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76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11.
采用通常分析无机阴离子时的YSA阴离子分离柱,使用四硼酸钠淋洗液,可对降水中的甲酸、乙酸、F-等离子同时进行分析.其它无机阴离子不干扰测定.本方法可测定浓度为ppm或PPb级的有机酸,变异系数在2.3%以下,精密度良好.  相似文献   
112.
由于现代建筑的密闭性和化学品的广泛使用而引起的室内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应从建筑总体规划、城市微气候改善等方面人手,将建筑科学与环境科学和生态学有机结合起来,做出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设计.室内装修中应选用绿色环保型材料,减少劣质材料对人体的长期危害;在厨房的灶具位置设计中应考虑提高排油烟的效率;衣橱不应设计在卧室内避免衣物杀虫剂对人体的慢性毒害;合理使用家用电器,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使用中央空调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受春季沙尘暴和冬季重污染的影响,应在新建住宅中安装向室内输送新鲜空气的净化装置;在建筑工程或室内装修完工后,应进行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验收.  相似文献   
113.
城市小区气象与污染扩散数值模式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一个城市小区尺度模式。该模式为三维非静力高分辨,取κ-ε湍流闭合方案。除考虑空气动力学作用外,引入了作为城市特征的街区建筑物布局及其高度、朝向和对短波辐射的遮蔽以及不同地表利用类型等特征影响,用强迫-恢复法计算地面温度,同时加入了污染物平流扩散方程。模式经专门布置的实测资料验证并用其模拟了北京一个小区中的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扩散特征。结果表明:模式能够较合理的地反映由于建筑物遮蔽造成的温度差异以及不同下垫面上的温度变化;能够较好地模拟实际气象条件下的气象要素场特征和不同建筑物布局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气象要素场特征,风场与观测比较一致;NOx浓度的模拟基本上反映了小区整体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趋势和特征,与观测值有一定的可比性;模式对不同城市小区可有良好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14.
钟天昊  吕梦瑶  张宁  陈燕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2):4390-4399
本文针对上海2017年夏季的一次臭氧污染过程,利用WRF-Chem模式模拟了海风环流在臭氧输送、聚集和消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白天的海风在沿海区域对500 m高度以下的近地面大气起到清洁作用,但海风环流上支离岸气流也会将海风辐合带的高浓度臭氧输送回到近海的边界层中上部,同时,海风环流和热岛环流的加强效应有助于臭氧前体物(VOC和NO2)在辐合带和近海边界层中上部的聚集,从而加快生成臭氧的光化学反应,进一步地加剧臭氧高值区的臭氧污染.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敏感性实验分析了城市化和海温的贡献.结果发现,城市化会加重上海地区边界层上部的臭氧污染,白天城市热岛环流对海风环流存在正向叠加作用,增强近地面的向岸风;而海温升高会削弱海风,对臭氧的分布产生很大的影响,进一步证明海风环流在臭氧分布的变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5.
兰州城关区冬春季PM10的化学组分和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正辉  邵龙义  张宁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12):164-168,177
为了解兰州市城关区冬春季PM10的来源,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了PM10中全样和水溶性Ti、V、Cr、Cd、Mn、Cu、Zn、As、Se、Sb、Pb、Ba、Mg 、Al和Fe元素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关区冬春季PM10中这些全样和水溶性元素的总浓度均表现为冬季高于春季,且除部分地壳元素(Al...  相似文献   
116.
某医院采用生物法(接触氧化或膜生物反应器)、2级过滤、CIO2消毒处理污水。运行时采用生物接触氧化+CIO2联合工艺,出水的主要污染指标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CB18466—2005)的要求。系统同时提供了2套中水处理工艺:①生物接触氧化+膜生物反应器+CIO2消毒工艺;②生物接触氧化+砂滤+活性炭过滤+CIO2消毒工艺。经过2工艺处理后,出水均可满足《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的要求。工程的长期运行效果表明,该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率较高,出水水质稳定,且操作方式灵活,运行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17.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系统中二英的生成与质量平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一机械炉排式垃圾焚烧炉,调查了2种工况条件下二(噁)英(PCDD/F)在烟气、飞灰和底灰中的分布,并且计算了PCDD/F的质量平衡.在锅炉出口,工况1(RUNl)和工况2(RUN2)条件下烟气中PCDD/F的含量分别为2.602 ng·m-3和1.236ng·m-3.在酸气中和塔(SDS)和旋风除尘器(CP),PCDD/F有一明显的低温生成机制(260~180℃).与锅炉出口烟气相比,RUN1和RUN2条件下的CP出口烟气PCDD/F总量分别增加了82.2%和17.6%,并且增加的PCDDIF主要分布于PCDF.在布袋除尘器(BF)部分,约90%的PCDD/F被捕获进入BF灰.锅炉灰、CP灰、BF灰和各部分烟气中PCDD/F同系物的分布模式大致相同.高的烟气O2含量导致了较多的PCDD/F生成,但烟气中PCDD/F同系物的分布模式并不随O2含量的变化而改变.以四氯~八氯取代PCDD/F总量计算,RUN1条件下生成的PCDD/F分别有10.4%、3.2%、9.3%、64.1%和13.0%分配进入底灰、锅炉灰、CP灰、BF灰和排放到空气中的烟气,相应的值对于RUN2分别为8.6%、8.0%、9.4%、66.7%和7.3%.  相似文献   
118.
基于TM影像的兰州市热岛效应及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热岛效应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采用2007年的TM遥感影像,分析了兰州市热岛效应热场强度的分布规律,并应用灰色模型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兰州市热岛效应明显且稳定存在,热岛中心主要分布在城关区、七里河区人口密度大以及西固区工业聚集的地方;植被和水体有减弱热岛效应的作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人为因素对兰州城市热岛强度效应的影响相对突出;其次,在气象因子中,风速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和加重也起到重要的作用。灰色预测结果表明:兰州市热岛强度将会持续波动上升,2012年将达到3.826℃。  相似文献   
119.
在天然状态下砂土中常含有粉粒或黏粒。采用人工配比砂土与硅粉的方法,进行了不同密实度和不同围压下的弯曲元试验,通过对比剪切波输出信号,重点分析了激振频率以及含粉量对波形特征的影响,获得了可靠的剪切波传播时间确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在低频激振条件下,粉质砂土输出波近场效应明显;在高频条件下,第一类P波出现,其振幅与试样的含粉量相关,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发现采用初达波方法判断剪切波的传播时间比较可靠;(2)在相同的孔隙比和围压下,随着含粉量由0增加到30%,试样的剪切波速逐渐减小;(3)基于临界状态土力学理论,提出了计算粉质砂土剪切波速的多参数归一化模型,与传统方法相比,模型中各拟合参数不受含粉量影响,计算过程更简便。  相似文献   
120.
为提高中国农业水资源管理效率, 实现灌溉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农田水利管理是实现农业节水用水的必要手段。论文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农田水利管理技术效率进行了评估, 运用线性非效率模型和Logistic模型分析了农户参与性机制对农田水利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 中国农田水利管理技术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地理特征不同地区, 实行不同的农户参与性机制, 农田水利技术效率会有较大差异。扩大农田水利非集体产权结构、 建立用水收费制度和提高农户参与式管理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结果对建立不同地区符合实际情况的农户参与式管理模式, 促进中国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