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5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选取2007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相关的经济指标数据,从经济发展、能源工业产值占相应省区GDP的比重等方面分析了2007年中国各省市区能耗现状,结果发现:我国经济较发达的省区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低,经济较落后的省区这两种能耗指标较高;能源工业产值占相应省区GDP的比重越大,这两种能耗指标值越大。由此建立单位GDP能耗或单位IAV能耗与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工业产值占相应省区GDP的比重三者之间的结构模型,同时基于单位GDP能耗和单位IAV能耗,分别将中国各省区分为4种类型,并构建了二维矩阵表,据此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2.
新世纪以来,世界旅游重心正在向亚太地区转移,中日国际旅游竞争更为激烈。以2000—2019年官方统计资料为依据,采用宏观分析与市场分析、实证分析与政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日国际旅游的反向性及市场翻转现象。结果发现:(1)以2013年为分界点,中日国际旅游客流量及旅游收支呈现反向性,中国旅游贸易从顺差转向逆差且逆差迅速扩大;日本旅游贸易从逆差转向顺差且顺差不断扩大;(2)从主要国际客源市场的游客流向来看,2011年起客流转向出现明显的市场翻转,来自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的远程洲际游客,从偏向前往中国转向偏向日本旅游,并且该趋势仍在加强;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洲内市场,游客流向也从偏向入境中国转向偏向日本旅游;(3)从中日两国旅游互动来看,以2015年为分界点,中国出境日本旅游客流量增大,日本入境中国客流量减少,旅游互动呈现反向性;(4)产生此种国际旅游差额变化的反向性及主要客源市场的翻转,与两国旅游产业政策及环境卫生条件、旅游服务质量有关。因此,调整旅游产业政策、改善环境与卫生条件,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将成为中国建成世界旅游强国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西安污灌土和西红柿Cu,Pb,Cd,Cr,As,Hg元素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元素在污灌土中发生了明显累积,但不同元素的累积强度不同。重金属从土壤向西红柿的迁移转化中,迁移累积率在灌土中Cd>As>Cu>Cr>Hg>Pb,而正常土中Cd>As>Hg>Cu>Cr>Pb。西红柿不同生长阶段对土壤中重金属吸收程度不同,西红柿Cu、Cd、Hg含量与土壤中该元素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4.
莱州湾东南沿岸地区海水入侵灾害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莱州湾东南沿岸地区是我国东部海水入侵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本文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近 30a来该地区海水入侵的时间变化及空间分布 ;通过比较 ,发现本区海水入侵既受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大背景制约 ,更与过量开采地下水、地面下沉密切相关 ;海水入侵对本区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等均已产生不良影响 ,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5.
从水资源消耗和CODCr排放双调控出发,利用2005年各工业部门有关统计数据,基于万元产值水资源消耗和CODCr排放强度,将40个工业部门划分为低水资源消耗-低污染工业、高水资源消耗-低污染工业和高水资源消耗-高污染工业3类.基于该分类方案,利用2001—2005年统计数据,对3类工业水资源消耗和CODCr排放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占工业生产总值30%的高水资源消耗-高污染工业,排放了接近85%的CODCr有机物;占工业生产总值40%的高水资源消耗-低污染工业,水资源消耗接近75%;而占工业生产总值30%的低水资源消耗-低污染工业,水资源消耗不到2%,CODCr的排放量也低于4%.基于该工业分类方案,建立起工业生产与水资源消耗量和CODCr排放量之间的双向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