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01篇
  免费   4667篇
  国内免费   326篇
安全科学   1781篇
废物处理   281篇
环保管理   802篇
综合类   8447篇
基础理论   181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67篇
评价与监测   633篇
社会与环境   702篇
灾害及防治   462篇
  2025年   172篇
  2024年   381篇
  2023年   505篇
  2022年   838篇
  2021年   833篇
  2020年   888篇
  2019年   687篇
  2018年   703篇
  2017年   787篇
  2016年   667篇
  2015年   711篇
  2014年   665篇
  2013年   816篇
  2012年   893篇
  2011年   943篇
  2010年   763篇
  2009年   793篇
  2008年   732篇
  2007年   648篇
  2006年   692篇
  2005年   493篇
  2004年   381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文中介绍了一种炉窑烟气调质、烟气除尘、烟气脱硫在一个单体结构中的一体化装置和在烟气除尘脱硫技术上的应用,并对该脱硫除尘装置与传统的半干法烟气脱硫除尘装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2.
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滩涂增养殖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统计方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苏省如东滩涂增养殖区沉积物中的Cu、Zn、Cd、Pb进行了综合定量化污染评价研究.结果生成了沉积物重金属综合生态危害风险指数空间分布图,发现整个调查区域部属轻微生态危害,且靠近排污口的区域生态危害程度较重,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使用GIS和地统计...  相似文献   
173.
为有效去除发电厂烟气中产生的NOx,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BD)产生低温等离子体并结合催化剂Ag/Al2O3进行烟气脱硝实验,研究了在加入乙烯的条件下,平均负载量、催化温度和装置的布置方式对NOx脱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负载的增多,NO脱除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5种负载量中最佳为1.76%;随着催化温度的升高,NO脱除率同样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佳的催化温度为150℃左右;3种不同布置方式对NO和NOx脱除有明显差别,单独催化剂在NO和NOx的脱除率都比较低;单独介质阻挡放电NO脱除率很高,但是NOx很却很低;而两者结合在NO和NOx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4.
水质预测对水环境规划、评价和管理十分重要。构建一种改进的量子遗传算法(QGA)优化BP神经网络的模型,即在量子遗传算法中引入了旋转角的动态改进策略和遗传算法的交叉变异操作,并以改进的QGA作为进化操作准则优化BP模型的权值和阈值。以弥苴河复杂水环境水质预测为实例,选取一组历史观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对其进行分析。将结果与BP模型、QGA-BP模型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改进后的QGA-BP模型在进化代数、收敛速度和预测结果的准确率有较大提高。对弥苴河水质的预测结果表明,将改进QGA-BP模型用于水质预测是可行、有效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5.
基于全程硝化反硝化的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在硝化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供应,反硝化过程需要有机物作为碳源,存在能耗与药耗过大的问题.为了降低废水脱氮的成本,短程硝化(PN)—厌氧氨氧化(ANAMMOX)组合工艺(PNA工艺)得到了高速发展.综述了PNA工艺的影响因素,重点介绍了4种基于PN与ANAMMOX原理开发的衍生PNA工艺...  相似文献   
176.
不同灌溉方式冬小麦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而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农田生态系统是受人类强烈调节与控制的复合系统,其碳循环受各类农作措施的影响极大。新疆地处干旱区,水分条件是农田碳循环的最重要限制因子。为此,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从而提出有利于新疆冬小麦生产的固碳减排的灌溉方式。试验于2012—2013年在伊宁县科技示范园冬小麦试验田进行,选择伊农18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确定滴灌和漫灌为两个试验主因子并设置小区。试验自冬小麦返青开始至完全成熟结束,期间平均每7天采1次样,其中用典型样株法采集小麦植株,分根、茎、叶等不同器官单独烘干测定植株固碳量;用静态钠石灰吸收法测定冬小麦土壤呼吸;收集整理已发表国内外文献中的各类碳排放参数确定本研究中所需参数;采用王小彬的碳平衡计算方法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据此对滴灌和漫灌两种灌溉方式的冬麦农田作物生物量固碳、土壤碳排放量和作物生产过程中物质投入的间接碳排放量,以及两种灌溉方式下冬麦农田生态系统净碳值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冬麦农田生态系统小麦的固碳量、土壤碳排放总量分别比漫灌小麦的高出15.38%和11.43%,冬小麦穗是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农业生产资料排碳总量比漫灌少排3.88%;但无论是滴灌还是漫灌,耗电碳排放量均占农业生产资料碳排放总量的59%以上,是农业生产资料碳排放的第一大来源。两种灌溉方式下冬小麦田生态系统的净碳值均呈现出固碳并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滴灌冬麦农田生态系统净碳值比漫灌高25.39%。因此,新疆冬小麦生产中采用滴灌方式更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  相似文献   
177.
Degradation of bisphenol A (BPA)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studied with high-efficiency sulfate radical (SO4 ), which was generated by the activation of persulfate (S2O8 2?) with ferrous ion (Fe2+). S2O8 2? was activated by Fe2+ to produce SO4 , and iron powder (Fe0) was used as a slow-releasing source of dissolved Fe2+. The major oxidation products of BPA were determin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The mineralization efficiency of BPA was monitored by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nalyzer. BPA removal efficiency was improved by the increase of initial S2O8 2? or Fe2+ concentrations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excess Fe2+ concentration. The adding mode of Fe2+ had significant impact on BPA degrad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BPA removal rates increased from 49 to 97 % with sequential addition of Fe2+, while complete degradation was observed with continuous diffusion of Fe2+, and the latter achieved higher TOC removal rate. When Fe0 was employed as a slow-releasing source of dissolved Fe2+, 100 % of BPA degradation efficiency was achieved, and the highest removal rate of TOC (85 %) was obtained within 2 h. In the Fe0–S2O8 2? system, Fe0 as the activator of S2O8 2? could offer sustainable oxidation for BPA, and higher TOC removal rate was achieved. It was proved that Fe0–S2O8 2? system has perspective for future works.  相似文献   
178.
透水铺装是目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应用较广泛的技术措施之一,对雨水径流的促渗减排发挥着重要作用。选择2种不同类型透水砖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方法,研究了降雨重现期分别为1、3、5、10 a条件下,2种不同类型透水砖对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峰值削减和峰值延迟等方面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降雨重现期小于10 a的条件下,构造透水砖和普通透水砖的场次降雨总量控制率平均值均超过95%;峰值流量均随着重现期的增加而增大,构造透水砖的峰值削减效果优于普通透水砖,平均峰值削减率提高了8.6%;构造透水砖和普通透水砖的出流延迟时间平均值分别为11.3 min和13.8 min,平均峰值延迟时间分别为6.3 min和16.3 min。构造透水砖对径流总量、峰值流量的控制效果要优于普通透水砖,因此,在透水铺装应用中,应结合项目设计目标和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宜优先考虑采用构造透水砖铺装方式。  相似文献   
179.
龚焱  汤琪  白纯  曹鹤龄  廉菲  王骏  赵旭 《环境工程学报》2024,18(4):1161-1171
本研究分别以废弃聚氯乙烯塑料和三聚氰胺作为碳源和氮源,采用高温热处理方法制备了氮掺杂薄层纳米碳片材料,并对其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去除水中抗生素四环素(TC)的性能进行研究。考察了PMS浓度、催化剂投加量、pH及不同离子对TC去除的影响。多种物化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材料为薄层纳米片结构且主要由碳、氮和氧元素组成。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优的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去除TC的性能。在投加PMS浓度为1 mmol·L−1、催化剂投加量为0.1 g·L−1条件下,催化剂去除TC活性最佳,反应30 min后,TC的去除率达到98%。自由基捕获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测试结果表明,该催化剂活化PMS降解TC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为单线态氧、超氧自由基。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备较好的稳定性。本研究可为新型高效活化PMS碳基催化体系的开发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0.
青霉素废菌丝体是一种制药行业的危险固体废弃物。利用其富含蛋白质的特点,采用微波加热水解法制备一种新型建筑石膏缓凝剂(WPM缓凝剂),同时将制备缓凝剂后的滤渣用于制备活性炭。经过实验研究,确定的缓凝剂制备适宜工艺条件为:温度80 ℃,pH值11,时间10 min。得到滤渣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炭化时间为1 h,炭化温度为300 ℃,活化剂ZnCl2浓度为20%,液固比为3.0。 本工艺较好地解决了焚烧处置、堆放填埋或直接生产活性炭等处理方法造成的环境二次污染问题以及用作动物饲料可能导致的抗生素滥用问题,实现了青霉素废菌丝体的安全、清洁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