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6篇
综合类   38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生态环境保护思想理念发生质的跃升;二、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布局日臻完善;三、经济绿色化转型和发展成效显著;四、区域发展的生态管控力度大幅提升;五、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六、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进程加快推进;七、生态环境保护的国际贡献和影响日益提高;八、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32.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具有较强的全球升温效应,与大气环境质量关系较为密切。为此,我国政府通过健全排放统计体系、理顺管理机制、加大减排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积极探索"非二"温室气体减排。  相似文献   
33.
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工艺的启动及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宋壮壮  吕爽  刘哲  时兴东  潘傲  张智 《环境科学》2019,40(11):5057-5065
为了解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启动过程中脱氮除碳性能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通过逐步提高进水COD浓度研究了SAD启动过程中脱氮除碳性能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进水COD浓度增加,出水NH_4~+-N和NO_2--N的浓度保持稳定,平均去除率均在98%以上; TN去除率逐渐升高,第3阶段TN平均去除率为95. 6%,比厌氧氨氧化理论TN去除率高6. 8%;ΔNO_3~--N/ΔNH_4~+-N明显下降,从0. 15~0. 17逐步降至0. 03~0. 07;厌氧氨氧化脱氮贡献率逐渐下降,反硝化脱氮贡献率逐渐上升,COD去除率逐步增加.污泥活性分析表明SAD启动后污泥反硝化活性明显增加,厌氧氨氧化活性略微降低.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反应器内微生物的优势菌门为绿弯菌门、浮霉菌门、厚壁菌门、装甲菌门和变形菌门,微生物群落特征与SAD脱氮除碳性能密切相关,与脱氮除碳有关的功能微生物主要有厌氧氨氧化菌、厌氧消化菌和反硝化菌,SAD启动后反应器内厌氧氨氧化菌丰度减少,厌氧消化菌和反硝化菌丰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4.
以白洋淀浅水湖泊沉积物和上覆水为研究对象,通过45 d室内厌氧培养实验,探究了不同氮水平条件下枯落物添加(芦苇、篦齿眼子菜、芦苇+篦齿眼子菜)对沉积物-水体系中无机氮转化的影响.结果 表明,枯落物添加显著增加了沉积物和水中的铵态氮含量、无机氮含量及净氮矿化速率(p<0.05),而显著降低了水中硝态氮含量(p<0.05)...  相似文献   
35.
填埋场封场覆盖技术及其工程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垃圾填埋场封场工程中的封场覆盖技术,分析了封场覆盖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组成和功能,提出了封场覆盖系统的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6.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和关键路径。文章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从生态产品价值的内涵、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的应用3方面着手,系统梳理了国内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关键环节问题和典型案例,探讨了其中的可行性技术方法、路径方式等,为落实两办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要求、推动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及延伸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面对能源安全的严峻形势、气候变化的威胁和发展中国家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作为有效识别市场需求、预测技术发展前景和技术发展适宜性的有效工具,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图成为政府和相关研究机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本文通过综述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图构建方法与模型,分析当前研究缺乏全面性、科学性、合理性,指明应用MARKAL模型定量化研究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图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8.
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分布、来源及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南四湖4个湖区及入湖支流的9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样品中的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测定,结合已有文献对南四湖的PAHs浓度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含量范围在20.1-929.2 ng/g.在四个湖区中,分别位于独山湖和微山湖的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含量远低于其他采样点位,采于昭阳湖的样品的PAHs含量最高,说明PAHs浓度的分布为湖区中部含量最高,湖区南北部相对较低。通过PAHs的环数丰度判断,南四湖中PAHs的主要来源为化石燃料的燃烧。入湖河流引入的工业污染对PAHs的含量有着正相关影响,对PAHs贡献较大的行业包括食品、造纸、化工等重污染行业和煤炭采矿企业。对比2002年的相关研究可知,总体而言2008年PAHs的总含量较之2002年呈减少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近年来山东省在南水北调沿线区域实行水质排放新标准等一系列措施后,南四湖周围工业企业的污染处理技术措施有所改进,重污染企业被关停并转,使得南四湖PAHs的污染状况得到改善。此外,对比分析也表明结构复杂的PAHs含量有所增高,具体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9.
为探究沉积物微塑料的研究现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CNKI(中国知网)的文献资料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工具,从年发文量、作者群体、发文机构、关键词聚类及突现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微塑料的相关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以外文文献快速增长为主要特征。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发文量位居首位,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发文量位列前3;作者群体呈多而分散的特点,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来自中国科学院。关键词聚类分析和突现词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沉积物微塑料研究主要集中于海洋沉积物中微塑料的量化方法、微塑料的生物摄入与富集等方面,而淡水沉积物中微塑料的统一定量分析方法、微塑料对生物的毒性效应及其与典型污染物的复合毒性效应等将是该研究领域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和热点。  相似文献   
40.
该研究以垃圾填埋场存余垃圾筛分后的腐殖土为研究对象,针对常见的Cu、Zn、Mn含量高的问题,考察了EDTA、腐殖酸(HA)单一淋洗以及EDTA/HA混合淋洗的淋洗效果,使用响应面法对参数进行优化,采用处理后的腐殖土进行绿化实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条件下,EDTA淋洗对Cu、Zn、Mn的去除率分别为29.63%、36.53%、33.75%,HA淋洗对Cu、Zn、Mn的去除率分别为40.23%、25.46%、21.45%,EDTA/HA混合淋洗体系对3种重金属的去除率分别为43.14%、35.13%和24.32%,EDTA/HA混合淋洗体系提高了Cu的去除率。对淋洗后重金属的形态进行分析,与单一EDTA淋洗相比,HA的加入提高了可交换态金属的去除率,对可还原态金属的去除效果更为均衡,因此混合淋洗可降低腐殖土中残留重金属毒性和对环境的危害。淋洗剂浓度越高、淋洗时间越长、固液比越小、pH值越小,越有利于重金属的去除。当淋洗后腐殖土质量分数为50%时,测量黑麦草、长春花、千日红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发现试验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均小于规范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