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1篇 |
免费 | 271篇 |
国内免费 | 18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4篇 |
废物处理 | 9篇 |
环保管理 | 68篇 |
综合类 | 623篇 |
基础理论 | 177篇 |
污染及防治 | 59篇 |
评价与监测 | 61篇 |
社会与环境 | 72篇 |
灾害及防治 | 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43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51篇 |
2014年 | 67篇 |
2013年 | 65篇 |
2012年 | 78篇 |
2011年 | 80篇 |
2010年 | 65篇 |
2009年 | 73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50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广州市内环路交通噪声模拟与降噪措施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单车辆噪声排放模型,考虑距离衰减及声屏障的遮挡作用,建立了高架道路交通噪声模拟模型,计算了广州市内环路的交通噪声分布,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了内环路的交通噪声地图。同时,以环市东路路段为例,评估了限速、限行及加装声屏障等降噪措施的降噪效果。结果表明:(1)内环路昼间的噪声污染较严重,靠近道路的第1排建筑物大部分处于65~70dB的噪声环境之下,面对路面的建筑物的开窗位置,噪声达到70~75dB。噪声较严重的地区为环市东路路段、火车站路段、中山一路路段、南岸路路段、环市西路路段等,这些地区都可能成为内环路噪声投诉事件的高发地区。相同地区的噪声在夜间下降了一个级别,能够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的限值要求(55dB)。(2)加装声屏障的措施,能够在不影响现有路面行车状态的情况下达到降噪要求,是比较推崇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2.
563.
为了解车-车碰撞事故中驾乘人员损伤差异影响因素,首先运用PC-Crash软件再现一例真实交通事故,通过分析面包车驾驶员的运动学及损伤响应,验证了其仿真车内乘员损伤的有效性,然后设计了包含6组车速、12个碰撞位置的72次试验,并通过仿真获得人体损伤数据,利用作图法分析所得数据.结果表明:当且仅当车速大于等于50 km/h时,驾乘人员头、胸、腿等部位的损伤才会出现明显差异,且差异程度随碰撞车速增加而增大;当车速大于50 km/h且碰撞位置在被撞车辆左侧或右侧前方时,驾乘人员各部位损伤差异最明显,其中又以腿部损伤最为突出,且靠近撞击侧乘员的损伤更严重.研究成果将为更好地利用损伤认定驾乘关系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64.
565.
稻田CO2、CH4和N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1,自引:5,他引:71
采用静态箱(暗箱)-气相色谱法对稻田CO2、CH4和N2O排放进行田间原位测量.植株参与的稻田CO2排放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季节变化一致,气温(土温)是主要驱动因子;而土壤水分状况是稻田CH4、N2O排放和无植株参与的稻田CO2排放季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稻田非淹水期N2O和CO2排放与土温、气温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p<0.001),两气体之间亦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01).水稻植株自养呼吸和土壤呼吸的温度系数(Q10)分别为2.17和1.68.稻田CO2排放与水层深度呈弱的负相关关系(p<0.05).无植株参与的稻田CO2、CH4和N2O季节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198.35±34.00mg/(m2·h),0.63±0.29mg/(m2·h)和169.57±75.30μg/(m2·h),而在植株参与下3者季节平均排放速率分别为1133.51±51.16 mg/(m2·h),1.39±0.20mg/(m2·h)和231.48±35.09μg/(m2·h).碳收支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稻田生态系统表现为对大气中碳的净吸收. 相似文献
566.
借鉴美国加州南岸空气质量预报经验,特别是其运行管理模式对于现阶段中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简要介绍了加州南岸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空气质量预报业务流程、技术方法、信息发布方式和预报效果评估策略。建议从4个方面借鉴SCAQMD经验:(1)建立相对完善的空气质量预报体系,分层级自上而下指导预报工作;(2)选择合适的空气质量预报方法,综合统筹成本-效益评估工作;(3)评估预报效果进而提高预报准确率;(4)在优化空气质量预报能力的基础上,有序开展预警协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568.
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监测与动态化设计施工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对中部某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的实际监测资料,结合勘察、设计、施工情况得出了各种不利边坡稳定的因素,分析了该边坡实际变形方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边坡监测点,监测边坡变形、锚索受力和雨量,以反应出边坡在开挖后的实际发展状态,进而对边坡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该边坡特有的反向坡体内部的变形做出解释。根据不同的边坡状态提出对该类型边坡的长期预警参考值。实际监测与研究结果表明,该边坡处于临界状态,容易受雨水、爆破施工等外界因素扰动,原有施工设计方案不完全适合于该边坡治理,优化后的设计施工方案成功完成了该边坡的抢险任务。 相似文献
569.
采用固体核径迹法和热释光剂量计,对成都市不同建造年代、建筑类型、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以及楼层的100间居室进行了室内环境氡浓度和辐射水平的测量.调查结果表明:成都市居室环境中氡浓度范围为(8.4~177.1)Bq/m3,算术平均值为(39.5±22.9)Bq/m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辐射水平的范围为(74.7~164.7)nSv/h,算术平均值为(122.0±16.2)nSv/h,与室内氡浓度无相关性.不同建筑年代、建筑类型、建筑楼层和建筑材料的房屋室内环境氡浓度水平有显著差异.室内环境氡及其子体和辐射照射所致公众的平均年有效剂量分别为0.99mSv和0.85mSv. 相似文献
570.
表面活性剂对以污泥为铝源制得的纳米Al(OH)3性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污泥碳(SC)中回收的铝酸钠为铝源,在制备Al(OH)3的过程中加入表面活性剂PEG-1000(比例在0.01%~0.6%变化),考察其对Al(OH)3表面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加入PEG-1000比例较小时,其空间位阻作用抑制了粒子之间的键合作用,使得Al(OH)3的沉淀效率较高、粒子尺寸较小,也能有效地阻止颗粒的团聚,SBET可以达到340 m2·g-1以上.当PEG-1000加入比例较大时,Al3+的沉淀效率逐渐降低,所得Al(OH)3粒子的尺寸变大,Al(OH)3的SBET和孔体积逐渐变小,平均孔径变大;原因是增多的PEG-1000分子会被包进Al(OH)3的结构中,限制了PEG-1000的表面交联和吸附,使空间位阻效应变差.—CH2—振动峰的出现说明PEG-1000是通过形成化学键的方式连接在Al(OH)3的表面基团上.PEG-1000的使用对于以污泥为铝源制备分散性好、尺寸较小和SBET较大的非晶态Al(OH)3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