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理论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格局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以云南楚雄地区为例探讨物种分布宽度对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格局及"中间膨胀效应"的影响.利用大尺度的物种分布数据建立物种分布数据库,同时结合地形信息,分析了研究区域内物种丰富度的海拔分布格局以及"中间膨胀效应"对该格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物种分布宽度对楚雄地区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格局及"中间膨胀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物种丰富度先增加,后下降,呈单峰分布格局.物种分布宽度的相互重叠,即"中间膨胀效应"对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物种分布宽度的增加,"中间膨胀效应"以及各物种组对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格局的影响均呈显著增加趋势,这说明"中间膨胀效应"和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格局更多地取决于分布宽度较大的物种.  相似文献   
2.
地理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大尺度的物种分布数据以及地理信息,结合GIS和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中国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地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南到北,研究区域内物种丰富度总体上呈递减趋势;在经度梯度上,从东到西,物种丰富度呈递增趋势,这可能与其它地理因子的影响有关;在排除其它因子影响的情况下,物种丰富度随着面积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但在其它地理因子的综合影响下,面积的影响作用被掩盖或弱化.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变幅的增加,呈显著递增趋势;物种丰富度与纬度变幅、经度变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偏)相关性.总体上,纬度、面积和海拔变幅均显著影响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但相对而言,面积和纬度起着更为重要的影响.相对海拔变幅而言,海拔变幅与纬度之比值能更好地反映"生境异质性"效应,说明,海拔梯度的"纬度效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长江上游滇西北地区植物区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上游滇西北地区是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利用最新的文献数据,结合过去5 a的野外考察成果,分析了滇西北地区的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北地区拥有种子植物6 559种,分属于205科,1 281属。滇西北地区以04%的国土面积,拥有我国种子植物科数的74%,属数的41%和物种数的20%。同时也以10%的土地面积,拥有云南地区种子植物科数的77%,属数的55%和物种数的43%。在热带区系组成方面,比重较大的分布区类型为泛热带分布(165%)和热带亚洲分布(122%);在温带区系方面,北温带分布和东亚分布所占比重比较高,分别为193%和145%。热带区系成分与温带区系成分所占的比重非常接近,分别为47%和53%,表现出强烈的区系过渡性,这可能与地层抬升、板块漂移和温性植物类群的迁入有关。温带区系比重略高于热带区系,说明该区域的植物区系具有一定的温凉性质,这与滇西北地区相对温凉的气候环境是一致的。科的分化强度为63;属的分化强度为51。研究区域内丰富的植物多样性与其复杂的生境、强烈的区系过渡性和区系分化是一致的。滇西北地区可能是验证、发展各种生物多样性假说的理想场所。因此,滇西北地区的植物多样性不仅值得人们关注和保护,而且也值得研究和探索。与滇东北的药山自然保护区相比,滇西北地区拥有更高比重的热带亚洲成分,这可能与古南大陆的“掸邦 马来亚”板块的位移和旋转有关。滇西北地区与滇西南的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在植物区系高级分区和系统进化的起源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田中线”的真实存在。联系滇西北地区植物区系与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节点可能是研究区域内的独龙江地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