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31篇 |
免费 | 188篇 |
国内免费 | 105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11篇 |
废物处理 | 120篇 |
环保管理 | 210篇 |
综合类 | 1483篇 |
基础理论 | 445篇 |
污染及防治 | 833篇 |
评价与监测 | 136篇 |
社会与环境 | 116篇 |
灾害及防治 | 1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69篇 |
2022年 | 128篇 |
2021年 | 129篇 |
2020年 | 133篇 |
2019年 | 93篇 |
2018年 | 97篇 |
2017年 | 130篇 |
2016年 | 116篇 |
2015年 | 171篇 |
2014年 | 173篇 |
2013年 | 241篇 |
2012年 | 204篇 |
2011年 | 225篇 |
2010年 | 203篇 |
2009年 | 173篇 |
2008年 | 189篇 |
2007年 | 156篇 |
2006年 | 156篇 |
2005年 | 98篇 |
2004年 | 89篇 |
2003年 | 79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1,3—丁二烯中炔烃杂质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毛细管毛相谱法测定1,3-丁烯中炔烃质含量的新试验方法,该方法以氮气为载气,采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样品经分离后,采用外标法定量,操作简便,准确。该方法还可用于1,3-丁二烯纯度分析 。 相似文献
172.
汽油清净剂的研究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及汽车工业的发展创新,开展汽油清净剂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已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汽油清净剂的发展过程、应用现状,同时还介绍了将清净分散剂、抗氧防腐剂、减磨剂、防锈剂等添加剂复合而成的汽油清净剂的研制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该剂具有抑制和清除发动机燃燃油系统沉积物的性能,达到国外第三代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3.
174.
金矿废水中氰化物的自然降解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某金矿废水氰化物在尾矿坝、环保坝及河流中的自然降解规律可以用负指数方程描述 .废水进入河流 A、河流 C后浓度降低的主导因素是河水的稀释作用 .通过计算研究 ,该金矿废水氰化物基本不对国际河流 F造成影响 .控制该金矿废水对 A、C2河污染的有效途径是增加循环用水量、降低环保坝水位以便减少废水渗水量 . 相似文献
175.
176.
聚合铁类絮剂絮凝作用机理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聚合铁类絮凝剂是目前水处理中最发展和应用前景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论文探索,讨论和评述了聚合铁类絮凝剂的絮凝作用机理,并对其研究方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7.
城市生活污水及二级处理水中手足口病病毒及肠道病毒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主要病原体有EV71、CVA16及CVA10。为了研究污水处理厂的生活原污水及二级处理水中此类病毒的存活情况,实验利用手足口病3种主要病毒的通用引物对其进行分型检测,同时使用肠道病毒通用引物检测所有肠道病毒,并对常规水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污水及二级处理水的手足口病病毒阳性率分别为83.3%与36.7%,而肠道病毒阳性率更高达100%及93.3%。说明生活污水中的肠道病毒可以稳定存在,且若未进行有效消毒处理,可能存在于二级处理水中。在3种手足口病主要病毒中,CVA10检出率最高,达45.0%,CVA16及EV71检出率分别为8.3%及10.0%。可推断,CVA10为实验阶段该地区主要的手足口病病毒。通过相关性分析,肠道病毒的存活与水质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8.
采用隐色结晶紫法测定水中的碘化物,检出限为0.022mg/L,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好。该方法稳定性强,干扰少,操作快速简便,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废水样品中碘化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9.
180.
Estim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 emission from converter steelmaking process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mei Li Minghui Zheng Wenbin Liu Guorui Liu Ke Xiao Changliang Li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4,21(12):7361-7368
Unintentionally produced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UP-POPs) including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dibenzofurans (PCDD/Fs),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and polychlorinated naphthalenes (PCNs) were characterized and quantified in stack gas and fly ash from the second ventilation systems in five typical converters in five different steelmaking plants. The 2378-substituted PCDD/Fs (2378-PCDD/Fs) and dioxin-like PCB (dl-PCBs) toxic equivalents (TEQs) were 1.84–10.3 pg WHO-TEQ Nm?3 in the stack gas and 5.59–87.6 pg WHO-TEQ g?1 in the fly ash, and the PCN TEQs were 0.06–0.56 pg TEQ Nm?3 in the stack gas and 0.03–0.08 pg TEQ g?1 in the fly ash. The concentrations of UP-POP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re generally lower than those in other metallurgical processes, such as electric arc furnaces, iron ore sintering, and secondary metallurgical processes. Adding scrap metal might increase UP-POP emissions, indicating that raw material composition was a key influence on emissions. HxCDF, HpCDF, OCDF, HpCDD, and OCDD were the dominant PCDD/Fs in the stack gas and fly ash. TeCB and PeCB were dominant in the stack gas, but HxCB provided more to the total PCB concentrations in the fly ash. The lower chlorinated PCNs were dominant in all of the samples. The 2378-PCDD/F, dl-PCB, and PCN emission factors in stack gases from the steelmaking converter processes (per ton of steel produced) were 1.88–2.89, 0.14–0.76, and 229–759 μg t?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