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73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库岸高速滑坡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滑坡的判定是滑坡治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目前尚没有统一规范的滑速计算方法,因而给高速滑坡的预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针对库岸高速滑坡发生的各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鹅公带古滑坡体的高速滑坡体危险度进行了分析评价,为库岸高速滑坡的预测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82.
以汾渭平原典型城市——咸阳为研究区域,利用地面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发布的第五代全球气候再分析资料数据集(ERA5),分析了咸阳市2018—2020年3 a采暖期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和不同污染程度下的气象条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项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因素间的相关性,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评价各气象因素对PM2.5浓度的影响程度,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气象因素对PM2.5超标风险的影响。咸阳市采暖期首要污染物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主,采暖期超标最多的污染物为PM2.5,超标天数逐年递减;PM10的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PM2.5的谷值出现在17∶00且夜晚浓度较高。颗粒物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风速、边界层高度、温度、气压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显示PM2.5浓度预测值与实测值变化趋势保持一致,预测值的波动频率比实测值大,预测准确率为51.54%;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除相对湿度外,其他气象因素对PM2.5超标情况都是保护因素,边界层高度每增高1 m,日均浓度超标风险降低0.7%;相对湿度每升高1%,日均浓度超标风险升高5.3%;温度每升高1℃,日均浓度超标风险降低19.8%;气压每升高1 hPa,日均浓度超标风险降低9.7%。以上研究结果揭示了咸阳市采暖期主要气象因素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程度,为我国北方城市今后的空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3.
以刚果红作为模拟污染物,研究了Ti O2光催化剂的使用活性、失活及再生问题.Ti O2循环使用1、2、3、4、6、8次后,刚果红脱色率依次为86.0%、83.4%、79.1%、65.1%、46.0%、18.8%;失活Ti O2采用250℃、350℃、450℃、550℃进行焙烧再生,并考察其再生效果;通过SEM、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失活前后及再生Ti O2进行表征,分别分析了光催化剂的表面形态、晶体结构、光学特性及表面物种变化.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光催化剂反复使用8次后就基本丧失活性;造成Ti O2失活的主要原因,一是Ti O2颗粒的团聚;二是刚果红降解的中间产物,如硫酸盐,硝酸盐及含碳化合物累积在Ti O2表面占据催化剂的活性位,并阻碍光子和底物到达催化剂表面,使其光催化活性逐渐降低;失活Ti O2经最适温度450℃再生后,光催化活性恢复至81.4%.  相似文献   
84.
生物质炭和秸秆配合施用对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讨生物质炭和秸秆碳输入对土壤碳构成和转化的影响,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单施生物质炭、秸秆及两者配合施入下土壤二氧化碳的释放特征以及土壤微生物碳和有机碳的变化.结果表明,秸秆有机碳在土壤中的矿化率为21.50%(2%添加水平),远大于等量生物质炭的矿化率(8.09%);施用等量(占4%土重)生物质炭和秸秆,培养200 d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4.40 g·kg~(-1)、17.40 g·kg~(-1),表明生物质炭对有机碳的提升作用大于秸秆的.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固有有机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生物质炭与秸秆配合施用促进了秸秆的矿化,对有机碳矿化影响的交互效应为正值.施用秸秆能大幅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碳,而生物质炭对土壤微生物碳影响小;秸秆和生物质炭配合也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碳,但其交互效应与培养时间、施用量等有关,可正可负.  相似文献   
85.
为获得快速启动厌氧氨氧化的最佳污泥源及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形成工艺,采用本实验室自主研发复合型CAMBR反应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膜生物反应器(MBR),分别接种厌氧颗粒污泥(R1)和絮状反硝化污泥(R2),考察不同接种污泥的厌氧氨氧化启动特征和颗粒化程度.结果表明,R1与R2反应器分别耗时45 d和60 d均成功快速启动厌氧氨氧化,其启动过程均可分为活性停滞期、活性提高期、活性稳定期3个阶段,但每个阶段氮素的去除规律略有不同,稳定运行期内,R1和R2反应器内NH_4~+-N和NO-2-N的平均去除率均高达95%以上;此外,R1反应器中形成了直径0.8~1.6mm为主的厌氧氨氧化红色颗粒污泥,R2反应器则以不规则块状和絮状为主,颗粒化程度较低,两个反应器内均可观察到红色颗粒污泥上浮现象;稳定运行期内NH_4~+-N、NO-2-N和NO_3~--N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表明:R1反应器内可能存在着硝酸盐型厌氧氨氧化,致使NH_4~+-N过量转化,R2反应器内则为典型亚硝酸盐型厌氧氨氧化.  相似文献   
86.
土霉素和金霉素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黑土和褐土两种典型东北地区土壤为吸附体,采用批平衡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四环素类抗生素(TCs)——土霉素(OTC)和金霉素(CTC)在褐土和黑土的吸附和解吸行为。结果表明:OTC和CTC都表现出较强的吸附性,且TCs在黑土上的吸附效果优于褐土。TCs在褐土和黑土上的吸附等温线均能较好地与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方程相拟合,且Freundlich方程(R~2=0.994)拟合效果优于Langmuir方程(R~2=0.989)。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吸附过程是一个由迅速扩散和缓慢扩散组成的双速过程。CTC在褐土和黑土中属于"L型"等温吸附线;OTC在褐土和黑土中属于"S型"等温吸附线,表现出"协同吸附"的特点。OTC在黑土中吸附速率最快,解吸性最好,所以在黑土中具有更强的迁移性,对环境存在着更大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87.
88.
集体土地登记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保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促进集体土地流转和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登记效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重庆市江北区鱼嘴镇双溪村,从农地规模经营、农地融资与农民转市民三方面分析集体土地登记如何促进其统筹城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9.
流域环境治理作为区域性复杂公共问题,如何避免“公地悲剧”?流域环境公共问题契约治理方式应是可行选择,实践中也在积极尝试。通过对渝湘黔界河清水江水污染契约治理过程进行观察,发现其存在签署的协议法律基础不坚实、没有专门的流域协议管理机构、缺乏系统的保障执行制度和机制、纠纷解决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最后从文本优化、机构建设与机制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流域环境问题契约治理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90.
上市公司高管态度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会产生重要影响。为充分了解企业高管如何看待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过程中涉及的环境信息沟通、披露制度、能力建设等多方面问题,本文对涉及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16家上市公司高管进行访谈调研。研究发现,多数高管视社会第三方机构对企业的环境信息需求为较大的潜在风险,非强制是上市公司环境信息选择性披露的主要原因,企业重视环保投资但信息公开能力建设不足,环境信息公开对企业价值影响较弱。本文提出编写环境信息公开指南及实施细则,提升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能力建设,拓展政府和社会组织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奖励形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