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8篇
安全科学   88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195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31.
厘清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构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分析了京津冀地区2000年、 2010年和2020年生态系统健康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识别了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自然健康指数整体上为上升趋势,北部和西部区县优于东南部区县;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指数整体上为下降趋势,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呈现先上升再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大城市的中心城区生态健康水平较低,燕山和太行山区以及环渤海区县,生态系统健康水平较高;研究期内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的空间格局保持相对稳定,热点区及次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冀北山地和太行山区,冷点区及次冷点区主要分布在东南平原区和部分大城市周边地区.人口密度、年均气温、人均耕地面积和城镇化水平为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的主导因子,均与其呈现负相关驱动特征.  相似文献   
432.
基于黄土高原典型半干旱区CO_2浓度升高与大气增温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观测马铃薯形态结构、块茎形成、水分生理生态和碳交换的变化过程,研究CO_2浓度升高与大气增温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马铃薯光合生理生态与叶片光响应过程特征及产量形成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1958—2016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降水量倾向率为-12.17mm·(10 a)~(-1);近59年,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气温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为0.42℃·(10 a)~(-1);20世纪70年代后,气温持续上升,进入21世纪后升温尤为显著。对马铃薯生育期进行增温加CO_2浓度升高复合处理,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且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在生育后期,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更为迅速。随着环境CO_2浓度升高,叶片气孔导度逐渐降低,气孔导度小于对照。叶片蒸腾速率随增温处理而升高,生育前期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后期低于对照。经复合处理,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高于对照和单独增温处理。增温和CO_2浓度升高背景下,马铃薯叶片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合同化作用与呼吸消耗相当时的光合有效辐射通量密度阈值提高,马铃薯叶片在弱光条件下的光合能力增加,最大光合能力也增加,最大同化作用时光合有效辐射通量密度阈值增高。增温和CO_2浓度升高协调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增温所造成的暗呼吸速率升高的影响。经复合处理,马铃薯实际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和单独增温处理;单独增温处理产量偏低。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气温增高不利于马铃薯块茎的膨大,高温会导致块茎膨大期薯块生长停滞,形成畸形薯块,因而,在增温的同时提高CO_2浓度,可以使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干物重积累增多,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433.
为研究济南市冬季PM2.5中二元羧酸类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来源、液相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于2016年1-2月昼夜共采集46个PM2.5样品,并对二元羧酸类SOA (包括二元羧酸、酮羧酸与α-二羰基化合物)与左旋葡聚糖的昼夜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二元羧酸、α-二羰基化合物与左旋葡聚糖均呈昼低夜高的变化特征,而酮羧酸的昼夜变化特征与之相反.二元羧酸类SOA的分子组成特征以草酸(C2)的浓度最高,其次是丁二酸(C4)和丙二酸(C3),与受生物质燃烧较显著的二元羧酸类SOA的分子组成是相同的.C2/总二元羧酸的浓度(TDACs)、甲基乙二醛(mGly)/乙二醛(Gly)、C2/SO42-比值的昼夜变化特征与稳定碳同位素(δ13C)的组成特征均表明济南市冬季夜晚气溶胶的氧化程度比白天深.C2及其前体物(Gly、mGly)与SO42-、相对湿度(RH)、液相水含量(LWC)与气溶胶的实际酸度(pHis)的相关性均较强,表明C2及其前体物是在液相中经酸催化氧化反应产生的.夜晚二元羧酸类化合物的δ13C值高于白天,且随着含碳量的升高二元羧酸的δ13C值随之降低.C2δ13C值随气溶胶的老化而偏正,这是由于同位素动力学效应(KIEs)导致的.  相似文献   
434.
为解析浮床水芹在不同生长阶段种植水中活性代谢物特征与差异,揭示水芹化感作用与环境微生物互作机制,对水芹种植水中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十分必要.该研究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采用LC-ESI-MS分析方法对水芹繁殖期、幼苗期、成熟期3阶段种植水中代谢物进行检测,结合多元统计和单变量统计方法筛选出主要代谢物和显著差异代谢物,并对环境修复相关代谢物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生长阶段水芹种植水中共检测到306种代谢物,13种代谢物在各时期种植水中的相对含量均超过1%,其中包括甜菜碱、硬脂酸和芥酸酰胺等参与植物抗冻、化感作用和反硝化细菌富集过程的重要代谢物.②共112种代谢物在不同时期种植水中存在显著差异,化感作用代谢物硬脂酸和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代谢物D-(-)-奎宁酸在各时期间均为显著差异代谢物.③相关性分析发现,硬脂酸、壬二酸、肉豆蔻酸、儿茶酚、3,5-二羟基苯甲酸、阿魏酸、水杨酸、咖啡酸和苯甲酸9种化感物质含量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6,P < 0.01),且在水芹幼苗期相对含量最高.研究显示,水芹种植水中存在至少23种环境修复相关代谢物,其中9种化感物质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幼苗期水芹更适于水芹提取物抑藻剂开发.   相似文献   
435.
通过采样和调研江苏省盐城市、扬州市不同程度治理的黑臭水体,分析其水质及磷赋存特征,选用对磷酸盐高效吸附的镁铝水滑石,开展了改性水滑石对黑臭水体中磷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①调研的黑臭水体中44%水样磷浓度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标准限值,易发生水华等次生灾害,控磷减磷措施十分必要;②在黑臭水体pH值范围内,pH值对改性水滑石吸附磷的影响较小,改性水滑石的磷吸附量随初始溶液中磷的浓度升高而增大,其吸附动力学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③在黑臭水体采集水样中,改性水滑石依然表现出较好的磷吸附能力,磷酸盐去除率达到了94.4%,可以有效削减黑臭水体中磷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436.
用气相色谱分析六六六、DDT是成熟的方法,一般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结果。但在分析较低含量的样品时尚存在一些容易忽略的问题,以致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就有关问题做了一些实验,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437.
438.
针对行业特点,抓住其主要环境问题,突出评价工程性,加强多学科、跨行业的横向协作,是缩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周期的关键。现就安庆石化总厂新建年产5万吨丙烯腈及5万吨年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谈点这方面的体会。安庆石化总厂是  相似文献   
439.
440.
分析了低温绝热气瓶定期检验与一般气瓶和压力容器不同的技术要点,以供其他检验机构开展此类设备的检验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