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3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长江口PCBs污染及水环境PCBs研究趋势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应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了长江口潮滩沉积物PCBs总量为 1 0 .7~ 2 8.6μg/kg,1 1个样品检出率 1 0 0 % ,新生沙岛九段沙潮滩沉积物同样检出PCBs,因此长江口PCBs污染应当引起重视。近年来国内外PCBs研究新的趋势 ,对治理PCBs污染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2.
非点源污染模型参数数字化及不确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点源污染模型是非点源污染量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非点源污染模型数量繁多,集总模型不考虑时空变异性,适用流域面积小;分布式模型利用网格划分流域,可以模拟时空变异性,但参数繁多、率定困难、精度达不到要求、难以收集与管理.而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合称3S)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参数的选择问题,减少模型中的不确定成分.因此,在未来的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中,应重点关注利用3S技术解决参数的选择问题,以及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概述了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3S技术在非点源污染模型中的应用和非点源污染模型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23.
长江三角洲地表水环境污染规律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根据野外实地考察和定点观测数据,结合历年环境监测资料,初步揭示了长江三角洲地表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与近十年来的时空演变规律:河网干流水质基本良好,中小河流污染突出;城市河流有机污染严重,普遍出现水体黑臭现象;湖泊氮磷含量逐年增高,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市郊小城镇河网水质急剧恶化,已成为新的水环境污染中心。造成长江三角洲地表水环境污染的主要物源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农田化肥、底泥等。针对上述污染规律和成因机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24.
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演变与调控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长江流域丰富的资源、发达的经济、独特的自然特征、复杂的人地关系和严重的生态环境态势,决定了开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演变与优化调控研究,在国际流域科学研究和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是:流域生态环境系统的演化过程与退化机理及其主要驱动力;山--河--湖--海互动规律及其耦合关系;流域各子系统间的物理通量(水、沙等)和化学通量(碳、氮等)的传输和循环机理;流域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及流域生态安全的调控和管理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演化规律及动力学,流域山--河--湖--海的互动规律及耦合机理,流域物化通量的传输过程与循环机制,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与退化生态环境的修复途径,流域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功能的区划与制图,保障流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的优化调控与管理等。用地球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以地貌过程、水沙过程和人--地水作用为主线,从流域环境系统整体演化角度着手,广泛收集各种资料,采取最先进的技术方法,强调点、线、面调查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自然演化系统与社会行为系统的结合等,是本项研究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5.
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PCBs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应用具^63Ni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分析了长江口潮滩沉积物PCBs,及其在不同微地貌单元的分布趋势: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PCBs与ToC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并与>63μm的颗粒物体积百分含量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推测沉积物中PCBs以低氯同系物为主。大型排污口附近、水动力弱的高潮滩PCBs相对富集。比较国内外不同地区,本区PCBs污染并不严重,但检出率为100%,新生沙岛九段沙潮滩同样检出PCBs污染,因此应当密切关注长江口潮滩环境中PCBs污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6.
上海市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贡献量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钱杰  俞立中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1):836-839
采用ORNL提出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二氯化碳的计算方法研究了上海市1994~2005年二氯化碳的排放量。得出上海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氯化碳将由1994年的3299.7万t增加到2005年的4493.44万t。同时得出煤炭、石油、天然气排放的二氯化碳比重将分别由1994年的84.03%下降到2005年的72.04%,1994年的15.97%上升到2005年的18.35%、2000年的0.38%上升到2005年的4.1%。  相似文献   
27.
长江口宝山孔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长江口宝山一个典型孔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研究表明:PAHs总量分布在(0.08~11.74)×10-6.总的和单个PAHs化合物随深度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特征为亚表层含量最大,然后向表层以及随深度的增加而趋于降低.依据荧蒽/(荧蒽+芘)值以及2~3环与3~4环PAH化合物分布特点,显示出热解成因(主要为大气沉降)可能是孔沉积物,尤其是亚表面中PAHs的主要来源.但从甲基萘与萘的比率所显示的PAHs分布样式来看,孔剖面附近的污水排放也将可能是重要的石油成因的PAHs来源.文中提出,两种输入的叠加混合,是产生上述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另外,河口及近岸沉积物及其水系统的物化条件、沉积速率、物质交换及生物扰动等也将影响PAHs在孔剖面中的分布和赋存.  相似文献   
28.
上海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土壤碳库的估算不仅是陆地土壤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可为国家尺度的土壤碳库的估算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利用上海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结合GIS技术对上海土壤有机碳储量、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地区0~100 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576×107 t,占全国的0.062 6%,0~100 cm的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1055 kg/m2,高于全国平均值,反映出上海土壤具有较高的碳蓄积能力。各类土壤中,水稻土的土壤碳储量最大,其次是灰潮土和滨海盐土,而黄棕壤由于面积狭小,所以土壤碳储量最小。各类土壤0~10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水稻土>灰潮土>黄棕壤>滨海盐土。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上海土壤碳密度呈现为西高东低,在局部范围内还表现出高低相间,错综复杂的局面,这种分布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形、微地貌、母质、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快速的城市化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造成了土壤碳库的净碳损失量为39244万t,相当于2000年化石燃料产生的碳排放的9.86%,这表明在经济和城市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已经成为影响土壤碳库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9.
崇明东滩湿地位于崇明岛的东端,是全球重要的生态敏感区域,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生态系统健康遭受威胁,因此有必要对其健康进行定量的评价研究。以崇明东滩湿地为研究区域,以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为基础,选取地形地貌、环境、生物、人类干扰等指标,并将研究区的健康分为五级,建立东滩湿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结合GIS的技术,以网格为评价单元,并在神经元网络模型理论和技术的支持下,提出了一个分布式神经网络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定量的分析崇明东滩湿地的健康状况,为湿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决策支持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从空间上显示了崇明东滩湿地不同区域的健康状况,总体来说处于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但健康状态较好的区域面积只占30%,相对一般区占70%,且生态系统健康将呈下降趋势。因此,需要对湿地加强管理,使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0.
草坪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量化其在城市碳平衡中的作用,采用静态箱 气相色谱法对上海结缕草草坪CO2排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2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日变化表现为昼高夜低的特点,最大排放通量一般出现在正午前后,最小在清晨,最大日较差为1 1877 mg/(m2·h)(7月1日),最小892 mg/(m2·h)(1月3日)。CO2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呈单峰型,夏季7月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1月最小,与温度的季节变化一致。观测期间年平均CO2排放通量为6194 mg/(m2·h)。对上海城市结缕草草坪观测期间,温度是CO2排放通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成果不仅可为城市草坪碳排放提供基础数据,也可为城市碳循环研究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