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含油污泥污染和处理问题依然严峻的现状,简述含油污泥来源、危害,以及国内外含油污泥污染现状,介绍了美国、加拿大、部分欧洲国家对含油污泥的处理要求及土壤中油含量限值,分析了我国含油污泥管理的国家政策及相应法律法规。指出含油污泥处理处置主要面临历史遗留的含油污泥数量大、部分含油污泥处理难度较大、国内含油污泥处理标准不明确、国外含油污泥问题复杂等问题与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含油污泥资源化、历史含油污泥减量化、新增含油污泥减量化、加强合规管理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能源消耗的日益严、重.造成了现今能源供应非常紧张的局面。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并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热水锅炉采暖供热系统的设计时.也需要考虑节能这个重要的问题。文中主要分析了影响热水锅炉采暖供热系统节能效果的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上海城市气象站点数据、卫星遥感反演的土地利用数据、气象灾情记录数据和植被叶面积指数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咨询法,建立了上海城市人居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从湿润指数、气象灾害指数、水体密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植被质量指数开展了上海城市250m空间格网的人居生态质量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城市人居生态质量评价是可行的,上海人居生态质量在多数地区都为良或一般等级,在闵行、宝山和嘉定一些地区以及青浦和浦东个别地区人居生态质量为差,而在崇明北部和南部一些地区以及浦东、南汇和奉贤沿海极少地区人居生态质量为优等级。 相似文献
14.
15.
上海地区台风灾害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风是一种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破坏性很强的天气系统。历史上台风对上海曾造成较大的影响和经济损失。利用上海气象站风、雨观测资料、上海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上海社会和经济数据以及台风灾情资料,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上海台风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并开展了上海台风灾损的年际变化和地区分布差异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台风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可以用来进行台风灾损评估。近50 a来上海台风灾损度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上海地区因台风影响造成的损失以沿海的崇明、南汇最严重,其次是地势低洼的青浦、金山和松江,中心城区和闵行台风灾损最低。由于历史台风灾情资料记载的不完整性和本评估未充分考虑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及自然灾害防御能力的提高对台风灾损的影响,评估结果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深入综合考虑台风灾害致灾性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建立更科学的台风灾害损失评估模型,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上海高温和低温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上海11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降水资料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下同)环流指数,分析了上海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873~2007年,上海高温日数表现为少-多-少-多的年代际变化,低温日数则表现为多-少的年代际变化.2001~2007年,上海年均高温日数、各级高温过程数和高温过程日数都最多,低温日数、低温过程数和低温过程日数都最少.1960~2007年,上海每年高温日数与当年夏季副高面积和强度指数显著正相关,低温日数与当年冬季副高面积和强度指数显著负相关.降水对上海极端气温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上海高温日数与夏季降水量弱显著负相关,低温日数与冬季降水量显著负相关.上海高温过程数受城市化影响较大,其时间变化具有明显的城郊差异,低温过程数则受城市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上海地区2003~2007年6~9月日最高用电负荷和逐日气温资料,提取夏季日最高用电负荷气象变化量,分析了上海地区夏季气温变化对日最高用电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夏季日最高用电负荷气象变化量的变化趋势与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日最高气温≥33℃为引起上海日最高用电负荷增加的初始气温敏感点,日最高气温≥35℃为强气温敏感点,日最高气温≥39℃则为极端气温敏感点。高温期间上海日最高用电负荷随气温增加的幅度较大,日最高用电负荷气象变化量的第95百分位数对应于38℃以上的高温日。上海日最高用电负荷气象变化量与月、日空调度日数成正比关系,当日空调度日数比常年偏多1倍以上时,上海处在强高温过程,日最高负荷随气象增幅较大,电力部门调电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史军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2012,(3):60-60
我出生在20世纪末那个极度推崇自然科学的年代里,当年最流行的口号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不过,说实在的,在背上书包进学堂之后的七八年时间里,我一直都没有弄明白,科学是个什么玩意。虽然每次被问及长大的理想时,总是拍着胸脯说:"我要当一名科学家"。 相似文献
19.
大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社会城镇规划与自然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越发密切,城镇规划体系需要纳入气候变化的影响并考虑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首先以发达国家及世界著名大城市为参考,对美国、德国和日本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城镇可持续发展规划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措施分别进行了综述和提炼;然后,以上海为例,对照分析了我国大城市在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及存在的脆弱性,包括城镇发展规划与气候环境的相容性考虑不够、城镇化过程对气候环境的影响缺乏充分论证、城镇基础设施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较低、气候变化对城镇人体健康的影响未给予高度关注等;最后,指出了我国大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城镇可持续发展思路及重点方向,即充分考虑区域气候容量、大力构建生态绿色通风廊道;深入开展城镇功能布局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加强城市气候变化研究和实验,不断更新城市规划设计参数和标准规范;加大对脆弱人群和外来常住人口生命安全和人体健康监测预警;积极完善城镇化适应气候变化的机制等,以期为城镇发展体系的编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上海11个气象站点1960~2008年日均相对湿度、能见度以及天气现象资料,重建了上海近50 a霾气候数据序列,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分析了上海霾日数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上海霾气候数据序列重建值与报表记录值之间变化形态存在着较好的一致性,重建值较记录值偏高。1960~2008年,上海霾日数以97 d/10 a的线性趋势显著增加,2002年以后霾日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上海多年平均霾日数以冬季最多而夏季最少。近50 a,上海霾日数呈现出西南部最多 市区较多 东北和东南部最少的空间分布,霾日数的空间变化趋势则表现为西南部增加较多而东部增加较少。1981~2008年,上海霾日数在西部和南部都增加,东部则减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