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85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61.
青岛海域浒苔来源与外海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8年6月下旬,青岛海域出现了大量浒苔,对水体环境和第29届奥运会帆船赛事构成较大威胁.本文及时进行了卫星遥感跟踪监测研究,确定了浒苔出现的区域、面积、范围和时间,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状况与发展变化趋势,为控制和治理浒苔提供了支持信息.  相似文献   
62.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联合叶面喷施硅肥对水稻Cd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某重度Cd污染稻田(Cd含量2.83 mg·kg~(-1))开展8种水分管理措施联合叶面喷施硅肥的大田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生长及各部位Cd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①8种水分管理措施联合叶面喷施硅肥处理对水稻株高和分蘖数没有明显影响,但各处理均增加了水稻糙米生物量,增幅为1.7%~25.0%,其中成熟期淹水+叶面喷施硅肥处理(CY)下糙米生物量达到最高.②常规水分管理+叶面喷施硅肥处理(Si)对土壤Cd两种提取态含量无明显影响,而其他处理降低土壤交换态Cd含量7.8%~42.6%,降低土壤TCLP提取态Cd含量20.0%~40.8%.③常规水分管理+叶面喷施硅肥处理(Si)能降低水稻各部位Cd含量,糙米Cd含量下降了19.0%;其他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各部位中Cd含量,其中仅成熟期湿润+叶面喷施硅肥处理(CS)降低糙米Cd含量降幅最大,降低了44.0%,其次为间歇淹水湿润+叶面喷施硅肥处理(JX)和仅灌浆期湿润+叶面喷施硅肥处理(GS),分别降低36.4%和31.8%.④在中重度Cd污染稻田建议采用仅成熟期湿润+叶面喷施硅肥处理(CS)和间歇淹水湿润+叶面喷施硅肥处理(JX),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同时又显著降低糙米Cd含量.  相似文献   
63.
水培试验下水稻Pb吸收累积关键生育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Pb的吸收累积差异明显.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分别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蜡熟期和成熟期)和全生育期添加0.5 mg·L~(-1)的外源Pb,以全生育期不添加外源Pb作为对照,研究水稻不同生育期Pb吸收累积的影响,明确水稻吸收累积Pb的关键生育时期及对水稻植株和糙米Pb累积的贡献.结果表明:①单一生育期Pb胁迫处理时,水稻株高和分蘖数差异不明显,而全生育期Pb胁迫处理下水稻株高和生物量均受到明显抑制;②水稻成熟后不同部位的Pb含量差异表现为:根系茎节1其他茎节根基茎茎叶穗轴谷壳糙米;不同生育期处理下糙米Pb含量范围为0.1~1.2 mg·kg~(-1),其顺序为:孕穗期Pb胁迫拔节期Pb胁迫分蘖期Pb胁迫灌浆期Pb胁迫成熟期Pb胁迫蜡熟期Pb胁迫;③水稻植株Pb累积量相对贡献率在水稻生殖生长时期(灌浆期、蜡熟期和成熟期)较大,而水稻地上部位Pb累积量相对贡献率在水稻营养生长时期(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较大;④孕穗期是糙米Pb积累的关键生育期,对糙米Pb累积的相对贡献率为43.3%,其次是拔节期和分蘖期处理,相对贡献率分别为24.4%和21.3%;⑤建议在水稻孕穗期适度采用淹水灌溉、施加改良剂或叶面阻控等技术措施,以降低糙米Pb累积,实现Pb污染稻田安全利用.  相似文献   
64.
外源磷对镉胁迫下水稻生长及镉累积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研究通过水稻(黄华占)水培试验,在不同镉(Cd)浓度胁迫条件下,施加10.0~45.0 mg ·L-1外源磷(NaH2PO4),研究磷(P)对水稻植株Cd累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外源P浓度增加,水稻各部位生物量及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浓度均逐渐升高;②施加外源P使水稻的茎、叶、谷壳和糙米中Cd含量逐渐增加,水培溶液中Cd浓度为0.1 mg ·L-1和0.2 mg ·L-1胁迫下,糙米Cd含量分别增加了2.8%~22.8%和40.9%~61.8%;③施加外源P使水稻植株Cd累积量增加,水培溶液中Cd浓度为0.1 mg ·L-1和0.2 mg ·L-1胁迫下,Cd累积量范围分别从395.1 μg ·株-1和639.6 μg ·株-1增加到542.6 μg ·株-1和1082.0 μg ·株-1;④水稻根系P/Cd质量比随外源P施加量增加而增大,茎、叶、谷壳和糙米P/Cd质量比则呈下降趋势;增加外源P浓度使水稻根到茎(TF根-茎)和茎到叶(TF茎-叶)的Cd转运系数增加.水稻各部位中P和Cd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外源P促进了根系中Cd向地上部位转运,增加了糙米Cd含量.  相似文献   
65.
刘俊  陈云嫩  聂锦霞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0):3795-3800
分别采用H2SO4和NaOH对废轮胎热解炭黑进行改性处理,考察炭黑与改性剂固液比对染料废水脱色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炭黑与H2SO4固液比1g/15mL时得到HBC(酸改性活性炭)处理酸性湖蓝溶液,脱色率最高;炭黑与NaOH固液比1g/10mL时得到NBC(碱改性活性炭)处理碱性湖蓝溶液,脱色效果最好.溶液的酸性越强,越有利于HBC对酸性湖蓝溶液的脱色效果;而溶液的碱性增大,有助于提高NBC对碱性湖蓝的脱色率.此外,HBC对酸性湖蓝与NBC对碱性湖蓝的吸附反应变化趋势非常接近,整个吸附反应迅速,20min后基本达到吸附反应平衡.HBC吸附酸性湖蓝和NBC吸附碱性湖蓝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对改性前后的固体物质进行了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及比表面积分析.  相似文献   
66.
针对橡胶及制品自然贮存老化行为的研究现状,从宏观性能、微观结构、自然贮存试验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其中,宏观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和其他宏观性能两个方面;微观结构方面主要包括FTIR技术、热分析技术、SEM及XPS技术等三个方面;自然贮存试验方法方面主要是部分橡胶及制品的相关自然贮存试验规范及标准。橡胶及制品自然贮存老化行为研究应加强自然贮存试验,综合运用分析手段掌握橡胶及制品的真实老化行为,从而改善橡胶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7.
新平县生态民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新平县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根据本地区的自然生态特点,综合相关自然和社会因素,确定森林覆盖率,水土流人率,土地垦植率,人口密度等九项指标作为评价标准,评价表明,新平县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为良,主要的生态问题是坡面积过大,人口密度偏高,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8.
为揭示乙烯装置风险的动态特征,本文采用T-S动态故障树分析乙烯装置工艺过程中的动态风险。通过T-S动态故障树的上级事件求解算法定量计算了乙烯工艺装置发生事故扩大化的动态风险概率,得出乙烯装置发生事故扩大化的概率随着装置运行时间的增加而变大,在装置持续运行500 h时风险概率为0.012 583,而持续运行时间大于2 000 h时风险概率增大至0.562 974。并针对乙烯工艺装置风险的动态特征提出风险管控的措施,有效降低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69.
通过剖析滚球法的本质内涵,指出了设计人员传统作图法的弊端,研究分析了逆向运用滚球法确定接闪杆高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在斜坡地面上确定接闪杆、接闪线的保护范围,阐明了在利用滚球法确定防雷保护范围的过程中边界条件的重要意义.在运用滚球法逆向计算接闪杆高度的过程中,以双支等高接闪杆保护球形罐体为特定示例,提出了新的定量计算方法,即在准确划定保护范围临界曲线的基础上运用几何原理对滚球法确定保护范围这一过程进行了逆向计算.以分析不同标高地面的保护范围为契点,斜坡面上接闪杆、接闪线保护建筑物为示例,提出了斜坡面上接闪杆、接闪线保护范围的计算公式以及保护范围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70.
在不同气氛下,采用热重-差热法对PCB边角料进行了升温速率为10 K/min的热化学反应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气氛下的TG曲线都分为三个阶段,在220℃以下时质量变化不明显,220~600℃时质量快速减少,600~1400℃时质量减少较平缓。另外,氮气气氛下PCB边角料的DTG曲线只有两个失重峰;而在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PCB边角料的DTG曲线存在三个失重峰。随后对PCB边角料的热化学反应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气氛下的热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为工业回收PCB边角料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气氛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