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0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9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72篇 |
废物处理 | 12篇 |
环保管理 | 69篇 |
综合类 | 447篇 |
基础理论 | 56篇 |
污染及防治 | 44篇 |
评价与监测 | 17篇 |
社会与环境 | 14篇 |
灾害及防治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31.
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和缓解城市内涝的有效途径,降水特征和雨水利用可行性是衡量雨水利用工程可行与否的关键指标。基于全国各监测站点1980—2020年降水量数据,分析了全国七大地理区的降水特征;运用水量平衡原理,建立了日降水量-用水量平衡模型,探究了屋面雨水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全国七大地理区7座典型城市的雨水利用可行性。结果表明:1)我国年均降水量受地形和气候差异的影响,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季节降水量和年均降水量空间分布趋势一致,各季节降水量以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降水集中度分布特征与降水量不同,年均降水量较小的地区降水相对更加集中。2)降水特征、雨水罐设计容积、集雨面积、日用水需求量、节水效率和溢流率对不同地区雨水利用可行性具有显著影响。降水量越大的地区雨水利用可靠性越高,不同地理区7座典型城市雨水利用可靠性顺序为广州>武汉>南京>昆明>哈尔滨>北京>西宁,但各城市的雨水利用可靠性均难以达到100%。3)雨水利用可靠性随雨水罐容积的增大而增大,但当雨水罐容积达到10 m3时,其增加显著减缓;雨水利用可靠性与集雨面积成正比,与日用水需求量成反比;节水效率的曲线趋势变化与可靠性趋势变化基本一致,但是数值上高于可靠性;合理控制溢流率可以提高雨水利用效益,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可靠性和溢流率来确定雨水罐最佳尺寸。总体上,华南、华东、西南地区进行雨水利用的可行性较高,东北、华北地区次之,而西北地区的可行性最低。
相似文献632.
本文在剖析大连市环境保护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基础上,结合大连市的环境保护的现状,并针对大连市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着眼于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对大连市环境保护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33.
634.
云蒙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氮污染负荷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以临沂市水源地云蒙湖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结合输出系数模型获取流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氮素输出系数,在GIS和RS支持下,分析近25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氮素负荷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86、1995与2010年非点源污染氮素负荷分别为3.77×103、4.45×103、5.5×103t,呈上升趋势;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耕地非点源污染TN逐年增加,其贡献率也逐年增加,贡献率由1986年的80.11%,1995年82.60%上升至2010年85.59%,林地、草地TN变化较小,贡献率呈减小趋势,居民用地TN增加幅度大,但由于面积较小,其贡献率较小;就子流域而言,耕地面积比例高的子流域,氮素污染负荷增加程度较大;流域耕地与氮素负荷呈显著正相关,对氮产出负荷起"源"作用,林地、草地与氮素负荷量呈负相关,对氮产出负荷起"汇"作用.因而,可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以减少和控制流域氮流失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635.
综合阐述了我国退耕还林实施现状,从思路与方略、模式与技术、运行管理及其他相关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并针对目前国内退耕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应加强坡耕地和其他类型耕地退耕适宜性技术、理论、政策的研究,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和使用。采用先进的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是今后退耕还林还草规划和决策分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36.
以建筑拆除和装修产生的垃圾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含有的重金属进行浸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部分建筑垃圾Cr、Pb、Zn含量超过常规土壤背景值,其中聚氯乙烯线管中Pb较背景值高出105倍;2)建筑垃圾中重金属在醋酸缓冲溶液下浸出效果更为显著,石膏板中As、混凝土中Pb与玻璃中Zn的浸出率分别达到34.16%、38.15%与38.21%,分别是硫酸硝酸体系下的12,89,24倍;3)实际场景模拟过程中,酸雨环境仅有Cr、Zn浸出,而生活垃圾渗滤液环境下多种重金属均有浸出,Zn的浸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637.
聚硅酸铁水解规律及混凝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水玻璃、硫酸亚铁及氯酸钠为原料,用共聚法制备聚硅酸铁混凝剂(PSF),同时研究PSF的水解过程以及PSF与聚合硫酸铁(PFS)、复合铝铁(PFA)的微观品质(微观结构、形态尺寸及Zeta电位)及混凝性能,并结合水解形态分布及微观品质对PSF的混凝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PSF是由许多链节样物种连接而成的分维数很大的敞开式枝状结构,其平均粒径比PFS、PFA分别大近5、11倍,而PFS、PFA是由一些低分维数及尺寸很小的棒状或球状形态组成,PSF、PFS的Zeta电位相近,远远低于PFA(为PFA的1/20左右),PSF的形态尺寸及Zeta电位分布不均.在较宽的pH范围内(浊度为5.5~12 NTU,UV254为5.5~10 cm-1),PSF的混凝效果明显优于PFS、PFA.PSF在纯水中的水解可以代表在地表水中的水解过程.PSF具有的特征微观品质使其在不同pH值范围内具有不同的水解形态分布,导致混凝机理差异很大.在宽泛的pH范围内(53、Fe(OH)2+及Fe3+稳定存在于水体中,是PSF在较宽pH范围内具有优异混凝性能的根本原因,也是PSF同时具有增强电中和/脱稳及架桥混凝机理的内在原因.微观品质、水解形态分布及混凝效果的对比合理解释了电中和/脱稳是混凝的前提条件,架桥是必要条件,二者要紧密配合才能取得高效的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638.
有机膜的无机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无机纳米氧化铝粒子作为无机添加剂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采用相转换法合成了有机-无机共混超滤膜.通过测定膜与纯水的接触角,表征膜的亲水性;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了膜的表面结构、表面孔分布和断面孔的结构及纳米颗粒在膜中的分散情况;利用杯式超滤装置对改性膜的透过性能、截留性能以及抗污染性能进行了测试;用强度测定仪测定了膜强度.结果表明,纳米Al2O3 的加入改善了PVDF膜的表面亲水性、通量、强度和抗污染性. 相似文献
639.
在全球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欧盟全面推进循环经济转型,我国也在循环经济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果。最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提出推行绿色发展方式,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我国正在开展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聚焦于推动实现固体废物可持续管理,助力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文聚焦欧盟始于2015年的循环经济1.0时代到2020年开启的循环经济2.0时代,深入分析其相继出台的重要政策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总结分析欧盟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尤其是深入分析总结其中针对固体废物管理的相关举措和成效,以期为我国提升固体废物管理水平、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40.
为了深入了解深圳市主要工业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组分特征,该研究采用气袋采样-GC/MS分析系统,对6个典型行业企业的VOCs排放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家具、塑胶和自行车制造行业由于大量喷漆的使用而排放特征相似,芳香烃含量突出(70%);而制鞋行业排放的芳香烃和卤代烃含量均较高(分别占比为41%和55%),与制鞋工艺中所用的胶粘剂中富含苯系物和氯代烃相关;印刷行业排放中由油墨释放的烷烃和芳香烃含量均较高(分别占比为43%和40%);电子行业由于工艺复杂性,烷烃、芳香烃和卤代烃排放量则大致均等。该研究详细量化了家具制造、制鞋和自行车制造行业的VOCs排放源成分谱,共55种VOCs组分,其中包括9种烷烃、7种烯烃、9种芳香烃和30种卤代烃,为环境大气中VOCs来源识别提供了参比信息。进一步对不同行业进行了臭氧生成潜势(OFP)估算,结果表明家具制造业的OFP贡献最为显著(42%),应成为深圳市控制臭氧污染的优先控制行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