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1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三峡库区21世纪气候变化的情景预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提供的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的模拟结果(IPCC AR4),通过多模式集合方法预估分析了3种排放情景(高排放SRES A2、中等排放SRES A1B和低排放SRES B1)下三峡库区21世纪气候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挑选模拟性能较好的模式进行的多模式集合对库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21世纪库区气候总体有显著变暖、变湿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变暖趋势为2.1~4.2℃/100 a,年降水增加趋势为6.1%~9.7%/100 a。就季节变化而言,冬季的变暖幅度最大,降水增加幅度最大。库区年平均气温在21世纪将持续呈上升趋势,而年降水在21世纪前期有减少趋势,在中期和后期逐渐增多。在A2、A1B和B1排放情景,21世纪后期气温分别比常年偏暖3.7、3.3和2.2℃,年降水分别比常年偏多4.4%、5.5%和3.5%。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三峡库区极端气温指数的情景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候模式诊断与比较计划(PCMDI)提供的9个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的模拟结果,通过多模式集合方法预估分析了3种排放情景(高排放A2、中等排放A1B和低排放B1)下21世纪三峡库区3种极端气温指数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21世纪三峡库区气温年较差呈震荡的趋势,主要将以增大为主。暖夜指数和热浪指数都将显著增加。整个21世纪,库区气温年较差将增加04~08℃,暖夜指数将增加133%~174%,热浪指数将增加85~133 d。分阶段来看,21世纪前期,气温年较差将增加02~06℃;暖夜指数将增加51%~73%,热浪指数将增加31~41 d;21世纪中期,气温年较差将增加04~10℃,暖夜指数将增加136%~189%,热浪指数将增加77~121 d;21世纪后期,气温年较差将增加06~14℃,暖夜指数将增加191%~289%,热浪指数将增加143~237 d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三峡库区及其周围30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温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分析了50 a来三峡库区高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过去50 a,三峡库区年均高温日数为2407 d,存在23和31 a尺度的周期振荡,于1979 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为3669 ℃,具有3 a尺度的变化周期。8月的高温日数最多且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最高。20 世纪80年代高温日数与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为负距平,在21 世纪最初10 a,高温日数显著增加,高温日平均高温气温增高。三峡库区高温日数呈峡谷多,山区和丘陵少,库区北部多、南部少的分布特点。三峡库区蓄水后高温趋势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一种改进的定义汛期降水集中期的方法对重庆主城区近百余年汛期降水集中期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集中期的重心日、雨量及其与汛期降水总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近百余年重庆主城区汛期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阶段变化显著。百余年来发生过两次突变,分别发生于1914年和1925年,分别突变为增加和减少趋势。3 a左右的周期为汛期降水的主要周期。6月为降水集中期重心日发生最多的月份,8月出现相对较少,4月上半月和10月均没有出现过。近百余年重庆主城区降水集中期雨量及其占汛期降水总量的比例表现为线性增加的趋势,它们的阶段性变化比较一致,尤其是21世纪以来近10 a显著偏多。集中期雨量与汛期降水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关系,但是在某些特殊年份上也存在差异。15 d滑动统计方法划分的集中期雨量作为一种极端气候事件,具有较强描述灾害事件的能力,但其极端特殊性可能会表现在某些特殊年份或年际间的变化中,充分认识其规律,能为诊断和预测业务提供更为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24~2011年重庆和宜昌站气温资料,分析了三峡库区近百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线性趋势、年代变化、突变和周期分析表明近88 a重庆和宜昌气温的变化特征是比较一致的,两段显著偏暖的时期分别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4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用重庆和宜昌站的平均来代表三峡库区,库区气温阶段变化与重庆、宜昌站基本一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出现的显著增温现象迟于我国1986年前后开始的普遍增温。库区各季节气温变化存在差异,4个季节最近一次增暖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或中后期。近88 a来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发生两次突变, 1947年左右突变为降温趋势; 1996年左右突变为增暖趋势。三峡库区年平均气温2~4a周期变化最为显著,4 a左右的周期1980年代后期开始显著。1920年代到1980年代存在的16~20 a的年代际周期,但能量较年际周期弱。近88 a三峡库区与全球气温变化存在较大差异,最近一次显著增暖时间比较,三峡库区比全球滞后约10 a  相似文献   
16.
从包括阴阳极、电位、偶对间距在内的材料自身因素,以及包括含氧量、温度、流动状态在内的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综述了异种结构材料电偶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目前国内外针对异种结构材料电偶腐蚀预防措施的研究现状,对比了国内外针对设计制造阶段和服役使用阶段的不同电偶腐蚀预防措施,最后指出我国在电偶腐蚀预防方面,规范、标准和措施匮乏以及存在的其他问题,并为接下来电偶腐蚀及防护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实际结构因素对异种材料电偶腐蚀的影响机理和规律,并提出典型耦接件的腐蚀防护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兰州市大气重污染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兰州市曾经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重度空气污染特征明显.根据兰州市环境保护局公布的大气污染数据及气象局的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时间序列法和相关统计方法对兰州市2002—2011年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API)大于200的大气重污染特征进行研究,并探析了其气象学成因.结果表明,静稳型重污染发生天数约占重污染发生总天数的77%,而沙尘型重污染只占23%.静稳型重污染是兰州市最主要的大气重污染类型,它往往存在PM10、SO2和NO2三种污染物同步累积的过程,持续时间长,主要发生在冬季;而沙尘型重污染持续时间短,由于外来高浓度沙尘输送的影响,PM10浓度会急剧升高,而SO2和NO2浓度则会明显下降(SO2、NO2浓度明显低于静稳型重污染),几乎都发生在春季.对它们的成因分析表明:静稳型重污染的气象学成因主要是风速小,稳定能量大,大气环境稳定度大,不利于湍流扩散,本地源污染物持续积累造成;沙尘型重污染气象学成因主要是春季气候干燥,相对湿度低,造成大风沙尘天气,给兰州市输送大量沙尘颗粒形成大气重污染.此研究结果可为兰州市大气重污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用于IPCC AR4的全球气候模式产品,验证其对三峡库区极端降水指数中雨以上日数(R10)模拟能力的基础上,对模拟能力较好的模式进行组合,同时考虑模式的偏差,预估高(A2)、中(A1B)、低(B1)3种排放情景下未来21世纪三峡库区R10的变化。不同排放情景下未来三峡库区R10的变化存在差异。与目前气候(1980~1999年)相比,未来整个21世纪(2011~2100年),A2情景下三峡库区R10平均减少1.7 d,A1B情景下平均减少0.3 d,B1情景下平均增加0.2 d,3种情景平均将减少0.6 d。21世纪初期(2011~2040年)、中期(2041~2070年)和后期(2071~2100年),A2情景下三峡库区R10减少都最多,分别平均减少2.5、1.5和1.0 d;3种情景平均分别减少1.4、0.2和0.1 d。〖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海洋真菌对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性,在纯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2+、Zn2和Cd2+对分离自北黄海沉积物中的4株海洋真菌(Acremonium sp.,Cladosporium sp.,Penicillium sp.和Tritirachium sp.)菌落生长的影响,并划分了抑制等级.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腐蚀疲劳交替环境下0Cr16Ni5Mo1不锈钢的损伤行为。方法 通过开展0Cr16Ni5Mo1不锈钢在不同腐蚀疲劳交替次数下的试验,分析腐蚀疲劳交替频率对疲劳寿命、表面形貌等的影响规律,明确其腐蚀疲劳交替损伤机理。结果 腐蚀时间一定时,0Cr16Ni5Mo1不锈钢试验件的疲劳寿命随着腐蚀疲劳交替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交替频次较低时,疲劳断裂部位主要发生在试验件表面或侧面的腐蚀损伤处;交替频次较高时,疲劳断裂部位开始内部缺陷处出现。试验件表面附着的腐蚀产物随着交替周期的进行而减少,但随着交替次数的增加,基体截面深处出现腐蚀产物。结论 0Cr16Ni5Mo1不锈钢试验件的疲劳寿命随交替次数的增加呈现指数函数规律的增长趋势。腐蚀-疲劳交替作用下,0Cr16Ni5Mo1不锈钢的表面腐蚀损伤形式主要为点蚀,裂纹主要萌生于试件表面的缺陷处,腐蚀加速了裂纹萌生的进程。交替次数的增加促进了表面和缺陷处钝化膜的生成,以及腐蚀产物在缺陷内部的堆积,从而使试验件寿命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