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166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泥鳅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及其食用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文勇  周波  马陶武 《上海环境科学》2010,29(3):107-110,126
以吉首市振武营,万溶江乡小庄、吉信镇木里村、马井坳镇大湾营稻田和田间溪流中的泥鳅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泥鳅的肝脏、肾脏、肌肉等组织器官及其生活的底泥中Cr、Cd、As、Mn、Cu、Zn等重金属的蓄积量,分析了重金属在泥鳅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富集规律,给出了食用泥鳅的健康安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在泥鳅肌肉、肝脏和肾脏等器官中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肌肉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低于肝脏和肾脏中的含量.泥鳅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对Cd、Cu,Cr的富集能力明显大于其他3种元素.泥鳅肌肉中Cd、As含量明显超出卫生标准限值(0.1.0.5mg/kg);Zn含量超出了我国<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规定的标准值(50 mg/kg).  相似文献   
172.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清洁生产概念的分析,阐述了清洁生产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并通过实例论证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清洁生产分析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3.
山东烟台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台市表层土壤中DDTs(滴滴涕)、HCHs(六六六)有不同程度的检出,DDTs检出率34.59%,p,p′-DDE是主要残留物;HCHs检出率2%,δ-HCH含量最高。总体而言,HCHs残留量低于其它一些国家或地区,而DDTs残留量偏高。通过对α-HCH/γ-HCH、p,p′-DDD/p,p′-DDE和(p,p′-DDE+p,p′-DDD)/p,p′-DDT比值变化特征的研究,表明烟台市土地利用较多处于好氧环境中,大部分地段HCHs、DDTs农药使用时间较长,但局部土壤可能存在DDTs新的污染源,并对土壤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个别采样点有林丹被使用的可能性。分析认为,烟台市土壤中HCHs风险较低,但局部土壤DDTs仍有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174.
建立了以亲水性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Bmim]BF4和Na H2PO4形成的二元双水相作为气浮溶剂分离/富集水样中盐酸多西环素的新方法,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盐酸多西环素进行测定。考察了离子液体的初始加入量、盐的种类及浓度、p H值、浮选时间及N2流速等因素对体系浮选分离盐酸多西环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离子液体和无机盐的加入量,会使体系的富集倍数发生变化,从而使体系的浮选效率和浓集系数发生变化;随浮选时间增加,体系的浮选效率先增加后略微下降;过大或过小的N2流速都会使体系对盐酸多西环素的浮选效率降低;而p H值对体系浮选盐酸多西环素影响不大。当[Bmim]BF4溶液加入量为3 m L、Na H2PO4加入量为25 g(质量分数为33.3%)、气浮时间为40 min、气浮速率为50 m L/min时,体系的浮选效率最高,可达95.8%,浓集系数可达23.95,此时体系的p H值为4.38。与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ILATPE)相比,该方法的优点在于不仅有较高的浮选率、浓集系数,还有效减少了离子液体的用量,同时操作更简单、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75.
氟化物对动植物染色体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BALB/C小鼠骨髓嗜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及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对氟化物的可能染色体毒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氟化钠(30mg/kgi·P)可诱发小鼠微核细胞率显著升高,氟化钠(10~400mg/:F_-)及氟化钙(100~400mg.LF_-)还可诱发蚕豆根尖微核细胞率明显升高,并呈一定剂量-反应和时间-反应关系。提示高浓度氟化物对动、植物染色体有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6.
探究4种改良剂施用对酸性紫色土土壤肥力及活性碳组分特征影响,为紫色土养分管理及稳固碳库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F)、石灰+化肥(SF)、有机肥+化肥(OM)、生物炭+化肥(BF)及酒糟灰渣+化肥(JZ)这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pH、速效养分、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FI)、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颗粒有机碳(POC)含量及各组分有效率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阐明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施用改良剂显著提高了土壤pH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P<0.05),有机肥+化肥(OM)和酒糟灰渣+化肥(JZ)处理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提高最为显著(P<0.05),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96和0.77,增幅分别为170.43%和66.96%.②酒糟灰渣+化肥(JZ)和有机肥+化肥(OM)处理土壤POC、MBC和DOC含量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了110.30%和84.81%、61.08%和46.56%、195.87%和141.67%;改良剂的施用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碳库指数(CPI)和碳库管理指数(CMPI)(P<0.05),其中以有机肥+化肥(OM)处理提高最为显著,土壤CPI值和CMPI值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07.34%和90.75%.③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表明施用改良剂各处理间分异性显著,土壤IFI、pH和速效钾对有机碳及其组分的解释率均达到显著水平,解释率顺序分别为:IFI(74.6%)>pH(11.7%)>AK(6.5%).酸性紫色土施用酒糟灰渣和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质量效果最显著,同时有利于促进土壤碳组分的积累和活化.  相似文献   
177.
微塑料(MPs)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有关微塑料的人体健康风险和危害效应机制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微塑料不断地从环境中迁移并在人体内积累,其对人群暴露的3个主要途径为经口摄入、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主要暴露介质为食品、饮用水、灰尘和个人护理品.目前已在人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器官、体液及排泄物中检出微塑料,丰度范围为0~1 206.94 n·g-1.现有的检测分析技术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优势和不足,针对实验过程中可能污染样品的问题列举了实验室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操作方法.基于动物实验、人体细胞和器官模型的研究阐述了微塑料对人体5大系统造成的潜在健康影响和作用机制,进入人体后,微塑料可能通过诱发细胞毒性、线粒体毒性、DNA损伤和细胞膜损伤等效应过程,进而在人体各系统中引发器官的局部炎症、菌群失调和代谢紊乱等严重后果,来危害各系统及相关器官的正常功能.最后,提出了现有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可为未来微/纳米塑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78.
二维指向机构是卫星上关键活动部件之一,高低温循环试验是活动部件普遍开展的研制试验项目,本文对适用于高低温度场下评估活动部件寿命的加速模型进行了研究,阐述了Coffin-Masson模型的理论依据和工程应用方法,并利用轴承组件试验数据给出了一个二维指向机构寿命评估示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高低温度场下评估活动部件寿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9.
180.
以氨氮浓度较高的垃圾渗滤液为处理对象,分析研究了不同供氧策略对SBBR反应器实现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的影响.在4种不同供氧策略(a、b、c和d的总供氧时间分别为16h、12h、12h和8h;好氧/厌氧交替频率分另U为4h/2h、3h/3h、2h/2h和2h/4h)下同步启动反应器,保持各反应器内环境温度为(30.0±4-0.5)℃,并控制曝气阶段溶解氧(DO)浓度为(1.2±0.1)mg·L-1.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经过124d的驯化和增殖,具有一定的脱氮能力,但是效果不同,其中,采用总供氧时问为12h,好厌氧交替频率为2h/2h供氧策略的反应器c效果最好,氨氮去除率达到96.6%左右,而且抗氨氮冲击负荷的能力最强,最大的氨氮容积负荷为0.186 g·(L·d)-1;在曝气阶段由于DO浓度的限制,亚硝酸盐出现积累;缺氧阶段,由于厌氧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同时被去除,且没有硝酸盐的积累.从4个反应器和渗滤液原水中提取细菌总DNA,通过PCR-DGGE技术获得DGGE图谱.分析图谱中各泳道的条带数目和条带亮度、各泳道间的相似性系数C,值,结果表明,不同供氧策略对反应器内的细菌多样性和种群结构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