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00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31.
在海水烟气脱硫中试实验台上进行了填料形式、填料高度变化对脱硫效率和系统压降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研究中将喷淋空塔和分别填装A型、B型、C型3种填料的吸收塔进行了综合性能对比,并进行了填料高度分别为0.6、1.2和1.8 m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填料塔的脱硫效率高于喷淋空塔;当空塔气速为3 m/s时,填装C型填料的吸收塔的综合性能最优;当空塔气速小于2.5 m/s时,填装A型填料的吸收塔的综合性能最优;在满足相同脱硫效率的指标下,虽然增加填料高度降低了海水喷淋量,并且系统压降出现一定比例下降,但是在工程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塔高、填料支架载荷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填料堆积高度。  相似文献   
32.
针对上部结构荷载不大,场地内回填土较厚且回填时间较长的某一轻型厂房,笔者选择人工挖孔桩,冲击式夯扩桩和换土垫层三种不同的基础施工方案进行比较,在保证强度、刚度、稳定性和严格控制基础沉降的前提下,从不同的角度作出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3.
为解决低温交变载荷下液态乙烷回气管线面临的安全问题,采用有限元法和现场试验研究管线在低温交变载荷下无裂纹和含轴向裂纹管线的热应力分布。结果表明:管内温度沿周向和轴向分布具有较大的不均匀性,内外壁温度分布趋势基本相似;随着计算时间的延长,管线整体热应力先增大再减小;卸压、温度回升过程中,管内温差逐渐减小,热应力逐渐减小;裂纹处的热应力大于远离裂纹及无裂纹处的热应力;对管线热应力变化进行现场监测,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吻合。研究结果可为低温情况下液态乙烷回气管线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34.
CMW(crotonaldehyde manufacturing wastewater,2-丁烯醛生产废水)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强、直接采用生物法处理难度大.为了降低CMW的生物处理毒性,采用臭氧氧化法对CMW进行脱毒预处理,并通过考察不同臭氧氧化条件对废水CODCr、TOC(总有机碳)、UV254 nm去除率及SMA(specific methanogenic activity,比产甲烷活性)抑制率的影响,获得了优化的臭氧氧化条件,进一步分析了废水脱毒机理.结果表明:①优化的臭氧氧化条件为接触反应时间180 min、初始pH 3.0、反应温度35℃、气相臭氧浓度30.3 mg/L,进气流量500 mL/min;并且在该条件下,CMW中CODCr、TOC和UV254 nm的去除率分别为19.9%、9.9%和70.6%,主要特征有机污染物[包括2-丁烯醛、(E,E)-2,4-己二烯醛、3-(2-甲基-2-丙烯)-5-戊内酯、1,5-二甲基-1-烯-4-羰基-环氧己烷、山梨酸乙酯等]的去除率在74.4%以上.②厌氧产甲烷毒性试验结果显示,CMW的SMA抑制率由臭氧氧化前的82.0%降至臭氧氧化后的47.2%.③反应动力学研究显示,CMW中CODCr、TOC及UV254 nm的去除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R2分别为0.82、0.97、0.94.研究显示,臭氧氧化预处理可以较好地去除CMW中的特征有机污染物,降低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毒性,是一种可行的脱毒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5.
为研究植物活性物质对PM2.5致细胞损伤的抗性作用,研究了北京城区PM2.5对CHO(Chinese hamster ovary,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的损伤作用,并选择植物活性物质绿原酸、阿魏酸和荭草素探讨其对CHO细胞的保护作用.以CCK-8法确定PM2.5的试验剂量和3种活性物质的最佳保护剂量,然后通过彗星试验、微核试验、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PM2.5的损伤作用及植物活性物质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1由CHO细胞存活率可知,PM2.5的有效试验剂量为15μg/m L,绿原酸、阿魏酸和荭草素的最佳保护剂量分别为50、20、10μmol/L.2PM2.5可引起CHO细胞明显的DNA损伤、微核形成增加、细胞周期阻滞所致的细胞增殖指数降低,而经阿魏酸、绿原酸和荭草素预处理后,均可减轻PM2.5对细胞的损伤作用,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3PM2.5能引起CHO细胞中p53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增加,而阿魏酸、绿原酸和荭草素均可使其表达量有所降低.由PM2.5引起的细胞损伤经绿原酸、阿魏酸、荭草素作用后表达量降低.在3种植物活性物质中,以阿魏酸拮抗PM2.5损伤的效果最佳,绿原酸次之,荭草素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36.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和絮凝剂协同处理印染废水.结果表明,染料废水脱色率和COD去除率随输入电压增大和放电时间延长而增加;电极间距、废水初始浓度、通入空气流量等因素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也有很大影响;气相中放电效果优于液相中放电,阳极电极在液面以上8mm左右时放电效果最好,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随废水初始浓度和通入空气流量增大废水脱色和COD脱除率先增大再减小,有一最佳峰值.印染废水先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再加入絮凝剂处理效果优于先加絮凝剂后放电、仅有等离子体放电的过程.在本实验中初始浓度200mg/L(CODCr初始值572)印染废水在外加电压40kV、放电时间20min、电极间距8mm、通入空气流量16L/h条件下,与絮凝剂PAC相互协同作用可达到96%脱色率、63%COD去除率.  相似文献   
37.
为有效去除水体中的磷酸盐,采用沉淀沉积方法合成了氢氧化镧〔La(OH)3〕掺杂氧化铝(Al2O3)的吸附材料La(OH)3(X)/Al2O3〔X表示吸附剂中的La(OH)3质量含量〕,并对其吸附磷酸盐的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①Al2O3和La(OH)3是吸附剂中磷酸盐的主要结合位点. ②磷酸盐初始浓度为50 mg/L时,La(OH)3(19)/Al2O3吸附剂在初始阶段吸附较快,且在200 min左右达到吸附平衡. La(OH)3(X)/Al2O3吸附剂对磷酸盐的吸附量随着La(OH)3负载量的提高而升高,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拟合. La(OH)3(7)/Al2O3、La(OH)3(13)/Al2O3、La(OH)3(19)/Al2O3和La(OH)3(27)/Al2O3对磷酸盐的最大吸附量可分别达到25.32、27.40、43.10和53.76 mg/g (以P计). 这表明La(OH)3掺杂Al2O3后为磷酸盐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有效提高了磷酸盐的吸附容量. ③La(OH)3(19)/Al2O3对磷酸盐的吸附量随pH的升高而降低,共存阴离子影响试验表明,La(OH)3(19)/Al2O3对磷酸盐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 ④经过5次吸附-脱附循环后,La(OH)3(19)/Al2O3表现出稳定的吸附和再生性能,对实际水体磷酸盐的去除试验结果表明其可用于实际水体中磷酸盐的去除. 研究显示,La(OH)3(19)/Al2O3的磷酸盐吸附速率快、吸附容量高、吸附选择性高,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基于损伤检测的腐蚀疲劳寿命预测概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建立了飞机结构腐蚀疲劳寿命预测的4阶段概率模型,结合腐蚀疲劳损伤检测结果,通过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2个随机变量来描述检测技术的可靠性;建立了检测后的修正腐蚀疲劳寿命预测概率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修正前后的腐蚀疲劳寿命分布,得出腐蚀损伤尺寸的检测结果。对腐蚀疲劳寿命的评估影响很大,并且检测技术越可靠,寿命评估越准确。  相似文献   
39.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矿区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曝气生物滤池技术的结构形式、净化原理、特点、设计参数、填料选择等,并分析了煤矿矿区生活污水的特点和现有处理设施存在的问题等。根据煤矿企业现有条件、污水水质,采用机物容积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投资省、净化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操作简便的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处理矿区生活污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
漆酶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漆酶催化活性中心的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总结了漆酶活力检测及影响因素,介绍了漆酶在工业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