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3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67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31.
在富氧条件下,研究了CH4、C3H8、C3H6、C8H18CH3OH、C2H5OH,以及C3H6与CH30H、C3H6与C2H50H组合作还原剂时,在Ag/Al2O3催化剂上NO的还原活性。结果表明,不同碳氢化合物还原NO的活性温度存在较大的差异。SO2的存在会导致CH,OH还原NO的活性提高,而其他碳氢化合物还原NO的活性降低。随着还原剂浓度提高,NOx转化率增大,不过,过高的还原剂浓度对NO还原不利。组合使用CH,OH与C3H。或C2H,OH与C3H。作为还原剂,能显著拓宽活性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232.
本文在调研1983年来我国有关汽车排气净化研究的文献基础上,综述了机内净化,机外净化和燃料处理三方面的研究水平与成果,着重探讨了汽车尾气催化净化技术和催化剂的研究。结合我国目前汽车工业和城市机动车污染现状,借鉴国外机动车污染控制的发展道路,提出了我国机动车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并对进一步开展汽车排气净化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33.
以硅酸钠、三氯化铁两种常用的无机原料合成聚硅氯化铁混凝剂(PFSC),试验其对微污染水的处理效果,并对其混凝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试验结果表明:r(Fe)/r(SiO2)摩尔比、pH值及投加量都会影响PFSC的混凝效果,其中以r(Fe)/r(SiO2)最为明显,当两者摩尔比为1.2时,所制备的PFSC混凝效果最佳,处理效率高于常规混凝剂。  相似文献   
234.
烟道喷射石灰(石)烟气脱硫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简单、中效、适合燃烧中低硫煤的工业锅炉的烟气脱硫技术———烟道喷射石灰 (石 )烟气脱硫技术。从湿法、干法、半干法 3种工艺对烟道喷射烟气脱硫进行了介绍 ,并提出新型脱硫吸收剂是提高烟道脱硫效率的可行方法。最后指出烟道脱硫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35.
气相色谱分析法,国内外已有大量报导。我们对地下水(井水)中残留的部分有机磷农药进行了初步实验,认为使用萃取—气相色谱法以及具有选择性的氮磷检测器(NPD),比较适于测定水中的痕量有机磷农药。一、仪器和试剂 1、仪器气相色谱仪Pye Unicam GCV Chromatograph配用铷盐(RbCl)氮磷检测器及程序升温装置,记录仪为Philip Pm8221型双笔式记录器,量程可以调节。微量注射器(S.G.E.Syringe)10微升和1微升两种。针长11.5厘米。分液漏斗:1升。以及其它常用容量器皿。  相似文献   
236.
研究了溶液化学特性(包括pH值,离子强度和给溶液浓度)对谷氨酸 在疏水性聚砜膜上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谷氨酸菌在聚砜膜上的吸附符合静电作用机理;菌体在等电点时发生絮凝,是影响吸附量的重要原因;pH值愈高,谷氨酸菌的吸附量愈小;离子强度降低相同电荷物质之间的静电排斥,增加吸附,同时也降低相反物质电荷之间的静电吸附,从而降低吸附;谷氨酸菌浓度愈大,平衡吸附量也愈大。  相似文献   
237.
氯丙醇(PCH)与石灰(Ca(OH)_2)进行皂化反应生成环氧丙烷(PO).由于原料及反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些副产物,如丙醛(PA)、丙酮(AT)、二氯丙烷(PDC)、表氯醇(ECH)、氯两醇(α、β—PCH)、二氯二异丙醚(DCE)等.对反应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是保证产品质量、工艺废水治理等工作的关键之一.依据《川崎分析指南》介绍的方法进行分析,由于受实验室条件限制,常以不锈钢柱代替原方法中的玻璃柱.虽然通过增加柱长和减小柱口径可尽量减小由此产生的对柱效的不利影响,但实际分析的结果仍不理想,本文对分析条件的选择作了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38.
甲基化MCM-41吸附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庆东  马军  傅大放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1):2387-2393
利用三甲基氯硅烷对MCM-41进行表面修饰制得甲基化MCM-41,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透射电镜(TEM)、N2吸附-脱附和红外光谱(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对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NACs)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甲基化MCM-41对NACs的吸附速率较快,吸附为放热过程,吸附等温线可以用线性模型拟...  相似文献   
239.
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密度垂直分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青藏高原土壤普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定量研究了青藏高原28个典型土壤类型、14个主要生态系统类型0~20cm、20~50em及50~100cm深度内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28个典型土壤类型3个土层的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6.16±1.08)kg·m-2、(5.06 ±0.85)kg·m-2、(5.30±0.82)kg·m-2;在0~100cm土层内,暗棕壤、沼泽土的有机碳密度显著高于其它土壤类型,而高山漠土、灰棕漠土、亚高山漠土的有机碳密度不仅远远低于区域平均水平,而且显著低于其它土壤类型.14个典型生态系统土壤的有机碳密度均值为(7.47±1.38)kg·m-2、(6.07±1.24)kg·m-2、(6.46±1.16)kg·m-2;其中,以沼泽草甸、针叶林土壤的有机碳密度最高,而温性荒漠、高寒荒漠、高寒草原及亚高山草原土壤有机碳密度显著低于其它生态系统.这不仅体现了青藏高原土壤-植被显著的地带性分布,而且为青藏高原土壤有机碳循环模型,及有机碳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40.
本项研究通过单点采样,对西安东二环附近总悬浮颗粒物(TSP)污染状况及TSP中重金属的浓度变化趋势和组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观测点处2006年冬季与2007年春季的髑P日均浓度的平均值均超过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0.30mg/m^3)。2006年冬季TSP中Cu、Pb、Cd、Zn、Ni的平均含量均高于2007年春季。此外,应用相关性计算,推测TSP中Pb、cd、cu可能具有同源性;而根据Cu、Ni高度相关,推测Cu还有另一贡献源,而Zn则来自于独立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