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111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用木质纤维素生产生物乙醇的过程中,原料的预处理是影响酶解糖化和发酵的关键因素之一。以玉米芯为原料,研究了硫酸-乙醇预处理方法中硫酸质量分数、预处理时间、预处理温度、固液比对酶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乙醇预处理的最优工艺条件如下:硫酸质量分数为2%,乙醇体积分数为50%,预处理时间为60 min,预处理温度为120℃,固液比为1∶10(g∶m L)。在该条件下,玉米芯的酶解得率从未处理的11.32%提高到68.48%;玉米芯纤维素质量分数显著增加,从之前的34.48%增加到70.25%;木质素的脱除效果明显,木质素的质量分数从之前的21.43%下降到7.86%,木质素的脱除率达到63.32%。对比预处理前后玉米芯结晶度的变化发现,硫酸-乙醇预处理使玉米芯的晶状结构受到破坏,有利于酶解糖化。预处理后的滤液可以再次回用到预处理过程,减少了蒸馏、回收乙醇的次数,降低了能量消耗,减少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22.
2009年4月22日,第三届SEE·TNC生态奖评选结果揭晓。境研究中心的“中国水污染地图”等30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目奖金60O00元;三等奖6名,每个项目奖金40000元;优秀奖2报道获得了“环境报道奖”,每篇奖金10000元。今年生态奖的主题是“合作共赢”。公众环名,奖金80000元;二等奖3名,每个0名,每个项目奖金5000元。  相似文献   
123.
2001年11月在荷兰海牙举行的京都议定书缔约国会议以无实质性进展告终.会议表明减排温室气体问题太多、观点分歧严重而又没有足够时间讨论达成一致.核心问题之一是美国以怎样的方式达成减排的承诺.目前美国提出的办法是增加森林和土壤作为二氧化碳汇的吸收量,认为森林和土壤可以吸收几乎一半减排的份额.另一项办法是进行排放额度交易,让发展中国家多减少一些排放量.而欧洲国家则坚持要美国实际减少其温室气体排放量. 直到会议最后时刻美国代表团勉强同意他们所说的汇将只占总减排额6.2′108t碳中的5′107t.在其他一些领域,讨论有一些进展,但未定下来.例如,一个国家可以买另一个国家多少减排额度问题,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由于经济不景气而自1990年以来减排较多.还有发达国家要在多大程度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金钱和技术援助. 实现京都议定书的实际障碍是美国参议院不大可能以2/3的多数批准该议定书.与会者同意再次开会协商,可能是2001年5月在德国波恩. 江刚摘自《Science》, December 1,1663(2000)  相似文献   
124.
大气环境效率是经济增长与大气环境污染之间协调性程度的度量。本文采用2006-2012年面板数据,对中国30个省大气环境效率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大气环境效率的变化趋势与地区差异,研究表明:2006-2011年全国大气环境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东部地区效率值最高,西部地区效率最低,地区效率差距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125.
20世纪中叶以来,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儿童生活的周边环境都呈现出逐渐恶化的趋势,进而导致儿童的直接环境体验逐渐减少.不少研究指出,儿童缺乏与周围环境、特别是大自然接触的体验,将会对其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的养成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为婴幼儿时期的儿童提供自然体验机会的各种团体和个人也在国际上逐渐兴起.这方面的各类活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汇合、总结提炼、升华,形成了以"森林学习"为名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26.
2012终于来了.两年前好莱坞大片《2012》的热播,已经让这个原本普通的年份具有了某种符号意义.玛雅预言、太阳风暴、地磁反转,这些令人闻之色变的名词,注定会在2012真正到来的时候又被人提起.201 2真的会是世界末日吗?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竞先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科普解读.  相似文献   
127.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痕量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8.
129.
130.
司开玲  白光 《绿叶》2014,(3):66-70
正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高校大学生正经历人生中从依赖性向成熟独立的过渡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将对他们未来的行为取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在高校的环境社会学教育中,应该向他们传授怎样的环境知识?如何引导他们选择恰当的环保理念,并身体力行?根据环境社会学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大学生群体对环境保护这一议题存在很大兴趣,并且有着积极的环保意识。但是,当环保理念放置于大的社会价值观时,其中仍旧存在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