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1篇
基础理论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广东火电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力需求的急剧增长,火电厂排放的气态污染物成为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本文估算了广东省2003年火电厂二氧化碳、多环芳烃和二恶英类的排放量,并引入经济、人口和区域面积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2003年火电厂共排放二氧化碳31 14.17万t,多环芳烃8 035.61 kg,二恶英11.46 g毒性当量;火电厂单位面积、人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范围分别是0-2 102 t/km20、-3 417 kg/人和0-98 g/元;珠三角地区火电厂这三类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广东省排放总量的70%以上;珠三角火电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2.
水泥生产排放二氧化碳的人口经济压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5年以来,中国水泥的生产量稳居世界第1位,在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的同时也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采用能揭示人为活动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定量分析模型——STIRPAT来探讨人口和经济增长对水泥行业排放二氧化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能源消耗和工艺过程两大排放途径下,中国水泥行业32年(1971—2002年)内向大气排放了1.61×109t(碳当量)的二氧化碳;我国人口与经济(人均GDP)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的驱动作用分别为3.7, 2.5~2.7,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人口压力比经济的压力大1.1~1.2,证实了人口增长是环境降级的关键因子,表明控制人口增长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措施;回归模型分析表明,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也适用于水泥生产排放二氧化碳,当人均GDP达到3 522美元时二氧化碳排放量才能逐步减少.   相似文献   
13.
<正> 评价自然界中化学元素的分布,是地质工作者时常使用的一种研究矿化作用的方法。分析化学元素的分布可以反映出自然过程的形成条件。化学元素分布的物理解释最初是由戈尔德施密特于1937年作出的,他强调指出,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是受物理状态控制的。鉴于戈尔德施密特在地球化学方面所作的贡献,离子半径、晶体的晶格间距(lattice distance)、电荷以  相似文献   
14.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中的水环境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水环境现状和污染源进行了分析,指出生活污染是当前最大的污染源。首次提出了用于宏观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可持续性的“水资源质量损失系数”、“水资源质量修复系数”和“水资源质量损失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据此预算了2002、2010和2020年珠江三角注经济区水资源净损失量分别达0.95、1.41和1.70亿m^3,相当于该区的73.4、101.4和116.2万人口年生活用水总量。各市现状水环境质量优劣排序是江门、肇庆、惠州、佛山、深圳、珠海、广州、中山和东莞。  相似文献   
15.
华南珠江三角洲水污染与水资源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华南最具活力的经济发展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该区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本文根据水环境现状和污染源的分析,指出生活污水是该区当前最主要的污染源.作者首次提出了用于宏观评价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可持续性的"水资源质量损失系数"和"水资源质量损失量"这两个概念,并据此预算了2002、2010和202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水资源损失量分别达2.04、3.52和5.37亿m3.文中指出必须有效地控制生活用水量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并应协调跨区水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佛山农业表层土壤磁化率特征及其与重金属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磁学方法针对城市、矿区、工业区等特定区域土壤的研究现已比较普遍,但在农业土壤重金属研究中的应用还比较少。本文对采自佛山市的532件农业表层土壤样品进行低频(976 Hz)和高频(15616 Hz)磁化率测试,在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选取175件(其中,旱地土样149件,水田土样26件)代表性样品进行重金属(Cd、Pb、Cr、Cu、Ni、Zn、Hg、As)含量的分析测试。在分析不同土壤样品磁化率与重金属含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基础上,从旱地和水田土壤中分别挑选出6种与低频磁化率高度相关的重金属元素(旱地Ni、Cu、Cr、Zn、Cd、Pb,相关系数分别为0.599、0.492、0.279、0.510、0.445、0.225;水田Ni、Cu、Cr、Zn、Cd、Hg,相关系数分别为0.728、0.699、0.606、0.602、0.764、0.450)进行回归分析,列出回归方程,并得到一些初步认识。主要有(1)低频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相反趋势;(2)重金属含量与低频磁化率总体呈正相关,但正相关的元素种类在旱地和水田土壤中有所差异;(3)所研究的旱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频率磁化率呈负相关关系,但这种相关关系在水田土壤中没有明显表现;(4)Pb 元素在旱地土壤中与低频磁化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P〈0.01),在水田土壤中却与低频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性。(5)通过测定农业土壤的磁化率即可初步推算出相应的重金属含量,为磁学方法在农业表层土壤重金属快速监测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广泛分布的硫铁矿在开采利用过程中可通过多种途径对矿区及周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污染物产生的机制和迁移途径等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环境磁学以其快速、经济、无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物源分析等研究领域。本文对云浮硫铁矿矿区附近一个菜地土壤剖面进行详细的磁学测试,得到低频磁化率、频率磁化率、非磁滞剩磁磁化率、饱和等温剩磁及S比值等一系列磁学指标结果,并分析这些指标的剖面变化特征及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探讨影响土壤剖面磁学性质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低频磁化率、非磁滞剩磁磁化率和饱和等温剩磁在剖面底部(30 cm以下)基本稳定并且其值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其平均值分别为5.32×10-8m3·kg-1、13.70×10-8m3·kg-1和3.66×10-3Am2·kg-1;上述指标在表层30 cm的平均值分别为32.97×10-8m3·kg-1、86.21×10-8m3·kg-1和5.39×10-3Am2·kg-1,土壤剖面30 cm以上部分土壤明显受外来细颗粒磁性矿物的影响,磁性被显著增强。不同深度土壤中磁性矿物种类存在明显区别,剖面中部的高SIRM/χ值(70~100 kA·m-1)指示有胶黄铁矿等铁硫化物的存在。磁学参数之间的相关分析发现,剖面土壤中的铁硫化物及其中的单畴磁性颗粒是影响土壤磁学性质的主要因素。由于磁性矿物可通过吸附、共沉积、晶格置换等多种形式使多种重金属在土壤中富集,较大范围、多手段针对多种环境介质的磁学深入研究有望为硫铁矿周边重金属污染的产生机制和迁移路径研究开拓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是20世纪以来的一个全球性进程,与此同时,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并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在简单介绍热力学原理的基础理论、城市化概念特别是城市化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从系统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与热力学熵原理的相似性。由此提出在城市化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中借鉴热力学方法,提出了城市化环境影响评价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城市环境熵"模型。最后,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化河水质量影响评价为例,运用"城市环境熵"模型进行了具体计算,结果表明,用此模型的评价结果与用均值化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相对误差为6.67%。可以认为用城市环境熵模型法来评价城市化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广州市的碳收支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了解我国发达城市在工业化高速发展进程中CO2的收支状况,以广州市为研究对象,首次估算了其从1990年到2003年每年的净固碳量和释碳量,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这13年间广州市的净固碳量与总释碳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93%与7.16%;到2003年,其净固碳量为2.57Mt,而其总释碳量已达到22.79Mt,其中约70%的释碳量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也是释碳量日益高于净固碳量的时期,两者之间差距的逐步加大,已经使得广州市目前的碳收支状况发展到了极不平衡的程度。而逐年递增的人口和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是造成广州市碳收支严重失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珠三角地区POPs农药的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概述了中国及国际社会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的关注情况。并通过对POPs农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Pearl River Delta Area,PRD)使用情况的调查,以及对珠江三角洲地区POPs农药在各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现状的文献综述,结合环境污染数据以及POPs农药污染调查工作中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对该地区POPs污染的可能原因和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新近污染源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也指出了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在POPs农药削减与淘汰工作中所遭遇到的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等困难,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包括加大科研投入,加强基础研究,掌握污染物来源和去向,加强替代药物的研究,建立和实施更严格的环境法规以及标准,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立POPs农药污染的信息公开机制等一系列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