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时间为36 h,产生的絮凝活性物质全部存在于发酵液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当pH为7.0~8.5、CaC12投量为0.25~0.35 g/L、发酵液投加量的体积分数为1.5%~2.5%时,菌株PS1发酵液对4 g/L的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最佳,絮凝率达到97%。菌株PS1所产絮凝剂对城市污水、啤酒废水、淀粉废水、医院废水的絮凝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15.
基于PROMETHEEⅡ法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筛选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当前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特点以及场地特征,构建4层12指标21方案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决策分析结构,运用多属性决策分析方法——PROMETHEEⅡ偏好排序法,对当前场地修复技术以及典型场地条件进行了客观分析和综合评价,实现基于具体修复目标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择优筛选,并采用该方法对虚拟特定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技术筛选进行了实例应用。这为污染场地的治理和修复提供了方法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16.
滇池湖湾大水域种养水葫芦对水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大水域种养水葫芦对滇池湖湾水质的影响,于2010年8—10月对滇池白山湾约70 hm2水葫芦种养区域的水质特征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水葫芦区水体中总磷、总氮及高锰酸钾指数从9月中旬后开始逐步上升。水葫芦区水体溶解氧、pH较近水葫芦区和远水葫芦区显著降低,但水葫芦区溶解氧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总磷、总氮及高锰酸钾指数较近水葫芦区和远水葫芦区显著升高;在水葫芦周围水体(近水葫芦区)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表现为水体透明度显著高于水葫芦区及远水葫芦区,总磷、正磷酸盐、总氮及叶绿素a明显低于水葫芦区及远水葫芦区。  相似文献   
917.
选择DSA电极中的钛基掺硼金钢石膜电极(Ti/BDD),用于制革综合废水的电催化氧化处理研究,考察了在不同的电流密度、电压、电解质、pH值和电解时间等因素对COD去除率和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电流密度为30mA/cm2,电压为8.0 V,电解质(NaCl)浓度为2.0 g/L,pH为4.0,电催化氧化处理2 h后,废水的COD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6%和90.3%,BOD/COD为0.45,比能耗为35.34 kWh/kg COD,电流效率为37%。  相似文献   
918.
围绕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立过程中的热点问题,阐述了现代社会组织暨再生资源服务中心的基本特征;强调了以民主促民生的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现代社会组织助力“两型社会”建设的可行性;概述了以华中资源循环利用服务中心为例的创新型现代社会组织市场化运作公共服务项目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919.
纺织服装全球回收标准是由荷兰管制联盟认证机构最初制定,于2008年11月起实施,该认证标准是针对废旧纺织品回收后,再生纤维原料使用时,提供一个全球性认证标准.该标准先后经过3次修订,2014年8月5日,纺织服装全球回收标准(GRS)3.0版颁布.目前已得到各国纺织出口企业的认可.  相似文献   
920.
A highly efficient demulsifying strain, LH-6, was isolated from petroleum-contaminated soil and identified as Bacillus cereus by 16S rDNA gene analysis. It achieved 95.61 and 95.40 % demulsifying ratios within 12 h for water-in-oil (W/O) and oil-in-water (O/W) model emulsions, respectivel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detec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LH-6’s extracellular biodemulsifiers were different types of lipopeptides for the W/O and O/W emulsions. Optimization of the culture medium composition was conducted to improve the biosynthesis and demulsifying efficiency of the biodemulsifier. The optimal carbon source was liquid paraffin, while waste frying oil could also be an alternative carbon source. The optimal nitrogen sources were ammonium sulfate and yeast extract. To further enhance the biodemulsifier efficiency, the optimal cultivation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based on central composite rotation design (CCRD). Using the optimized cultivation conditions, the demulsifying ratios increased to 98.23 and 97.65 % for the W/O and O/W model emulsion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