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998年长江流域暴雨洪水环流背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主汛期,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持续偏南、偏强,中高纬度维持稳定的阻塞形势,6、7月雨带长期在鄱阳湖、没庭湖地区徘徊,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洪涝;8月随着副高北抬,长江上游出现多次强降水过程,长江干流受中下游洪水顶主上游洪峰下泻的影响,水位居高不下,多数水文站出现了超记录的历史最高水位。1998年的已成为一次少有的新的长江大洪水的典型。  相似文献   
22.
汉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汉江流域地跨陕、鄂、豫三省,所在均为三省较发达的农业区和产业区,是我国经济承南启北、连接东西的中部枢纽。由于在区位条件、自然地理环境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其经济总量在长江流域举足轻重,若干产品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尤其是粮食生产在全国粮食生产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加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带动作用,流域经济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汉江流域经济发展应在向沿海经济为主的基础上,突出流域产业特色和中西部结合的区位优势,全方位对外开放,以武汉为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以襄樊为流域中心发展极,沿汉江、铁路、公路为发展轴,形成在全国有影响的产业集团,地方经济创名牌效应,抓好水电梯级开发,发展绿色产业和教育,消灭贫困。尤其要注意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流域的环境管理,重点作好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河流水体的保护,搞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在全流域的层次上建立资源环境数据库,对流域实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23.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实验,比较了长江中上游地区两种代表性土壤(红壤和紫色土)的产流产沙特征,从而为统筹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控制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提供本底数据支撑。人工模拟实验降雨历时为60 min,设置小中大三组雨强(0.8、1.1、1.4 mm/min)和四组坡度(10°、15°、20°、25°)。结果表明:(1)两种土壤的初损历时都随雨强的增大而减小,红壤的初损历时小于紫色土;(2)在相同雨强和坡度情况下,红壤的径流深大于紫色土,且红壤先达到稳定状态;(3)小雨强时红壤的侵蚀速率大于紫色土,但中大雨强时情况与之相反。该结果主要是由于两种土壤机械组成差异所造成的。由于红壤黏粒含量较高,在雨强较小时,雨水在红壤坡面入渗少产流量大,因此红壤坡面遭受更强的细沟间侵蚀,致使红壤的侵蚀速率更大。当雨强增大后,红壤与紫色土坡面均出现较大产流,但由于紫色土粉粒含量较高,致使紫色土坡面出现细沟侵蚀,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紫色土坡面的侵蚀,导致紫色土坡面侵蚀速率反超红壤坡面。  相似文献   
24.
湖北省各主要地市水资源压力指数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乐  吴宜进  毕旭 《环境保护科学》2012,38(3):82-86,94
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人口数量压力、水资源数量压力、水环境压力、水资源技术压力、水资源经济压力和水资源紧缺压力6个角度对2009年湖北省各主要地市的水资源压力指数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内,武汉市水资源压力最大,鄂州次之,宜昌和黄石市等水资源压力相对较大,黄冈、荆州和十堰市等水资源压力相对较小;武汉市的人口数量压力和水资源紧缺压力大,鄂州市的水资源数量压力大,宜昌和十堰的水环境压力大,随州和黄冈市的水资源技术压力大,孝感市水资源经济压力较大。  相似文献   
25.
江汉平原土地利用演变对区域径流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汉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也是武汉城市群发展的腹地,了解区域土地利用演变对流域水文的影响有助于为土地规划政策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以2000~2004年为模型校准期,2005~2009年为模型验证期构造SWAT模型并模拟区域内主要流域的月、年径流量。然后借助双累积曲线研究江汉平原内主要江河的人类活动对径流的扰动作用并对比分析1980和2010年二种土地利用模拟情景下径流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模型验证能较好的模拟区域内长江及汉江的径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在增加;1980~1990年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利设施的投入和林地减少上,2000年之后土地利用尤其是建设用地的增加对径流的影响日趋变大  相似文献   
26.
邓先瑞  吴宜进 《灾害学》1998,13(3):28-32
通过分析大量的气象灾害资料,并与其它自然灾害相联系,将发生在湖北的气象灾害进行了归纳,将其划分为6大类18种,并对其影响作了简要的描述.同时,根据历史上湖北气象灾害发生发展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气象灾害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出了湖北气象灾害发生的特点.最后,从减轻自然灾害的角度出发,针对湖北减灾工作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27.
位于鄂西南边缘山区的利川市,具有独特的资源系统,该系统的结构特征是:自然资源结构空间差异显著,具有垂直分异和区域分异,自然生态系统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趋于“单一化”;以产业结构为中心的经济关系松散,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其资源系统特征是:自然资源系统的适应性欠佳;资源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能量转化效率低;资源系统的调节功能不强。利种市资源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处于不断发展和演变之中,其中  相似文献   
28.
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中信息屏蔽和单指标评价结果不相容的问题,采用物元可拓模型,对湖北省世行水土保持项目区的6个区域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等级Ⅱ级以上的区域占整个项目区的833%,经济效益等级Ⅱ级以上的占50%,社会效益等级全部属于Ⅱ级以上,表明项目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综合效益等级为Ⅱ级以上的占整个项目区的833%,项目整体上实施效果较好。利川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等级为Ⅰ级,长阳和浠水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具备向Ⅰ级转化的潜力,但长阳的转化潜力高于浠水。红安和麻城具有向Ⅲ级转化的潜力,夷陵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等级最低。物元可拓模型评价结果与传统的综合指数评价法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评价结果可靠。研究结果对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方法体系建立具有一定意义,同时可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9.
基于信息熵的武汉市城市生态系统演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信息熵的分析方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武汉市2000~2010年城市生态系统发展为例,通过计算城市生态系统输入-输出熵流、代谢熵产生和系统总熵变,分析系统演化发展规律及原因;分别采用综合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评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并将其进行指数化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近11 a内系统熵流和总熵总体是呈现振荡式下降趋势,而熵产生先升后降,武汉市总体不断向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但有序度不稳定;近年来协调发展度和综合发展度二者保持同时增长,说明武汉市城市生态系统不断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但武汉市目前仍处于初级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