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0篇
综合类   203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气候因子对靖远松叶蜂暴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AS8.2中的主成份分析法分析了1988~1997年的气象数据,研究了温度、湿度、降雨量与靖远松叶蜂发生的关系,用实验数据对统计分析结果进行了解释,并运用典型判别分析建立了非时滞和时滞预报模型,进一步研究各种气候因子的综合作用.结果表明,10月份较高的气温与较高的湿度有利于靖远松叶蜂大量结茧,为来年的暴发提供虫源;靖远松叶蜂小幼虫的死亡率与温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0.4,P=0.036),与相对湿度呈弱的线性负相关(r=-0.25,P=0.147),即7月较高的温度与较低的湿度有利于靖远松叶蜂的暴发.1991年靖远松叶蜂开始小规模暴发与1990年初霜期异常推迟有关,8月份过多或过少的降雨可能会妨碍靖远松叶蜂病毒的流行,从而有利于靖远松叶蜂大规模暴发.非时滞预报模型回代正判率为81.8%,时滞预报模型回代正判率为72.7%.典型判别函数表明,温度因子是决定靖远松叶蜂暴发的最主要气象因子.图3表4参9  相似文献   
332.
UASB反应器高温处理酒精废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θ=53±1℃条件下,采用UASB用1mo培养出颗粒污泥,到运行结束时,污泥ρ(TS)为65·0g·L-1,SVI为14.0,Umax(CH4)为603.9mL·g-1·d-1,对颗粒污泥微生物类群数量和微观结构的分析表明,颗粒污泥具有活性和结构上的高效性;反映在处理效果上,使UASB具有高效稳定的运行结果:当t(HRT)24.0~18.4h,容积负荷大于20g·L-1·d-1时,甲烷含量约60%,COD去除率约91%,出水ρ(COD)1400~2000mg·L-1,厌氧生物降解的产能和治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33.
依据实测资料及有关文献资料研究伶仃洋水文特征,主要污染物入洋负荷量与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研究表明:伶仃洋受地形,径流,潮汐等的综合作用,水动力条件十分复杂,不同水域有不同的水文特征,伶仃洋水下地形滩槽相间,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西部以径流沉积为主,东部以潮流冲刷为主,伶仃洋盐度,含沙量和主要污染物含量的分布基本与水下地形 走势相吻合,伶仃洋水环境质量变化经历了四个过程,目前水环境质量较好,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基次是活性磷,氮磷富营养问题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334.
张云美 《污染防治技术》2006,19(2):48-49,70
在调查的基础上,对扬中市湿地现状、功能、效益进行了分析,为保护市内湿地生物多样性、保证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35.
长期配施秸秆对灰漠土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采用长期不施肥、常规施化肥和长期配施秸秆(玉米秸秆或小麦秸秆)等不同施肥措施相比较的方法,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土壤养分的年际变化,以及对土壤动物、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⑴长期配施秸秆能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平均分别提高15%、48%和22%;⑵配施秸秆对土壤昆虫群落呈正向作用且贡献最大,主要增加了大型、中小型农田土壤动物的个体总数和优势类群数量,尤其是疣跳科和等节跳科动物个体数量增加近10倍;⑶土壤养分与土壤细菌、固氮菌、氨化细菌、纤维分解菌和反硝化细菌呈正相关,秸秆还田激发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类群数量,使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比对照增加15%~44%;⑷土壤养分与土壤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呈正相关,与过氧化氢酶呈负相关,秸秆还田增强土壤蔗糖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特别是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平均提高26.5%。结果表明,长期配施秸秆提高了土壤动物丰富性和微生物多样性,增加了土壤酶活性,同时生物类群和酶活性的增加也改变了土壤生态环境,加速了土壤熟化。  相似文献   
336.
广州市郊区农业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调查了广州市郊区农业土壤以及该土壤上生长的蔬菜的重金属含量情况,分析测定了Cu、Pb、Zn、Cr、Ni、Cd、As和Hg这8种重金属元素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结果表明,同种蔬菜对不同的重金属有不同的吸收能力,不同蔬菜对同种重金属的吸收能力亦有差异。即使在同一种土壤中,各种蔬菜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有很大的差别。而对于同一种蔬菜,在不同的土壤中对同一种重金属的吸收能力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337.
338.
近数十年来,五氯酚(PCP)和它的钠盐,被广泛用于除草剂、杀菌剂、农药和林木防腐剂。在我国,五氯酚也大量使用于铁道的枕木防腐,鱼池清塘,杀灭钉螺和血吸虫的尾蚴、毛蚴,以及杀灭钩虫卵、钩蚴、大肠杆菌等。1971年,Rappe和Nilsson报道,五氯酚的世界年产量超过2万吨。1975年,Erstand指出,仅在美国,每年使用的五氯酚就达到4万吨以上。对于人类和其他动物而言,五氯酚是一种  相似文献   
339.
在闽西,本地人到邻近外省速成而得来的驾驶证被不少人戏称为“饲料证”(取饲料养殖的家畜家禽长得快但价值不高之意)。 我省龙岩市所属的永定、武平等县地处闽粤赣三  相似文献   
340.
合肥地震台地下电性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介绍在合肥台地电布极区进行十字电测深的勘选测量方法,根据电测深数据反演观测场地地下介质电性结构,就多解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