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废家电处理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减控管理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辉  吴军莲  蔡璐  周全法 《环境工程》2017,35(3):123-126
二恶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以及铅汞等重金属类持久性毒物(PTS)是电子废弃物处理处置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和环境监管重点。结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下达的"通过环境无害化管理减少电子电器产品的生命周期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持久性有毒化学品排放全额示范项目"的研究进展,对电子废弃物和PTS、电子废弃物处理处置过程中POPs的减控、江苏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管理等进行了综合评述。废线路板粉末等拆解余物中存在以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PCDDs)为主的POPs,且含量较高。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处理处置产业仍存在着政策法规配套性不强、回收体系不健全、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处置的区域法规体系、回收体系、示范工程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2.
为阐明社会经济发展对湖泊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富集的影响,采集了长江中游湖南省大于10km2的湖泊沉积物,通过137Cs和210Pb放射性核素计年法、地化学背景值稳定层法及多元统计学法解析了湖南湖泊沉积物5种重金属的背景值;基于背景值结果,识别了重金属高背景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岳阳南湖(城区)、黄盖湖(近郊)和华容东湖(远郊)的主要生态毒性风险元素,利用岭回归估计构建STIRPAT扩展模型,分析了人口总数、人均GDP、城镇化率、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采掘业与制造业生产总值等6种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与特征重金属的时空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r、Cu、Zn、Cd和Pb的地化学背景值分别为98,30,78,0.22和26mg/kg,分别是湖南土壤背景值的1.46,1.11,0.82,2.75和0.96倍;地累积指数显示,重金属总生态毒性风险顺序为岳阳南湖>黄盖湖>华容东湖,Cd是岳阳地区湖泊生态毒性风险主要贡献元素;STIRPAT扩展模型中,人口总数、城镇化率、实际人均GDP、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采掘业和制造...  相似文献   
23.
杨媚  田学达  牛勇  张岚  董姣  王琳杰  牛远  余辉 《环境工程》2019,37(11):52-58
为阐明社会经济发展对沉积物重金属浓度变化的驱动作用,研究基于洞庭湖流域2003—2017年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和沉积物重金属数据,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评价,结合EKC模型反映目前经济发展与洞庭湖沉积物重金属之间的宏观关系,并建立洞庭湖流域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与重金属污染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洞庭湖经济的增长,洞庭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其中Cd污染最严重,均值为3. 83 mg/kg,其次是Hg,均值为0. 20 mg/kg;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Hg的风险最高,2种金属风险贡献率高达92. 25%,为主要污染元素;基于EKC模型拟合结果可知,沉积物重金属整体污染程度及其生态风险将持续加剧;而工业发展、有色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旅游业等第二、三产业发展对Cd、Hg的影响显著。因此,严格控制第二、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入湖污染物的重金属含量是减少洞庭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
2009-2018年太湖大气湿沉降氮磷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太湖2009-2018年大气湿沉降的时空变化特征,于2009年8月-2010年7月及2017年8月-2018年7月进行了两次环太湖大气湿沉降逐月调查,并从降水中ρ(TN)和ρ(TP)、湿沉降率及沉降通量三方面,对比分析了太湖大气湿沉降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9年8月-2010年7月降水中ρ(TN)、ρ(TP)平均值分别为3.170、0.077 mg/L;2017年8月-2018年7月降水中ρ(TN)、ρ(TP)平均值分别为3.160、0.056 mg/L;T检验结果表明,两次调查ρ(TN)、ρ(TP)污染水平差异显著,主要是由于2017年8月-2018年7月较高污染浓度降水事件的减少,全年降水中ρ(TN)、ρ(TP)变异较小.②与2017年8月-2018年7月相比,2009年8月-2010年7月太湖TN、TP湿沉降率平均值分别下降33%和53%,且TN、TP湿沉降空间分布更均匀.③与2009年8月-2010年7月相比,2017年8月-2018年7月太湖流域大气TN、TP沉降通量分别为7 641和131 t,分别下降30%、47%.研究显示,两次调查降水中ρ(TN)平均值均远高于水体富营养化阈值(0.2 mg/L),因此大气湿沉降中的营养盐对太湖富营养化的贡献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5.
26.
利用1901-2010年的资料,采用传统统计方法以及新引入的衡量年内分布情况的集中度、集中指数,对比分析了新疆极端水文事件的年内分布特征。分析发现,传统统计方法和集中度、集中指数得出的年内分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是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今后可以借鉴使用。结果表明:新疆极端水文事件年内分布极不均匀,夏半年和夏季的集中指数较大,而冬半年和冬季的集中指数较小,即大部分地区极端水文事件主要发生在夏半年,冬半年发生相对较少,但北疆的阿勒泰地区冬半年极端水文事件较多;吐鲁番的极端水文事件年内分布非常集中,乌鲁木齐、奎屯—石河子、阿克苏地区次之,阿勒泰地区集中度最小。  相似文献   
27.
28.
日本琵琶湖流域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琵琶湖流域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着眼于全流域及中长期目标的实现. 在《琵琶湖综合保全整备规划》基础上,滋贺县政府提出了流域生物生息空间网络化构筑的长期构想,在全流域划定了16个重要生物生息空间及10条重要河流作为生态回廊;从上游的森林建设、内湖重建、河流治理到湖滨带芦苇群落的保护等开展了一系列的流域修复工作,如针对湖滨带修复,制定了芦苇群落保护条例与规划,划定了琵琶湖湖岸及周边内湖的芦苇群落保护与恢复区域,面积达138 hm2,其中芦苇带栽植面积达15 hm2,收割等维护管理每年达30 hm2等. 琵琶湖修复与重建工程的开展使生物多样性逐渐提高,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恢复. 与之相比,我国湖泊流域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生态修复缺乏流域整体的长远规划以及在湿地修复、低污染尾水的生物处理、湖滨带修复等领域存在一定的理念差异.   相似文献   
29.
随着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太湖近30年来水华频发.为了探讨太湖西部沿岸水华暴发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7年4月1-18日(当地历年蓝藻暴发早期)在太湖西部沿岸进行了密集原位调查.共采集样品72个,测定了水温、溶解氧、各形态氮、磷营养盐浓度以及风速等环境指标,并利用GAM(广义相加模型)定量分析了叶绿素a含量与各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叶绿素a含量波动幅度较大(17.10~795.89 mg/m3),太湖西部沿岸带有明显的蓝藻水华暴发现象.②水温、风速以及硝态氮浓度与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显著相关(P<0.05),各环境因子按其对叶绿素a含量变化的解释率排序为水温>风速>硝态氮浓度.其中水温是影响叶绿素a含量最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叶绿素a含量随着水温的升高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风速也是影响叶绿素a含量的关键因子之一,较低的风速(<3 m/s)有利于蓝藻的漂移集聚从而形成水华,引起叶绿素a含量的升高.研究显示,GAM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模型总体解释度达到70.6%,可为太湖西部沿岸蓝藻水华早期的预测预警提供一定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30.
太湖底泥沉积物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浅水湖泊水动力扰动作用对底泥再悬浮影响的规律,通过矩形水槽试验模拟了太湖不同流速下的沉积物释放,并结合太湖悬浮物模型进行推算,获得了底泥沉积物再悬浮通量与风速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太湖底泥在3种起动标准下对应的起动流速分别为15、30和40 cm/s;底泥沉积物再悬浮通量与风速呈现线性正相关关系,再悬浮通量随风速增大而增大,且相关性较好。该方法为太湖内源释放量估算及富营养化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