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213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318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762.
高氟水的危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减少饮用水中含量过高的氟离子(F~-),基于介电泳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去除水体中F~-的方法,组装了介电泳装置,将介电泳技术和吸附法结合,增强了对F~-的去除效果。探讨了吸附剂种类、投加量和外加电压对于F~-去除效果的影响,并用SEM对电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对F~-具有最佳的吸附性能,其饱和吸附量为5.88 mg·g~(-1),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能够很好地描述羟基磷灰石对F~-的吸附热力学行为,说明吸附满足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羟基磷灰石投加量6 g·L~(-1),外加电压15 V),F~-去除率由单纯吸附法的67.02%提高到90.39%,达到了WHO饮用水水质标准,且无二次污染。SEM的表征结果表明,经过介电泳后,羟基磷灰石在电极上相互连接形成细长的线状结构。研究为减少高氟水中的氟离子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63.
探索了冷冻结晶工艺去除高盐高浓度模拟有机废水的影响因素,将多级冷冻工艺应用于模拟废水和实际废水。结果表明:在其他因素固定的条件下,结冰率越高,有机物去除率和脱盐率就越低;冷冻温度越低,有机物去除率和脱盐率越低;有机物去除率和脱盐率随初始盐浓度或初始COD的增大而降低;冷冻接触面积越大,有机物去除率和脱盐率越高。初始COD为8 000.0 mg·L~(-1),初始盐浓度为8 000.0 mg·L~(-1)的模拟废水在4级冷冻后,COD和含盐量分别降低至240.0 mg·L~(-1)和516.9 mg·L~(-1),去除率分别为97.0%和93.5%。初始COD为55 690.0 mg·L~(-1),初始盐浓度为54 648.9 mg·L~(-1) (以NaCl计)的实际化工废水在经过6级冷冻处理后,COD和含盐量分别降低至491.3 mg·L~(-1)和983.3 mg·L~(-1),有机物去除率为99.1%,脱盐率为98.2%,可达到市政管网的接管要求。上述研究结果为高盐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64.
以硫酸亚铁、硫酸镁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PFMS-PDMDAAC,考察了碱化度、铁镁摩尔配比、有机絮凝剂与无机絮凝剂质量比(D/FM)和废水pH等对絮凝剂絮凝性能的影响,并应用于实际印染废水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PFMS-PDMDAAC在较宽的pH范围内有着良好的脱色性能,两者复配呈现出显著的协同作用,絮凝效果明显提高。在PFMS中引入PDMDAAC后,絮凝剂的Fe(Ⅲ)的优势形态含量增加;同时絮凝剂水解产物的Zeta电位亦明显升高,电中和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765.
为探讨场地软土夹层对桥梁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效应,通过建立桥梁结构一地基基础相互作用体系动力参数化数值分析模型,采用Newmark逐步积分方法求解材料非线性的动力平衡方程,针对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桥梁结构一地基完全相互作用体系进行动力响应时程参数化分析,研究了软土夹层深度范围和厚度变化对场地滤波作用、桥台、中桩和边桩受力变形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场地软土层深度减小或厚度变薄,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双峰特征、滤波放大效应和边桩、中桩弯矩极值沿深度S型变化特征越明显,可为相关工程设计与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66.
郭莹  崔康平 《环境工程学报》2014,(10):4159-4162
模拟被三氯乙烯(TCE)污染的地下水,分别按照硫酸根和TCE质量浓度比为0.1、0.5、1.0、2.0和4.0投加硫酸盐,研究硫酸盐还原作用对TCE降解的影响,确定最适宜TCE完全还原脱氯的硫酸盐投加配比。结果表明,硫酸盐还原作用能强化TCE的降解;实验条件下,TCE的降解性能随着两者质量浓度比的增大而增强,较好的投加配比为4.0;硫酸盐还原与TCE降解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67.
可吸附生物反应墙修复地下水中BTEX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填充介质配比的基础上,考察中砂-膨润土-微生物构成的可吸附生物反应墙对模拟地下水中不同浓度BTEX(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的去除效果,并通过添加硝酸盐考察电子受体对地下水BTEX去除效率的贡献。结果表明,膨润土/中砂的最佳体积比为20∶80,此时渗透性反应墙的渗透系数为2.01×10-5m/s,有效孔隙率为16.71%。添加硝酸盐的生物反应墙对不同浓度下BTEX的去除率较为稳定,没有添加硝酸盐的对照组对BTEX的去除效果波动较大。在进水浓度分别为6、8和10 mg/L时,添加硝酸盐的生物反应墙和对照组对BETX的总去除效率分别约为94%、91%,96%、90%,97%和87%。可吸附生物反应墙对BTEX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添加硝酸盐对去除BTEX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68.
通过投加零价铁和增加微电场提高水解酸化的效果,改善混合工业废水的可生化性。实验在4个反应器中同步进行:微电场-零价铁厌氧反应器(R1)、微电场厌氧反应器(R2)、零价铁厌氧反应器(R3)及普通厌氧反应器(R4)。结果表明,微电场-零价铁对水解酸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1 h时,TOC去除率达70%,BOD5/COD由0.15增至0.41,废水的可生化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69.
生活垃圾堆肥浸提液组成及其演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堆肥浸提液与渗滤液组成相似,研究生活垃圾堆肥浸提液组成与演化特征可以为堆肥过程污染控制和堆肥质量改善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基本理化指标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生活垃圾堆肥浸提液的组成和转化特性。结果显示,在堆肥一次和二次发酵过程中,浸提液p H由5.43上升至9.24,无机阴离子无显著变化,电导率(EC)稳定在7.50m S/cm上下波动,ORP为正值,总氮从611.08 mg/L下降至177.43 mg/L,NH+4-N和NO-3-N浓度变化不明显,NO-2-N从未检出到后期达10.28 mg/L,有机氮从246.64 mg/L下降至172.52 mg/L。溶解性有有机物含量(DOC)从7 419.00 mg/L降至5 569.00 mg/L,其中的有机物发生降解和转化,生成胡敏酸和富里酸等物质。浸提液中重金属Fe、Cd、Cu、Zn、Cr、Mn、Ni和As浓度升高。通过研究发现,在堆肥中添加木屑等填料可以降低浸提液中NH+4-N的浓度,具有除臭作用,同时对p H值、EC和ORP均有调节作用,能提高堆肥的土地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770.
机动车单车扬尘浓度分布规律的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掌握汽车扬尘中PM10污染分布特征,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汽车扬尘PM10浓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车速、积尘负荷对汽车扬尘PM10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车速与扬尘运移速率成正比,且车速在20~60 km/h范围内与扬尘高度近似成线性分布;积尘负荷与汽车扬尘PM10平均浓度同比例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