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本文分析了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指出了人类生产、生活给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2.
黑龙江省林区循环经济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森林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43.6%,林区循环经济关系着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提高认识,把循环经济做大做强,加强政策支持,理顺管理体制,加强与国外合作,使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3.
采用两级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A/O)与活性污泥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AS-SMBR)结合的生化处理系统和纳滤(NF)深度处理系统,处理BOD5/NH3-N比为0.13~0.22,BOD5/COD比仅0.11左右的老龄化垃圾渗滤液。在水力停留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采用同步培养驯化法,控制生化系统DO值在3~4 mg/L,回流比为400%~500%,pH≥7.2,考察了处理系统对垃圾渗滤液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情况和MLSS、pH和SV30等运行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生化系统出水的NH3-N去除率>99%,COD平均去除率>50%;NF系统出水的COD去除率≥91%,NH3-N浓度<8 mg/L,且回收率≥75%,出水完全达到GB16889-2008标准中表2的污染物浓度限值和提标改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4.
以山西某钢铁厂各工艺单元产生的固体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法,测定汞的分布特征及其浸出毒性。结果表明:(1)汞的最优推荐分析方法为DMA-80或Lumex RA-915+汞分析仪直接测定汞含量较低的烧结钢渣、高炉渣及转炉渣,微波辅助酸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间接测定汞含量较高的除尘灰和粉煤灰,可以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和可信度。(2)除尘灰及粉煤灰中汞浸出质量浓度分别为0.25、0.12 mg/L,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限值(0.1mg/L),因此除尘灰和粉煤灰属于危险固体废物,应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后综合利用;烧结钢渣、高炉渣及转炉渣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可安全无害堆放或使用。  相似文献   
105.
土壤侵蚀是具有当地和异地两方面效应的地表过程。土壤保持服务供给区与需求区在空间上并不是完全重叠,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失耦。传统的土壤保持服务评估中多以生态系统当地侵蚀产沙减少量作为减沙服务供给量,以单一的分配系数计算对外部区域提供的减沙服务量。前者忽视了土壤保持服务供给能力与土壤保持服务实际提供量的差别,从而高估了土壤保持服务。后者则忽视了泥沙输移比的空间变异,导致很高的评估结果不确定性。准确评估土壤保持服务供给及其空间传输需要充分认识其过程—效应—功能—服务的级联机制。空间分布式的泥沙传输模型为此提供了可能。以洞庭湖区湖南省境内的4个地市为研究区,按照过程—效应—功能—服务的级联框架,在区域尺度上将森林生态系统减沙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耦合起来,利用融合泥沙连通度的泥沙传输模型,评估了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土壤流失和泥沙输出的效应,量化了森林以承载人类直接福祉的土地为媒介向人类社会传递的减沙服务。该研究提出的方法框架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耦合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06.
广东省碳源碳汇现状评估及增加碳汇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生态系统内部各种温室气体排放源,得到2005-2008年广东省主要排放源CO2排放量估算结果,2005年为6.19亿t,2008年达到7.4亿t。首要排放源是化石燃料燃烧,其次是土壤呼吸。两者占总排放量的77%-79%。其中土壤呼吸的排放量比较稳定,基本上保持在2.27亿t左右(或6 200万t碳),而化石燃料燃烧的排放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从2005年的2.57亿t CO2(或7 021万t碳)增加到2008年的3.44亿t CO2(或9 375万t碳),4年增长了33.52%。其他排放源由大而小依次为:生物质转化、工业过程和人畜呼吸。2005-2008年全省主要碳汇总的CO2吸收量变化于2.53亿-2.56亿t(CO2)之间。2008年,全省最大的碳汇是林地,年固碳量达4 831万t碳,约合17 715万t CO2;其次为耕地,年固碳量为1 418万t碳,约合5 201万t CO2。这两类固碳地吸收的CO2占了全省碳汇的90%。源汇相抵后,全省净排放量从2005年的3.63亿t增加到2008年的4.86亿t。人均CO2排放量从2005年的3.95 t/人增加到2008年的5.09 t/人。单位GDP排放量则从2005年的1 625 kg/万元下降到2008年的1 361 kg/万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增加碳汇的潜力。其中推广冬种绿肥每年可增加吸收CO22 155万t。将全省现有未成林地全部实行封山育林,约2年后每年可以增加吸收CO21 000万t。同时还建议利用海洋的生物生产力增加碳汇。  相似文献   
107.
为了减少或避免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对地铁列车驾驶员的综合管理水平,构建1种针对地铁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组合干预策略体系。基于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研究及问卷调查,采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针对地铁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过程的“前-中-后”3个维度建立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模型,通过调节不同的干预策略探讨分析各种组合干预情况下不安全行为水平并验证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地铁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发生前维度的干预策略效果相对最为显著,通过岗位胜任力及企业安全氛围建设等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水平,为地铁运营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08.
借助于现代产权经济学派的产权残缺理论。揭示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困境的产权残缺及其根源。进而从产权配置的有效性视角,指出理顺国有公共资源产权配置的责权利关系与效率以及对此公共产权资源增值的分享,对于促进该地区生态治理的深入进行与改善是非常必要的。文章还针对该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产权残缺及其低效性进行深刻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政策建议与措施:要明晰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中的资源产权,建立资源产权明晰的产权有效保护规则,并以水权为例简要分析了其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9.
110.
在自行设计和搭建的模拟湿法脱硫烟气系统中,研究了基于控制冷凝法原理的SO_3/硫酸雾采集装置对湿法脱硫后SO_3/硫酸雾的捕集性能,重点考察了螺旋管与石英棉冷凝温度、采样枪温度、采样流量、采样时间和SO_3/硫酸雾质量浓度对SO_3/硫酸雾捕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湿法脱硫后SO_3/硫酸雾采集装置优化的操作参数为:螺旋管及石英棉冷凝温度95℃,采样枪温度280℃,采样流量17 L/min,采样时间30 min。SO_3/硫酸雾质量浓度较高时,螺旋冷凝管对SO_3/硫酸雾的捕集起主要作用,其捕集的SO_3/硫酸雾比例在75.8%~80.8%,远高于螺旋冷凝管与石英棉捕集SO_3/硫酸雾的比例;SO_3/硫酸雾质量浓度较低(约1mg/m3)时,采样枪对SO_3/硫酸雾的捕集起主要作用,其捕集SO_3/硫酸雾的比例大于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