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安全科学   4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51.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是全球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明确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沉积特征,采集了白洋淀的沉积柱样品,利用连续提取的方法,分析了沉积物自然沉积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热解性有机碳(THOC)、酸解性有机碳(HHOC)、碱解性有机碳(AHOC)和不溶性有机碳(WISOC)的含量变化规律、光谱组分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各有机碳组分垂直方向上含量变化规律一致,均随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表层20 cm左右的沉积物中有机碳组分含量普遍较高,含量特征呈WISOC>AHOC>HHOC>THOC>WSOC.用紫外光谱的特征参数SUVA254、SUVA280来分析溶解性有机碳的腐殖程度和分子量大小变化规律,发现腐殖程度与分子量大小变化趋势一致,WSOC和HHOC随深度增加呈增大趋势,THOC随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AHOC在0~21 cm阶段随深度逐渐下降,在21~69 cm范围随深度逐渐上升.用A300/A400表征 有机碳分子构成,发现THOC、HHOC主要由富里酸构成,WSOC、AHOC主要成分为胡敏酸.用A253/A203表征芳环取代基的种类,发现WSOC、THOC、HHOC苯环上的脂肪链发生聚合反应转化为羰基、羧基等;AHOC的芳香分子上的取代基被微生物代谢分解或转化为脂肪链.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有机碳及其各组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沉积物中的有机碳组分在沉积过程中受到类似的矿化分解作用,且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与C/N值、pH值呈显著负相关.研究成果揭示了白洋淀区域沉积环境中有机碳组分的分布及部分转化规律,可为进一步明确浅水 湖泊的碳源-汇的转换关系结构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2.
利用生态混凝土作为护坡材料,研究暴雨条件下生态混凝土控制山坡降雨径流污染的机理,以期对生态混凝土在城市护坡和护岸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混凝土改变了雨水在坡面上的水文过程,阻延径流作用十分明显,有效地降低了污染物的负荷输出.生态混凝土试验小区(T2)与裸地(CK)和改良土壤小区(T1)相比,径流量分别减少了48%和24%,TN年度污染负荷(UPLRs)分别减少了53%和45%,溶解态氮(DN)减少了26%和28%,TP减少了57%和30%,溶解态磷(DP)降低了80%和33%,COD降低了62%和40%,TSS降低了56%和43%,产流时间和流量峰均明显滞后.另外,同植被覆盖良好的小区(T3)相比,生态混凝土对各种污染指标的控制效果没有明显差异,但其抗冲刷能力较强,更能适应城市护坡和护岸的需要.  相似文献   
53.
文艳  单保庆  张文强 《环境科学》2021,42(6):2839-2847
本文以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浅水湖泊白洋淀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低温期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的分布特征,分析沉积物孔隙水中无机氮扩散通量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期白洋淀表层水总氮(TN)平均浓度范围为4.83~8.23 mg·L-1,氨氮(NH4+-N)平均浓度维持在0.21~0.34 mg·L-1之间,硝氮(NO3--N)平均浓度在0.01~2.75 mg·L-1之间.TN污染较严重,超过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TN平均含量在681~4365 mg·kg-1之间,其中有机氮(TON)为氮素的主要存在形式,占总氮比例61.6%~93.1%.NH4+-N为无机氮(TIN)的主要存在形式,平均含量范围为28.9~116.3 mg·kg-1,NO3--N含量整体较低,平均值范围为5.2~23.7mg·kg-1.低温期白洋淀0~30 cm沉积物孔隙水中NH4+-N浓度是上覆水中的3~16倍,呈现逐渐累积趋势.沉积物-水界面NH4+-N、NO3--N和NO2--N扩散通量范围分别为-0.55~4.09、-1.44~3.67和-0.88~0.04 mg·(m2·d)-1,冬季低温期仍具有潜在释放风险.低温期沉积物中积累大量的NH4+-N,可能会在温度升高后影响白洋淀上覆水体水质.因此研究低温期白洋淀沉积物-水界面氮的分布特征和沉积物中无机氮的内源释放风险对于改善白洋淀水质和认识浅水湖泊内源氮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降雨-径流过程中土壤表层磷迁移过程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以人工降雨的方法,对巢湖边旱作表层土壤在降雨后所产生的磷迁移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雨强植(70mm和35mm)90min内模拟的降雨过程中,供试的土壤产生两种径流模式:表面径流和土壤内部培中流,降雨强度大,表面径流和壤中流始流时间早,水流量和深度相应高,累积输出也多,相同雨强下,农田作物的覆盖作用胡促进壤中流,减缓表面流,但对始流时间的影响不大,4种模拟土类型的表面径流累积输出的大小顺序为:BN70(降雨量70mm,盖度为0)>BC70(降雨量70mm,盖度为80%)>BN35(降雨量35mm,盖度为0)>BC35(降雨量70mm,盖度为0)>BC70(降雨量70mm,盖度为80%)>BN35(降雨量35mm,盖度为0)>BC35(降雨量35mm,盖度为80%),培中流的量序为:YC70>YN70>YC35>YN35,裸露土壤的总磷浓度曲线呈波浪状递减,作物覆盖土壤则呈均匀缓慢的递减趋势,土壤物理结构和作特特征对溶解性总磷的变化趋势起主导作用,在中到大雨条件下,壤中累积输出的径流量都低于表面流,差幅决定于土培表层界面特征,表面径流中的磷迁移量是土壤中流的3-4倍。  相似文献   
55.
多水塘系统:控制面源磷污染的可持续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业区域的面源污染是引起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水塘系统是用于灌溉的中国古代发明,它由许多沟塘组成,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农田中.我们通过在巢湖六叉河小流域的长期试验研究,发现用多水塘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面源污染.多水塘系统能够显著地降低径流速度,具有贮存暴雨径流,减少水、悬浮物和磷元素输出的强大功能.在面积691.6hm2的六叉河小流域,多水塘系统平均每年可截留固体悬浮和磷分别达14.38×106kg和7016kg.其中,灌溉是磷循环和去除的有效途径.采用多水塘系统使宝贵的养分资源循环利用,能减少湖泊的磷氮负荷,是控制面源污染的可持续方法.  相似文献   
56.
小流域磷污染物非点源输出的人工降雨模拟研究   总被引:47,自引:6,他引:47  
以人工降雨实验模拟方法、对巢湖六叉河小流域非点源污染物磷的输出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雨强0.79mm/min下,5种景观斑块的产流量序为:森林坡地〉水稻田(围堰敞开)〉村庄场院〉油菜地〉蔬菜地,植被(作物),土壤物理性质和前期水分含量共同影响着产流量。村庄是各种磷污染物的最大输出者,蔬菜地次之,水稻田,油采地和森林坡地群落则少得多。  相似文献   
57.
白洋淀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白洋淀全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采用BCR 3步提取法分析了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d、Cr、Cu、Ni、Pb和Zn)的含量及其赋存形态,讨论了6种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大小,并运用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RSP)、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和聚类分析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及重金属污染来源探讨.研究表明,白洋淀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d和Cu含量均值分别达到背景值的2.9倍和1.3倍.Cd的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质量分数达到51.20%,生物可利用性较大;Pb主要赋存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r、Cu、Ni和Zn以残渣态为主要的存在形式.白洋淀的首要污染因子是Cd,整体面临较高Cd风险.圈头片风险最高,端村片风险最低;南刘庄片区域内风险相差较大,其中N4为白洋淀全域最高风险点.源解析结果显示,Cd、Cu、Pb和Ni受人类活动因素较多,Cr和Zn则更多的受到自然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8.
海河流域平原河流非常规水源补给特性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统计分析海河流域水资源量和污废水入河量数据(2001—2012年)、降水量数据(1956—2012年),以及水资源利用、污废水排放、社会经济、人口等数据(1980—2012年),探究了海河流域平原河流非常规水源补给的特性及成因.结果表明,非常规水源补给的河流具有污径比高的特性:海河流域河流污径比高,平均污径比为35.7%,其中海河北系污径比最高,达到90.5%,滦河及冀东沿海污径比最低,为25.6%.降水量的持续减少、山前水库带对水资源的截留以及平原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增加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少,是海河流域平原河流非常规水源补给的一个主要原因:降水量持续减少,1956—1980年平均降水量为559 mm,至2012年平均降水量降低至502 mm;水库、闸坝等水利设施的建设使得73%的山区河流流量被水库截留;流域地表水资源平均开发利用率高达63%,这些均导致平原河流径流量持续减少.人口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污废水排放量增加,是海河流域平原河流非常规水源补给形成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工业产值、城镇人口数量均与污废水排放量显著正相关,复相关系数均超过50%.海河流域中部平原区河流以非常规水源补给将长期存在,考虑非常规水源水质水量的协同保障,对满足生态需水量、改善缺水河流生态环境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采集官厅水库沉积物柱状样,分析了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d、Cr、Cu、Ni、Pb和Zn)的垂直分布特征和沉积通量,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分别为0.205、65.5、37.6、39.5、33.6和104 mg·kg-1,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相比,超标1.4~2.2倍;随时间的变化,沉积物中Cd和Ni含量相对稳定,而Cr、Cu、Pb和Zn含量呈现先降低、80年代后趋于平稳的趋势;1980年以来,重金属沉积通量随时间呈现有规律的递减,到2014年减少了约40%.官厅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Cd、Cr、Cu、Ni、Pb和Zn的年沉积量分别为0.0113、3.63、2.09、2.19、1.86和5.72 t.富集系数显示,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均未发生富集(富集系数小于1.5).官厅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值范围为58.8~113.0,均值为80.9,总体属于低生态风险;垂直分布上,在1985年后,水库各采样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风险程度RI随着时间均呈现减小的趋势.总体来说,官厅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相对较轻,对水库水环境质量不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60.
典型城市河流表层沉积物中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凉水河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典型城市河流表层沉积物中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采用王水水浴消解法和BCR三步提取法分析沉积物中汞总量及其赋存形态特征,并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风险评估指数法评价汞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凉水河表层沉积物中总汞含量范围是0.018~3.48 mg·kg~(-1),平均值是0.974 mg·kg~(-1),多数样点高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表层沉积物中汞主要以残渣态(B4态)存在,平均含量为0.841 mg·kg~(-1),各形态汞所占比例顺序为:残渣态(B4态)可氧化态(B3态)可还原态(B2态)弱酸可溶解态(B1态),其中生物有效态汞占总汞的比例为23.21%.基于汞总量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可知,凉水河各个河段表层沉积物中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都处于很高水平(Ei平均值为565);但基于汞形态的生态风险评价可知,汞的生态风险都处于较低水平(B1所占比例平均值为4.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