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24篇 |
免费 | 799篇 |
国内免费 | 343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38篇 |
废物处理 | 646篇 |
环保管理 | 886篇 |
综合类 | 5117篇 |
基础理论 | 1926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3928篇 |
评价与监测 | 392篇 |
社会与环境 | 319篇 |
灾害及防治 | 3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5篇 |
2023年 | 233篇 |
2022年 | 545篇 |
2021年 | 406篇 |
2020年 | 311篇 |
2019年 | 305篇 |
2018年 | 358篇 |
2017年 | 461篇 |
2016年 | 558篇 |
2015年 | 700篇 |
2014年 | 811篇 |
2013年 | 1047篇 |
2012年 | 902篇 |
2011年 | 890篇 |
2010年 | 688篇 |
2009年 | 654篇 |
2008年 | 733篇 |
2007年 | 584篇 |
2006年 | 495篇 |
2005年 | 367篇 |
2004年 | 287篇 |
2003年 | 352篇 |
2002年 | 304篇 |
2001年 | 252篇 |
2000年 | 260篇 |
1999年 | 244篇 |
1998年 | 248篇 |
1997年 | 242篇 |
1996年 | 222篇 |
1995年 | 175篇 |
1994年 | 118篇 |
1993年 | 122篇 |
1992年 | 104篇 |
1991年 | 81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8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1篇 |
196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采用蔗糖作为共代谢基质与一体式好氧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相结合处理二甲基亚砜(DMSO)废水。考察了装置的污泥驯化效果、DMSO去除率、污泥的性能、HRT和冲击负荷对DMSO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驯化第29天,DMSO去除率达98.5%,表明MBR内的污泥已驯化成功;在MBR运行的正式期,当DMSO处于高负荷状态时,DMSO去除率较低;随蔗糖加入量的增加,DMSO去除率逐渐提高,最终恢复到DMSO高负荷冲击前的DMSO去除效果;正常运行时,装置进水ρ(DMSO)=257~1 448 mg/L(平均值为718 mg/L)、出水ρ(DMSO)=6~22 mg/L(平均值为7 mg/L),DMSO去除率为96.4%~99.6%(平均值为98.9%);在MBR运行的正式期,污泥体积指数小于100 mL/g,表明污泥的沉降性能较好,MLVSS/MLSS较高,表明污泥的活性高,MBR内MLSS的平均值为5.52 g/L,MLVSS的平均值为4.78 g/L;MBR适宜的HRT为12 h。 相似文献
82.
83.
84.
85.
可用于水体污染控制的氨氮转化菌筛选及部分降解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南京禄口水产养殖基地淡水鱼塘取淤泥作为分离菌株的土源,采用选择性富集培养法,从中分离到能以硫酸铵为氮源的菌株7株,对7个菌株进行氨氮降解实验,它们氨氮转化率分别为14.8%、19.7%、53.4%、94.2%、29.1%、63.5%和41.7%,其中AN-4菌株的转化率最高且生长良好。通过AN-4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及生理生化方法,鉴定此菌株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sp.)。对菌株AN-4转化氨氮的特性及温度、pH值、氨氮初始浓度和菌株接种量对其氨氮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菌株AN-4降解氨氮的最适条件为:温度为30℃和pH值为8.0;当氨氮初始浓度为30mg/L时,AN-4菌株在24 h内的氨氮降解率可达85%以上,且能耐受高达200 mg/L的氨氮浓度;AN-4活化菌液浓度为108cfu/mL,当接种量为3×106cfu/mL时,AN-4菌株在24 h内的氨氮降解率为87.75%。综合上述结果,符合淡水养殖水环境条件,说明AN-4菌株适合在水产养殖中应用,为将菌株AN-4应用于水产养殖环境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87.
88.
本文通过安徽省淮北市杜集村在粉煤灰回填地基上建造抗变形民房为实例,分析介绍了粉煤灰回填地基建造抗变形民房的可行性及抗变形民房技术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9.
为了研究氮化肥施入农田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 ,在一种特殊的大型人工模拟土层和地下水装置中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即使尿素和生物矿质复混肥以中、低施肥量施入水田 ,也会造成地表淹水、耕层土壤和不同深度土层溶液有较高含量的有机 N和 N H3- N,并对地下水补给状况极差的地下水有明显的污染 ;水田中 N O- 3 - N很难长期存在 ,其污染程度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90.
为了评价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对水环境及鱼类的影响,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研究了PFOS和MWCNTs复合对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的DNA损伤。将成年斑马鱼暴露于PFOS(0.2、0.4、0.8、1.6 mg·L-1)、MWCNTs(50 mg·L-1)、PFOS+MWCNTs(0.2+50、0.4+50、0.8+50、1.6+50 mg·L-1)和对照溶液中30 d后,断尾取血进行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结果表明:PFOS和MWCNTs均可造成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的DNA损伤。1.6 mg·L-1PFOS处理组的微核率、Olive尾矩及尾长分别为(36.3±0.25)‰、(87.91±14.90)μm和(250.49±34.71)μm。PFOS与MWCNTs复合后,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的DNA损伤效应明显降低。复合处理组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Olive尾矩及尾长均低于PFOS单独处理相。1.6 mg·L-1复合处理组的微核率、Olive尾矩及尾长比PFOS单独处理组分别降低了24.7%、68.9%、52.4%。因此,在实验浓度范围内,MWCNTs可以降低PFOS对斑马鱼外周血红细胞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