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2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膜生物反应器(MBR)相比于传统活性污泥法具有出水水质好、设备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产率低和便于自动控制等诸多优点,在污水处理和回用方面极具发展前景。然而膜污染是制约MBR广泛应用的最大障碍。文章着眼于总结MBR中膜污染机理和控制的研究新进展。介绍了MBR中膜污染的分类、污染机理和膜污染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综述了MBR膜污染控制方法方面的进展,并对MBR中的膜污染机理和控制的研究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以陆生来源有机物为原料制备了模拟氯、氯胺消毒饮用水,系统研究了煮沸对六大类46种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 DBPs)的去除规律.结果显示,相比氯消毒,氯胺消毒可有效减少三卤甲烷(THMs)、卤乙酸(HAAs)、卤乙醛(HALs)、卤代硝基甲烷(HNMs)、卤乙腈(HANs)等DBPs的生成,但会提高碘代DBPs (I-DBPs)、卤乙酰胺(HAcAms)的生成.煮沸对于绝大多数DBPs (除了二卤乙酸)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并发现如下规律:(1)就单种DBP而言,消毒方式对煮沸去除DBPs并无显著影响;(2)在同类型的DBPs中,取代程度高的DBPs普遍比取代程度低的DBPs容易去除;(3)取代程度相同的同类型DBPs,煮沸后DBPs去除率大部分遵循I-DBPs> Br-DBPs> Cl-DBPs的规律;(4)少部分DBPs (如Cl/Br-THMs、二卤乙腈),煮沸去除率表现出沸点或亨利常数依赖性.总体来看,DBPs去除率排序为THMs≈HANs≈HALs≈HNMs> HAcAms>>HAAs.此外,煮沸后各类DBPs的...  相似文献   
13.
底泥、土壤均是水体有机物的重要来源,但目前相关消毒副产物(DBPs)形成方面的研究偏少.本研究以长三角重要水源地太湖、钱塘江取水口的底泥和周边土壤的浸出液为研究对象,探索氯、臭氧+氯、氯胺、臭氧+氯胺4种消毒方式下,三卤甲烷(THMs)、卤代酮(HKs)、卤乙腈(HANs)、卤代硝基甲烷(HNMs)的形成情况.结果表明,太湖、钱塘江取水口的底泥、周边土壤有机物的芳香度均很低(SUVA254(即比紫外吸光值)2),与腐殖质(Sigma)相比,底泥、土壤有机物不是氯消毒中THMs的重要前驱物,但却是HANs特别是HNMs的重要前驱物.相比氯消毒,氯胺消毒能大幅降低土壤、底泥有机物THMs、HKs、HANs、HNMs的生成量,而且也可抑制含溴DBPs的形成.臭氧预处理大幅提高了氯、氯胺消毒中HKs、HNMs的产量,但对THMs、HANs则不一定.太湖、钱塘江的土壤、底泥存在一定的溴污染,但不管是哪种消毒方式,均是HNMs的溴嵌入因子最大.  相似文献   
14.
以胃蛋白酶(蛋白质)、谷胱甘肽(氨基酸多肽)、葡萄糖(糖类)作为模型物质代表藻来源有机物,并以Fluka腐殖酸为对照,研究其耗氯量、三卤甲烷(主要是氯仿)、卤乙酸(主要是二氯乙酸(DCAA)、三氯乙酸(TCAA))的形成情况.结果显示4种模型物质在氯化后,其余氯在前2 h迅速降低,6 h后则下降速度渐缓;其中耗氯量最大的是谷胱甘肽(96 h:7.1 mg·mg-1(以每毫克碳计,下同)),其次是胃蛋白酶(96 h:4.2 mg·mg-1)、腐殖酸(96 h:3.0 mg·mg-1),而葡萄糖最小(96 h:0.7 mg·mg-1).4种模型物质氯仿、DCAA、TCAA的生成速度也是在起初的2 h较快,随后渐缓;但从单位碳的产量来看,腐殖酸和胃蛋白酶形成氯仿(96h: 15.1~55.2 μg·mg-1(以每毫克碳计,下同))、DCAA(96 h: 15.1~55.2 μg·mg-1)、TCAA(96h: 15.1~55.2 μg·mg-1)均较多,而谷胱甘肽、葡萄糖则相对较少(氯仿-96 h:2.5~5.1 μg·mg-1;DCAA-96 h:0.6~8.0 μg·mg-1;TCAA-96 h:0.12~3.8 μg·mg-1);而从前驱物特性来说,氯仿、TCAA的前驱物具有较高的芳香度(即高的SUV254值),而DCAA前驱物的SUV254相对较低.对于富含蛋白质、多肽、糖类等的富营养化饮用水源,则要格外注意饮用水中DCAA所带来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5.
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今天,为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从分析当前道德教育存在的困惑,面临的挑战,提出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探索方向,确定道德教育体系,提高整体道德水平.切实加强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6.
依据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区女儿寨小流域1999年建站以来9 a(2000-2008年)降雨过程资料进行降雨侵蚀力计算及分析,以EI30计算结果为基准,并采用EI10、EI60、CREAMS模型中次降雨估算模型、半月步长的日雨量雨强模型及武汉市日雨量模型进行计算,探讨各种模型在本流域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流域年均降雨侵蚀力为5 423.06 MJ·mm·hm-2·h-1,且主要集中在4-8月,次降雨量与次降雨侵蚀力、月降雨量与月降雨侵蚀力、年降雨量与年降雨侵蚀力均为乘幂关系.各模型中以EI30最为适宜,半月步长的日雨量雨强模型经改写为半月步长的日雨量模型,并确定模型参数后有较好的适宜性,非线性多参数模型也很适合本流域降雨侵蚀力的评价,但今后还需选择更精确的适用于本流域的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17.
成都市典型工艺过程源挥发性有机物源成分谱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选取成都市人造板、医药制造和化工制品等工艺过程源典型企业,通过采样瓶和SUMMA罐采样及GC-MS和国标分析方法,获取了人造板等行业各生产工艺环节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组分特征.其中,人造板生产工艺分为制胶、调胶、分选和热压,医药制造分为生产车间和废水处理.结果表明,人造板和医药制造VOCs贡献组分以OVOCs为主,占VOCs总排放的50%以上.甲醛制造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组分差异较大,有组织以OVOCs为主而无组织以卤代烃为主.涂料制造VOCs排放与其原辅料相关性较高,VOCs排放组分以芳香烃和OVOCs为主.人造板各工艺环节除调胶外,最主要的VOCs组分均为甲醛,其排放占比达到50%以上.医药制造各工艺环节的首要VOCs组分均为乙醇,1,4-二烷、乙酸乙酯和甲苯等亦为主要组分.甲醛制造以丙酮和乙醇等组分为主.涂料制造主要以间,对-二甲苯等芳香烃为主.以臭氧生成潜势表征人造板、医药制造和化工的VOCs污染源反应活性,结果表明不同行业VOCs组分对反应活性的贡献类似,均主要以甲醛、乙醇等OVOCs和部分芳香烃等高活性组分为主.应对工艺过程源等行业分环节监管,并重点关注臭氧生成潜势较大的VOCs组分,分析行业排放特征和化学机制,从源头控制O3生成.  相似文献   
18.
以溶解有机碳为5 mg·L-1的色氨酸溶液为研究对象,探索氯和氯胺消毒时,不同影响因子对亚硝氮在三氯硝基甲烷(TCNM)形成中的作用,从而识别其关键消毒因子.结果表明:NO-2的加入对TCNM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氯消毒来说,NO-2对TCNM形成的促进作用在酸性条件下(TCNM增量为11.82μg·L-1)比碱性条件下(TCNM增量为2.66μg·L-1)更为明显;而对于氯胺,却在中碱性条件下较为明显(pH=5,6,7,8,9,TCNM的增量分别为0.04、0.11、0.50、0.34、0.27μg·L-1).但不管是氯消毒还是氯胺消毒,NO-2对TCNM形成的促进作用基本随着消毒剂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由极差分析得知,氯、氯胺消毒下影响NO-2对TCNM形成的关键的因子均是pH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一种由天然油脂蓖麻油磺化制得的磺化蓖麻油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超滤膜相结合处理含微量Cr3+废水。探讨了膜过程的超滤特性及影响Cr3+去除效果的因素,并对该表面活性剂的回收再利用问题做了初步实验。实验表明,溶液中加入Cr3+,磺化蓖麻油截留率明显增大,可见磺化蓖麻油胶束在水溶液中与Cr3+作用可形成比纯磺化蓖麻油胶束更大的胶束或胶束聚集体。经过超滤膜过程处理,透过液中Cr3+浓度〈0.254 mg/L,用于含Cr3+废水处理,可达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或装置回用要求。初步回收实验表明,磺化蓖麻油在酸性条件下析出,通过离心法可将其从浓缩液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