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3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156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31.
采用半干法脱硫系统与新型滤槽除尘器相结合,可有效提高系统的脱硫、除尘效率。研究了影响该技术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该技术集脱硫、除尘于一体,工艺简单,运行成本较低,尤其适用于燃煤含硫量≤1.2%的锅炉烟气的脱硫。  相似文献   
232.
采用单因素法对岷江流域国控断面的岷江大桥水体进行评价,从污染源分担率、污染物时空变化等方面解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与变化。结果表明,水体不达标的主要因子为氨氮和总磷;污染物的主要来自城镇生活污水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的不达标排放,按各个污染源占比统计,2个主要污染源对于氨氮和总磷的污染分担率分别是42.54%、35.31%;受上游来水、其他补给水源的影响,氨氮浓度集中在1~5月超标严重,在2013年4月份出现峰值,总磷在2011~2014年普遍超标严重,在2014年5月出现峰值,由于"十二五"期间治污力度的加强,2015年氨氮污染趋势得到控制,总磷浓度明显有所降低,MIKE 21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显示只要汇入支流断面均达到要求、污染负荷得到有效控制,控制单元能满足达标要求;最后从源头减排、区域综合整治、全程监管3个方面构建了使控制单元水体达标的策略。  相似文献   
233.
南京城区路面沉积物中铅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南京城区不同位置路面沉积物的粒径以及其中重金属铅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道路沉积物中粒径在0.1~0.25 mm的沉积物中铅的含量最高,沉积物中重金属铅的质量比在酸洗条件下为6.35~151.41 mg/kg,消解条件下为7.04~277.85 mg/kg,在中性水浸泡条件下未有铅检出,沉积物中铅的含量与沉积物的粒径有较大的关系,并且遵循粒径越小铅含量越高的规律。与国内其他城市路面沉积物中铅污染的研究结果相比,南京城区的路面沉积物铅污染程度中等。  相似文献   
234.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除尘器收尘效率以满足日益严格的国家排放标准,提出了电除尘器高浓度区粉尘强制收集技术.通过建立电场粉尘传输数学模型和对实测断面粉尘浓度分布曲线进行回归,分别得到了理论和实际电场粉尘浓度分布公式.结果表明,电场中粉尘浓度分布与断面位置有关.电场中每个断面上从电晕线到收尘极板质量浓度逐渐提高,极板附近存在高质量浓度粉尘区.在极板末端收尘板两侧加装等速吸风口,将极板附近的粉尘气流加以强制收集并采用袋式除尘器进行净化或循环至入口进行二级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电除尘器的收尘效率,降低极板振打引起的粉尘飞扬造成的粉尘流失.利用流函数对吸风口流场分析并根据实测的断面粉尘浓度分布可得到吸风口宽度与收尘效率的数值关系.粉尘强制收集技术是电除尘技术领域中的一项创新.采用该项技术既可以对运行中的电除尘器加以改造,又可以在电除尘器的设计中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235.
利用序批式运行方法探索低活性厌氧接种污泥对新底物的适应过程。研究发现,接种污泥经过1个批次驯化后,后续批次的甲烷产量维持稳定,说明首批次培养实现了有效的代谢调整。分析各发酵批次的pH值和产甲烷动力学参数发现,随着驯化批次的增加,接种污泥产甲烷的延迟期缩短、产甲烷速率升高,且各批次初期酸化程度降低,说明了多批次驯化促进污泥对底物的适应能力。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驯化前后微生物群落结构可知,3个批次驯化后污泥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降低。驯化筛选出以Paludibacter属(相对丰度为52.3%)和Methanosaeta属(相对丰度为72.31%)为优势菌属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236.
为研究山区河道工程扰动边坡植物群落演替规律,以石葵河生态治理工程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抽样调查法,对河道边坡植被恢复情况进行连续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态修复期内共发现105种植物,隶属38科97属,以禾本科、豆科和菊科为主;随着时间推移,功能群物种组成有明显波动,豆科植物占比下降,禾本科、菊科植物占比升高;优势物种发生改变,从初期多年生草本占绝对优势逐步向乔灌草共存的趋势演替;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呈上升趋势.针对研究区生态修复,试提出以当地优势物种胡枝子+大青+狗牙根+牛筋草+羽芒菊为主的灌草结合植物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237.
霸螨灵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报道了霸螨灵在苹果上残留动态的研究情况。霸螨灵在苹果果实中的原始沉积量1995年和1996年分别为0.470和90.761mg/kg,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5和3.5d,两年试验结果消解趋势基本一致。按推荐剂量2000倍液和高剂量1000倍液分2次和3次施药,14d后测定,霸螨灵在苹果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98mg/kg和0.132mg/kg,不超过FAO/WHO关于霸螨灵在苹果中残留限量1mg/k  相似文献   
238.
从海牙气候会议的失败看全球环境合作的障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介绍海牙气候会议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会议上产生的分歧,全球环境合作的障碍。同时,阐述了会议的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预示的中国今后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将面临的严峻挑战,并对此提出需要采取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39.
红色荒漠化雏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国际上对于荒漠化概念的新说明以及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所资助的《中国荒漠化(土地退化)防治研究》课题报告中确定的荒漠化定义,荒漠化概念的内涵包括:1)以土地退化为本质;(2)与人类活动相关联;3)以荒漠化景观为标志;4)以脆弱生态环境为背景。因此我国的荒漠化类型除了风蚀作用形成的沙质荒漠化外,还有水蚀作用形成的土质荒漠化和石质荒漠化;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区域除北方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以外,也包括南方湿润地区的红壤丘陵抠和石质山区。其中属于水蚀荒漠化和土质荒漠化的红色荒漠化就是指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在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背景下,以流水侵蚀为主导作用而形成、以地表出现劣地为标志的严重土地退化。鉴于我国南方红色荒漠化现象在我国现实存在中的客观性、全球变化中的特殊性以及在理论概念上的模糊性,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40.
大别山区是中国南北地理生态过渡带东延余脉,山地系统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和敏感易变性,识别山地生境质量的空间特征对揭示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时空驱动机制及差异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基于PLUS-InVEST以及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大别山区2000~2020年生境质量的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并对2030年土地利用和生境质量进行多情景模拟预测.2000~2020年,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50%~54%)和林地(42%~45%)为主,荒地(2%~4%)面积占比最低,大别山区耕地变化最大,面积减少2 311.45 km2,林地和建设用地次之,面积分别增加1 431.37 km2和924.52 km2,灌木和荒地的变化较小,面积分别减少7.72 km2和19.10 km2;大别山区的生境质量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中东部生境质量较高,北部和南部生境质量较差;2000~2010年生境质量均值从0.594上升到0.608,到2020年下降到0.603,生境质量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地理探测器结果表明,影响大别山区生境质量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地形起伏度、土地利用强度和海拔,NDVI的影响随着时间逐渐增强.2030年生境质量的预测结果显示,4种发展情景下,区域内整体生境质量仍然呈现下降的趋势,并且在生态保护情景下,依旧呈现降低的趋势,只是降低的速率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大别山区未来土地利用类型空间规划提供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