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7篇 |
免费 | 623篇 |
国内免费 | 11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70篇 |
废物处理 | 64篇 |
环保管理 | 115篇 |
综合类 | 1027篇 |
基础理论 | 333篇 |
污染及防治 | 448篇 |
评价与监测 | 96篇 |
社会与环境 | 99篇 |
灾害及防治 | 4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145篇 |
2021年 | 115篇 |
2020年 | 116篇 |
2019年 | 112篇 |
2018年 | 106篇 |
2017年 | 107篇 |
2016年 | 95篇 |
2015年 | 119篇 |
2014年 | 154篇 |
2013年 | 157篇 |
2012年 | 130篇 |
2011年 | 110篇 |
2010年 | 91篇 |
2009年 | 72篇 |
2008年 | 84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58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71.
生物技术与植物纤维性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禾谷类作物的秸秆、棉籽壳、椰子壳、甘蔗渣、菠萝和香蕉叶等农业废弃物含有丰富的生物纤维,是一种可再生和再利用的植物纤维性资源。生物纤维是食品、医药、纺织、造纸、复合材料和精细化工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全球每年所产农业废弃物中生物纤维总量约2×1011t,我国每年可产农作物秸秆约6×108t,蔗渣和蔗梢约2000×104t,油料秸秆约3000×104t。生物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废弃物中生物纤维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催生了多种新型环境友好的“绿色”工业。论文分析了农业废弃物中生物纤维的理化特性以及工业化应用价值及途径,重点论述生物技术在以植物纤维性资源为原料生产单细胞蛋白、酶制剂、乳酸、木糖醇、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燃料酒精和生物电能等方面的研发进展,并讨论植物纤维性资源综合利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72.
为揭示Cd胁迫下外源脯氨酸对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以一年生107杨苗木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0、10和20 mmol/L)外源脯氨酸对Cd(0、100、200和300 mg/kg)胁迫下107杨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①Cd作为独立因子可显著影响107杨叶片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外源脯氨酸作为独立因子对这些参数无显著影响,Cd与脯氨酸的交互作用对这3类参数均有显著影响.②随着w(Cd)的增加,107杨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显著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呈显著上升趋势.与单独Cd处理组相比,在w(Cd)为200 mg/kg处理下,添加外源c(脯氨酸)为10 mmol/L时苗木叶片的Pn显著提高123.12%;WUE、PSⅡ原初反应最大量子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分别显著提高43.73%、6.52%、27.99%、28.96%和63.26%;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降低19.97%.研究显示,w(Cd)低于200 mg/kg时,外源添加脯氨酸处理可增强107杨的PSⅡ光能转换效率和光强利用效率,防止过剩光能对光合机构的伤害,从而提高植株抗逆性与适应性,且以c(脯氨酸)为10 mmol/L时的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73.
双酚类化合物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然而双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内分泌干扰物,毒性评价结果表明其与许多疾病发病率的升高密切相关。伴随双酚类化合物的大量使用,诸多环境样品中都检测出双酚类化合物。由于双酚类化合物的结构稳定,很难在自然界中被完全降解,会不断累积,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亟待有效修复。有机污染物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微生物降解因其获取容易、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成为双酚类化合物修复的有效途径。本文总结概述了几种典型双酚类化合物的毒性评价及微生物降解机制。 相似文献
674.
中国近代灾荒史再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文章从整体性研究、区域灾荒史研究、专题性研究和史料整理建设工作等四个方面简要回顾了近30年来该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重点从环境社会学角度提出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今后在研究理论和方法、研究领域和内容、资料建设以及研究队伍等4个方面的努力方向,希冀为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在宏观把握和向纵深发展两方面有序并进提供些许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675.
鸭绿江口的溶解无机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1996年5月鸭绿江溶解无机氮的含量和分布变化特征,并同其他一些河口作了比较,鸭绿江口NO3-N,NO2-N,NH4-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0.3.0.45和3.05μmol/L,而丹东上游鸭绿江支流瑗河下降的溶解无机氮浓度很高,达203.4μmol/L,主要由农业施用氮肥大量从耕用地中流失所致。 相似文献
676.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oot oxidation on arsenic (As) dynamics in the rhizosphere and As sequestration on rice roo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in pH values between rhizosphere and non-rhizosphere soils, with pH 5.68-6.16 in the rhizosphere and 6.30-6.37 in non-rhizosphere soils as well as differences in redox potentials (P 〈 0.05). Percentage arsenite was lower (4%-16%) in rhizosphere soil solutions from rice genotypes with higher radial oxygen loss (ROL) compared with genotypes with lower ROL (P 〈 0.05). Arsenic concentrations in iron plaque and rice straw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R = -0.60, P 〈 0.05). Genotypes with higher ROL (TD71 and Yinjingmanzhau) had significantly (P 〈 0.001) lower total As in rice grains (1.35 and 0.96 mg/kg,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genotypes with lower ROL (IAPAR9, 1.68 mg/kg; Nanyangzhan 2.24 mg/kg) in the As treatment, as well as lower inorganic As (P 〈 0.05). The present study showed that genotypes with higher ROL could oxidize more arsenite in rhizosphere soils, and induce more Fe plaque formation, which subsequently sequestered more As. This reduced As uptake in aboveground plant tissues and also reduced inorganic As accumulation in rice grains. The study has contributed to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whereby ROL influences As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in rice. 相似文献
677.
以黄原胶为接枝骨架,丙烯酸为单体,羟基磷灰石为无机组分,通过氧化还原聚合反应,制备了高分子改性黄原胶/羟基磷灰石复合水凝胶(XG-g-PAA/HAP).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发现,在低温条件下(50℃)成功制备了XG-g-PAA/HAP.将XG-g-PAA/HAP用作水体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结果表明:当pH1时,XG-g-PAA/HAP吸附容量较小,随着pH增大,吸附容量快速增大,当pH4时,吸附容量达到平衡;90%以上的金属离子在30 min内可被清除.当[Cu~(2+)]=300 mg·L~(-1)和[Pb~(2+)]=600 mg·L~(-1)时,XG-g-PAA/HAP吸附容量达到最大值.重复吸附-脱吸附5次后,吸附容量仍可保持初始的80%,所制备的XG-g-PAA/HAP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水体重金属离子吸附剂. 相似文献
678.
油是一种几乎不可再生资源,是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化石燃料.但在石油开采利用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由于技术水平、操作不当或客观原因导致的石油泄漏问题,泄漏石油中包含的饱和烃、多环芳烃、苯类等会对海洋、空气、土壤或水体造成严重危害.文中概述了石油污染的现状,总结了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的方法,并且对不同环境下研究者在进行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时采取的手段和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实践中治理石油污染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679.
静电纺丝制备TiO2/PAN纳米纤维毡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超声波水解技术水解TiCl4制备纳米TiO2粒子,与聚丙烯腈(PAN)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共混后,通过静电纺丝制得具有光催化活性的TiO2/PAN纳米纤维毡,并用其对模拟废水中苯酚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显示制备的TiO2为锐钛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纤维毡的形态,显示纤维的直径随纺丝液浓度增大而增大。对苯酚进行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纺丝液浓度质量分数为5%TiO2/PAN纤维毡对苯酚的降解率最高,对100mg/L,50mg/L和20mg/L苯酚的降解率分别为51.1%,87.5%和99.6%。纤维毡循环使用5次后对于20mg/L苯酚的降解率为87.4%。 相似文献
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