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150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游鱼河为贵州省阿哈湖水库典型煤矿酸性废水汇入支流,通过对游鱼河6月和8月分别连续24h的现场物理化学参数测试和样品实测分析,从水库水质安全方面探讨游鱼河铁、锰的变化特征及对水库水体铁、锰的贡献率.结果显示,游鱼河流域煤矿酸性废水通过投加石灰处理,pH值提高,符合排放要求,HCO3-碱度也有所增加,使水体具备一定缓冲性能.而SO42-质量浓度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除6月铁符合标准,锰的超标率达到91.7%,8月铁、锰超标率分别为87.5%和100%.游鱼河入库水体中铁、锰按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65 mg/L和0.98mg/L,每年进入阿哈湖水库中溶解态铁、锰分别为23.57 t和35.54 t,铁、锰来源与外来补水中铁、锰浓度及河流底泥中铁、锰释放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92.
通过挑选绵阳市有代表性的点位土壤柱,应用GC MS分析土壤柱垂直剖面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水平,得出其垂直剖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5~20 cm深度中的PAHs含量最高,40 cm以下则含量锐减。由于表层(0~5 cm)土壤与大气之间的土气交换频繁,PAHs含量相对较低,而5~20 cm处土壤受到表层土壤的遮盖,PAHs富集较高,含量达到整个土壤柱最高值。多环芳烃总体垂直剖面分布特征表现出随深度增加含量减少的趋势。PAHs总含量以江油市点位(33024 ng/g)最高,其次是三台县点位(29989 ng/g),最低是游仙区点位(11274 ng/g)。研究区主要污染物为Nap、Phe和Chr/y。其中不同的土质、种植物都能影响PAHs的富集和迁移速率,导致含量在不同深度上产生变化。此外,参照有关环境质量标准,发现PAHs总量上江油市点位与三台县点位属于轻微污染、游仙区点位则属于无污染。  相似文献   
93.
调查了我国第一条全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的河流——猫跳河中梯级水库对磷的拦截效应。于2007年丰水期7~9月在猫跳河流域采集水库坝前分层水样以及下泄水,分析和测试水样中的总磷和正磷酸盐。结果表明:丰水期猫跳河流域梯级水库内部总磷和可溶性正磷酸盐变化趋势相似,而下泄水的磷含量均大于该水库表层水体的磷含量。在猫跳河流域的梯级水库中,上游水库(红枫湖和百花湖)的磷含量明显高于各下游水库,即猫跳河流域各水库顺水流方向磷含量具有逐渐减少的特征,说明该流域梯级水库开发对于全流域磷具有梯级拦截效应;另一方面,各水库的富营养化指数表明该流域各水库均处于较高的富营养化状态,全流域富营养化状态差别与磷的分布特征相似,表现为顺水流方向减弱的规律。  相似文献   
94.
采矿活动通过抽排改变地下水水位和流动条件,促进了地下水与含水层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矿山排水排入地表水系,从而影响整个岩溶水系统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基于水文地球化学和δ34 S同位素,揭示了典型卡林型金矿区及其周边矿山废水、岩溶地下水、地表水等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子.结果表明,未受金矿开采活动影响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丰、枯水期水化学组分主要受灰岩和白云质灰岩风化作用控制,离子以Ca2+、Mg2+和HCO3-为主,水化学类型均为Ca-HCO3型.而矿山废水及其下游受纳水体受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溶蚀与离子交换作用影响,离子以Ca2+、Mg2+、Na+和SO42-为主,水化学类型由Ca-HCO3型逐步演化为Ca-SO4型.受矿山开采影响的各类水体中SO42-是特征组分,SO42-浓度在井下呈现从上至下逐渐降低的显著规律.未受矿山废水影响的地下水和地表水δ34 S值偏正,SO42-主要来源于雄黄矿的氧化,而矿山废水及其下游受纳水体δ34 S值偏负,SO42-主要受雄黄矿氧化和大气降水两个端元混合作用的影响,黄铁矿也有一定贡献.同时,各类水体的NO3-源于农业化肥施用和农村生活污水直排的输入.  相似文献   
95.
以NP(nonylphenol,壬基酚)、4-t-OP(4-t-octylphenol,辛基酚)和BPA(bisphenol A,双酚A)为目标物质,研究酚类EDCs(内分泌干扰物)在太湖流域宜溧河地表水体和悬浮物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宜溧河地表水体中ρ(NP)、ρ(4-t-OP)和ρ(BPA)分别为156.2~434.0、11.8~19.4和89.8~353.8 ng/L,悬浮物中w(NP)、w(4-t-OP)和w(BPA)分别为520.0~9 818.2、52.0~454.5和39.0~2 454.5 ng/g. 流域内生活及工业污水排放可能是宜溧河流域水体中酚类EDCs的主要来源,ρ(NP)与ρ(NO3-)呈显著正相关(R=0.860,P<0.01). 宜溧河水系中酚类EDCs在水相-悬浮物相的有机碳标准分配系数为4.14~6.41,表明悬浮颗粒物的吸附是水体中EDCs迁移的一个重要途径. 研究区域中NP、4-t-OP和BPA的入湖量分别为506、57.9和297 kg/a. 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部分河段ρ(EDCs)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6.
为改善受污河流水质,保障小城镇饮用水安全,在野外条件下构建DW(跌水池)、SW(深水池)和QW(浅水池)3种装置对微污染河流进行旁路复氧修复,考察不同装置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进水污染物负荷及水力负荷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旁路复氧修复装置在较高进水ρ(DO)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升ρ(DO),复氧作用表现为QW>DW>SW.DW、SW和QW对NH4+-N、TN、TP和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9.5%~41.8%、1.0%~25.8%、13.8%~16.4%和6.4%~8.8%.污染物出水浓度和进水负荷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R2>0.8);随着水力负荷的降低,污染物去除效果均有所提升.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修复系统中水力负荷与污染物去除的关系(R2>0.9).   相似文献   
97.
环太湖主要河流氮素组成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12年太湖20条主要环湖河流中氮素的逐月调查数据为依据,探讨了河水中氮素的含量、形态组成和季节性分布规律,旨在为进一步实施入湖河流小流域的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结果表明,太湖20条环湖河流的ρ(TN)平均值为2.53~6.31 mg/L,鉴于太湖水体中ρ(TN)多年来居高难下,水质类别主要由ρ(TN)决定,因此按ρ(TN)年均值,将环湖20条河流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污染3类. DIN(溶解态无机氮)是氮素的主要存在形式,ρ(DIN)平均占ρ(TN)的72%以上. 其中,重度和中度污染河流中ρ(NH3-N)和ρ(NO3--N)各占ρ(DIN)的约50%,轻度污染河流则以NO3--N为主,ρ(NO3--N)占ρ(DIN)的60%以上. 除个别河流外,重度和中度污染河流水体中非汛期(11月—翌年4月)ρ(TN)、ρ(NH3-N)和ρ(NO3--N)普遍高于汛期(5—10月),并且汛期和非汛期差异显著. 这可能与非汛期的水温较低并且污水处理厂及湿地等生态系统的氮素去除率低于汛期有关,此外,也说明点源污染占主要地位;轻度污染河流中ρ(NH3-N)在汛期和非汛期差异不显著,说明点源和非点源负荷相当. 重度和中度污染河流应重点针对点源污染开展治理;轻度污染河流应将点源、面源污染协同治理,以利于进一步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98.
大连海域远洋船舶排放清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准确评估船用柴油机实际排放,利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采集远洋船舶的船速、航行时间、地理位置信息等实时航行数据,采用动力法对2012年大连港远洋船舶的排放清单进行计算. 结果表明:2012年大连港远洋船舶PM10、NOx、SOx、CO、HC、CO2总排放量分别为5 785(包括4 628 t PM2.5)、51 451、49 437、4 677、2 010及2 885 388 t. 在4种运行工况中系泊工况排放量最大,受船舶类型和污染物种类影响,系泊工况污染物排放所占比例有所不同,但其分担率均在75.0%左右. 船舶排放污染物的空间分析表明,船舶系泊停靠的港口区域是污染物排放最密集的区域. 从船舶类型来看,散货船、集装箱船、邮轮和油轮是污染物主要排放船型,在整个船舶排放清单中,这4类船舶对DPM(柴油机颗粒物)、NOx、SOx、CO、CO2的排放分担率之和分别为90.9%、91.4%、91.9%、91.5%、91.9%. 在船舶的主机、辅机和锅炉3种排放源中,主机是主要排放源,集装箱船和滚装船的主机分担率为90.0%,货船和邮轮的辅机排放分担率达到40.0%.   相似文献   
99.
于2011年夏季(6月13日—7月2日)和冬季(11月30日—12月12日)在天津市某老年社区采集室内与老年人个体暴露PM2.5样品,分析二者的质量浓度及化学组分特征. 结果表明:夏、冬季室内ρ(PM2.5)分别为(138±103)和(173±136)μg/m3,二者差异显著(P<0.05);冬季室内ρ(PM2.5)、ρ(SO42-)和ρ(OC)显著高于夏季(P<0.05),初步推断是由于冬季燃煤取暖排放的大量颗粒物渗透进入室内所致;冬季室内源(如清扫和吸烟)对某些室内PM2.5组分(Al、Ca和Cd)的贡献较夏季显著. 对个体暴露与室内ρ(PM2.5)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在夏、冬季均显著相关(P<0.05). 在受试老年人时间活动模式基础上,采用COD(分歧系数)评估室内和个体暴露PM2.5化学组成的相似度,结果显示,室内与个体暴露PM2.5的COD在夏、冬季分别为0.34±0.10和0.37±0.12;冬季受试老年人在交通微环境所处时间较长,致使COD大于0.5的样本数所占比例较夏季高. 室内和老年人个体暴露PM2.5的ρ(OC)/ρ(EC)在夏、冬季均相近,说明二者的碳组分来源相似.   相似文献   
100.
煤矿酸性废水引起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在贵州日益突出.以贵州某废弃煤矿酸性废水处理系统(碳酸盐岩反应介质)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MiSeq技术,分析该系统中细菌群落结构的沿程变化特征及其功能.结果表明:①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等广泛分布于反应系统,其中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为主要优势菌门,而蓝细菌门大多(90.95%)存在于反应池悬浮物中.②细菌群落结构受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影响,尤其Fe、Ni、As和Pb浓度的影响较为显著.细菌群落在系统前端(进水沟渠和反应池)和后端(沉淀池和人工湿地)存在明显差异,随反应系统处理进程,细菌α-多样性指数在沉积物中沿程增加.③废水中85%以上的Fe在多级复氧反应池中被去除,同时具备铁氧化能力的细菌〔披毛菌属(Gallionella)和Sideroxydans等〕和铁还原细菌〔地杆菌属(Geobacter)和红育菌属(Rhodoferax)等〕大多存在于多级复氧反应池沉积物中.④人工湿地对废水中Mn有很好的去除作用,湿地沉积物和植物根际土壤中铁锰氧化物富集生物土微菌属(Pedomicrobium)(8.38%±1.51%)和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14.75%±0.46%)丰度明显高于多级复氧反应池.研究显示,在以碳酸盐岩为主要反应介质的“多级复氧反应池+垂直流人工湿地”联合处理酸性矿山废水过程中,污染物去除机理除碳酸盐岩中和沉淀作用外,生物氧化和生物还原作用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