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98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159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烟气脱氮体系中络合吸收剂的氧化还原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填料吸收塔中,考察NO和O2共存时,NO浓度、O2含量对脱氮效率、FeII(EDTA)氧化速率以及FeIII(EDTA)生物还原速率的影响,并对该系统的主要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时吸收NO可促进FeII(EDTA)的氧化,当进气NO浓度由0增至500cm3/m3时,表观氧化反应速率常数由0.00451min-1增至0.00604min-1;FeII(EDTA)的氧化反应对于O2含量为1级反应,表观氧化速率常数与O2含量成线性关系;增加气体中NO浓度或O2含量均会使FeIII(EDTA)的生物还原反应速率下降;微生物对氧化中间产物的还原可以减缓NO对FeII(EDTA)氧化的促进作用,因而气相中NO和O2共存时对FeIII(EDTA)生物还原的影响小于各单一组分存在时的影响之和.  相似文献   
242.
假单胞菌DN-1再生NO络合吸收液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Fe(EDTA)络合吸收脱除NO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但是存在吸收液再生方面的缺陷.实验用自行分离得到的假单胞菌DN-1,将吸收液中的Fe(EDTA)NO还原为N2而进行再生.考察了不同碳源种类、碳源量、菌种量、pH值、温度、络合物浓度等条件下该菌种对Fe(EDTA)NO的还原情况.结果表明,葡萄糖比醋酸钠、柠檬酸三钠和乙醇等更适合于作为该体系的外加碳源.当Fe(EDTA)NO浓度为6.50 mmol·L-1时,添加250 mg·L-1的葡萄糖就能满足微生物的反应需要;DN-1还原适宜温度范围为40~45℃,适宜pH值为6.9~7.2;还原速率随菌体接种量的增多而加快;而Fe(EDTA)NO浓度小于11.8 mmol·L-1时,还原速率随着络合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浓度,还原速率不再随络合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反应速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43.
王二松  宫永伟  周国华 《环境工程》2023,(12):48-53+115
以天津市某海绵型建筑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在线监测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小区尺度海绵化改造对径流水量水质效果评估的量化研究。构建暴雨雨洪管理模型,利用实测降雨、水量、水质数据进行模型关键参数的率定与验证,在设计降雨和实际场次降雨、多年连续降雨情景下,模拟分析海绵化改造对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径流污染的控制效果及差异。结果表明,海绵型建筑小区在2~10年一遇设计降雨重现期下,径流总量控制率为64.43%~74.10%,径流体积削减率为31.27%~40.09%,监测排口处径流峰值削减率为40.57%~41.40%。在55场实际降雨情景下,径流总量控制率为58.29%~100.00%,径流污染削减率为40.93%~83.05%。同时,总降雨量、最大小时降雨量是影响径流总量、径流污染控制效果最主要的降雨特征,存在较强的负相关(P<0.01)。多年连续降雨情景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8.61%,年径流体积削减率为37.18%,年径流污染削减率为45.16%。该研究成果可为科学定量评估海绵型建筑小区径流控制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4.
为了提高双层滤料颗粒床对亚微米粉尘的过滤效率,进行了双层滤料颗粒床与金属纤维毡梯级过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加金属纤维毡的双层滤料颗粒床的过滤效率为96.35%、出口粉尘浓度为85.5 mg?m~(-3)、总压降为1 840 Pa;加金属纤维毡时,双层滤料颗粒床与金属纤维毡梯级过滤的总过滤效率为99.13%、出口粉尘浓度为19.8 mg?m~(-3)、总压降为1 730 Pa。双层滤料颗粒床与金属纤维毡梯级过滤大幅度地降低了出口粉尘浓度;并且由于金属纤维毡替代了稳流层,还降低了总压降。  相似文献   
245.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繁荣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政府部门十分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并将环境治理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环境监测工作是开展环境治理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因此只有不断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水平才能推动我国环境治理工作的科学高效开展。本文就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意义及价值进行全面探讨和分析,希望为相关领域从业者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46.
对比介绍了可用于船舶尾气处理的脱硫技术,并对可行性较高的镁法和钠法脱硫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工艺的设备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脱硫剂的不同;钠法的脱硫剂消耗费用是镁法的4. 4倍,总运行费用大约是镁法的2. 4倍;总体而言,与换用低硫燃油的方式相比,湿法脱硫的成本降低了60%~85%,如在非排放控制区采用海水法脱硫,总运行成本还能进一步降低。可基于现有的水处理技术,选择合适的脱硫废水处理工艺,实现达标排放或回用。因此采用湿法脱硫处理船舶尾气的方法适合大规模推广。  相似文献   
247.
选择黔西南水稻种植区为研究区,共布设111个点,采集土壤样品并对其Cd、Hg、As、Pb和Cr这5种重金属含量及pH值进行分析。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污染风险评价等方法,揭示研究区水稻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潜在风险。结果表明:(1)水稻土重金属平均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w(Cr)(201.68 mg·kg~(-1))w(Pb)(38.25 mg·kg~(-1))w(As)(30.70 mg·kg~(-1))w(Cd)(0.68 mg·kg~(-1))w(Hg)(0.22 mg·kg~(-1))。与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规定的风险筛选值相比,Cd和As含量高于相应的限定值(0.60和25.00 mg·kg~(-1)),Hg、Pb和Cr含量均低于筛选值,说明研究区水稻土主要存在Cd和As污染风险。(2)水稻土重金属来源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Cd与Pb以及Hg与A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具有相同的来源,主要与当地燃煤、汽车尾气和金矿冶炼等污染点源排放有关。(3)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水稻土重金属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dAsCrHgPb,研究区内39.64%点位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超过1。(4)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分析发现,5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63.78,小于轻微的生态危害下限,表明研究区水稻土潜在生态危害较轻。  相似文献   
248.
气候变化背景下鄱阳湖流域历史水旱灾害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了鄱阳湖流域公元381~1949年共435 a水旱灾害历史记录。结合历史气候变化的现有研究成果,划分了干旱、湿润历史周期及其起讫时间,根据历史记录承载的信息对水旱灾情严重程度进行科学分级并赋予相应湿润指数值。通过改进水文统计中的P-Ⅲ型频率曲线适线法,分别率定了公元960~1949年期间各湿润、干旱时期湿润指数的均值、方差和离差系数,研究了鄱阳湖流域历史水旱灾害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公元960~1698年鄱阳湖流域经历了湿润—干旱相间的3个周期,1699~1949年遭遇长达250 a以上的湿润多雨气候。湿润期遭受洪灾年份比旱灾年份多,且大洪灾年数远比于大旱灾年数多;干旱期遭受旱灾年数略多于洪灾年数,但大旱灾年数比大洪灾年数多一些。研究结果对探索鄱阳湖演变、湖区资源开发利用和湿地生态系统演进的历史过程可以提供比较可靠的气候变化依据。  相似文献   
249.
侵蚀环境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易于发生绣蚀,造成混凝土、钢筋等材料力学性能劣化、界面粘结性能退化以及构件截面几何尺寸变化,导致服役期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下降,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使用。以锈蚀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斜截面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锈蚀对钢筋混凝土梁抗剪强度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集中荷载作用下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抗剪强度的计算模型,应用拉压杆模型对锈蚀梁的受剪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通过75根锈蚀梁的试验结果对建议计算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试验值与计算值之比的平均值为1.226,方差为0.028,试验值与理论值的相关性系数为0.968,建议模型抗剪强度预测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50.
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水体中的悬浮泥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特定的滨江城市水环境问题,利用湿地植物风车草(Cyperusalternifolius)、菖蒲(Gladiolushybridus)、菱(Vallisneriaspiralis)、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轮叶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和亚洲苦草(Vallisneriaspiralis)构建的湿地植物生态物理模型进行了含沙水体泥沙净化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植物系统对不同悬浮泥沙含量的水体具有不同的净化效果,净化效果最好的湿地植物分别是金鱼藻、黑藻、菱、菖蒲和风车草。随水体含沙量增加净化效果有所增强。不同粒径的悬浮泥沙在湿地植物群落中的沉降、吸附和过滤的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