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61.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简述了天津市农村生物质能源的推广利用.分析评价了农村生物质能源的资源现状.论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时期开发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性.结合沿海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提出了今后农村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战略与发展重点、发展目标与预期效益,并探讨了开发生物质能源的对策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2.
考虑空气阻力影响的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入渗时,部分空气会被禁锢在土壤中,影响水分下渗。目前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过程中,尚未考虑空气阻力对降雨入渗的影响,这制约着模型的适用性。论文基于Green-Ampt模型,引入土壤含水量饱和度系数、土壤导水系数饱和度系数、土壤进气值和土壤进水值4个参数量化空气阻力影响,改进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模型。最后,选择清水河流域和柳江流域进行实例研究,检验WEP-L模型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与传统WEP-L模型相比,改进的WEP-L模型在清水河流域(面积较小)应用时可显著提高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精度,尤其是在暴雨洪水期,日径流模拟相对误差由40.57%降低到9.43%,Nash效率系数由-0.24提高到0.57。而在柳江流域(面积较大)应用时,模型改进后模拟效果虽有所改善,但不够显著。  相似文献   
63.
不同调理方案下污泥脱水性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刘欢  杨家宽  时亚飞  李野  何姝 《环境科学》2011,32(11):3394-3399
污泥脱水性能评价指标选取不同导致目前调理剂难以进行比选.以聚丙烯酰胺(PAM)、FeCl3及无机复合物等几种常用的调理剂为例,通过测定调理后污泥比阻(SRF)、毛细吸水时间(CST)、污泥沉降性能、泥饼含水率及污泥脱水率5个常用评价指标,探讨了各种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当分别使用不同种类和不同投加量的调理剂时,SRF与CST具有良好的正线性相关性(R2分别为0.96、0.93).SRF及CST均能准确地反映污泥板框压滤脱水性能,但不能很好地预测离心脱水效果.污泥的沉降性能与SRF、CST大致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由于泥饼含水率与脱水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存在对应性,因此优选调理剂时,建议综合考虑泥饼含水率和脱水率.  相似文献   
64.
在由鼠李糖脂和Tween-80构建而成的复配逆胶束媒介研究了漆酶的催化性能.采用紫外法考察了Tween-80摩尔含量、逆胶束含水量、水相酸碱度、水相盐度以及助表面活性剂种类等反应条件对漆酶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条件:Tween-80的摩尔含量为30%,体系含水量为20,缓冲溶液pH为4.5,KCI浓度为70mmol/L,助表面活性剂正己醇.并且在最佳条件下,漆酶在复配逆胶束体系中的酶活比在单相鼠李糖脂逆胶束中高1.44倍,比在水溶液中高4.35倍,研究结果表明复配表面活性剂在构建胶束酶学上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5.
对某厂的汽轮机组噪声频谱进行分析,判断产生噪声的主要频率。同时对现场的噪声声源和传播路径进行检测分析,从吸声和隔声两个方面阐述了阻断声音传播的噪声治理方案。结果证明,此方案是一套有效的控制措施,降噪效果明显,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为其他汽轮机组的噪声处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6.
海上溢油应急处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上溢油事故不仅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如果处置不当还将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文章基于对大连"7.16"及BP"4.20"溢油污染事故处理方法分析,探讨了国内外海上溢油应急技术的发展概况,并结合中国石油企业海上溢油应急建设实际情况,探究了中国石油企业海上溢油应急处置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中国石油企业海上溢油应急管理建设和应急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为遏制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事故,解决传统安全监测手段的空间局限性问题,结合高分遥感与数值模拟技术,开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区域安全布局动态管控研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并确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重点管控范围;基于高分遥感影像提出适用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布局动态管控的变化检测方法,动态监测安全防护范围内的建筑、道路等人工构筑物的变化情况,严控事故影响范围内的人工构筑物密度;以内江市隆桥化工为实例开展示范应用。结果表明:高分遥感技术能够高效监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防护范围内的工程建设情况,有助于危险化学品企业保持足够的外部安全防护距离,降低危险化学品重特大安全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68.
固体缓释碳源处理低碳氮比污水的脱氮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廷权  王波  刘欢 《环境工程学报》2014,8(6):2423-2428
通过投加PHB(聚-β-羟丁酸)和改性天然缓释碳源,在填料高度0.6 m处的实验表明,投加PHB后反应体系保持着对NH3-N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为13.04%~94.56%(均值67.45%)。而投加改性天然缓释碳源后,出水NH3-N浓度高于原水;待改性天然缓释碳源完全消耗后,出水NH3-N浓度低于原水。投加改性天然缓释碳源比投加PHB对去除NO-3-N和TN的效果更好,在投加改性天然缓释碳源33 d左右内,系统保持着对NO-3-N和TN很高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17.31%~97.37%(均值77.18%)和33.69%~88.16%(均值74.06%)。在实验参数的基础上,投加改性天然缓释碳源后,系统对高效脱氮的时间可维持33 d左右,反应体系对TN的去除主要依赖于反硝化细菌的异化作用。  相似文献   
69.
为探究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不同生态类型区人类活动对净氮输入的影响,基于人类活动净氮输入模型(NANI),以北方农牧交错带7省、23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及相关参数,分析1985~2020年NANI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5~2020年研究区NANI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河北省贡献最高.黄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区与北方农牧交错带NANI年际变化一致、京津冀水源涵养区和长城沿线沙化退化区NANI年际变化值呈上升趋势.空间分布呈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的趋势.从输入组分来看,研究区最大贡献源为氮肥施用(30.34%~56.29%),其次是大气氮沉降(31.20%~47.23%),黄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区主要输入组分为氮肥施用和食品/饲料氮输入(累计76.46%~85.14%).对北方农牧交错带NANI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为人口密度和畜禽量.因此,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农业结构调整需结合分区进行管控,调整氮肥使用策略和畜禽养殖模式,促进区域农牧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70.
裴廷权  刘欢  李旭宁  梅峰  徐进 《环境工程》2013,(Z1):212-215,250
通过投加缓释碳源PHB,比较了分别在填料高度0.5,0.6,0.7 m处的处理效果,填料高度0.6 m处的实验效果最好,出水COD、NH3-N、NO-3-N和TN浓度分别为17.9127 mg/L(均值53 mg/L)、0.02127 mg/L(均值53 mg/L)、0.021.62 mg/L(均值0.24 mg/L)、1.51.62 mg/L(均值0.24 mg/L)、1.57 mg/L(均值3.02 mg/L)和2.17 mg/L(均值3.02 mg/L)和2.114.3 mg/L(均值6.68 mg/L)。在填料高度0.6 m处,反应体系保持着对NH3-N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为13.04%14.3 mg/L(均值6.68 mg/L)。在填料高度0.6 m处,反应体系保持着对NH3-N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为13.04%94.56%(均值67.45%)。通过连续运行46 d后,在填料高度0.5,0.6,0.7 m处出水NO-3-N去除率并未明显不同,出水NO-3-N去除率随时间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出水NO-3-N去除率的变化范围很大,分别为0.92%94.56%(均值67.45%)。通过连续运行46 d后,在填料高度0.5,0.6,0.7 m处出水NO-3-N去除率并未明显不同,出水NO-3-N去除率随时间的增加有减少的趋势。出水NO-3-N去除率的变化范围很大,分别为0.92%81.16%(均值46.94%)、15.66%81.16%(均值46.94%)、15.66%75.23%(均值53.17%)和2.41%75.23%(均值53.17%)和2.41%77.06%(均值48.77%)。相比之下,在填料高度0.6 m处出水NO-3-N去除率最高。在填料高度0.5,0.6,0.7 m处出水TN去除率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分别为8.05%77.06%(均值48.77%)。相比之下,在填料高度0.6 m处出水NO-3-N去除率最高。在填料高度0.5,0.6,0.7 m处出水TN去除率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分别为8.05%81%(均值49.4%)、17.09%81%(均值49.4%)、17.09%81.74%(均值54.95%)和0.3%81.74%(均值54.95%)和0.3%84.15%(均值5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