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3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综述了废弃耐火材料再生利用的情况,主要介绍了国内对废弃镁铬砖、废弃镁碳砖、废弃铝镁碳砖、废弃镁钙砖、废弃滑板砖、废弃鱼雷罐砖等的再生利用研究成果与再生耐火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再生耐火材料的性能可以达到新产品水平.对废弃耐火材料的再生利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既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展望了废弃耐火材料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油漆的多样化,在喷涂过程中产生的过喷漆废水中含有的油漆种类也随之增加和变化。在众多的试剂产品中,寻找出有效的处理过喷漆废水的药剂,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使实验结论等同于实际运行结果,经过多种模拟实验和实际运行的对比,总结出了适合现场简易操作的实验方法,可有效提前预料实际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3.
生物活性炭去除水中挥发性苯系物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巍  丁伟杰  应维琪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2):1965-1971
采用连续流生物活性炭(BAC)工艺处理水中挥发性苯系物(BTEX,包括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评价进水负荷、活性炭炭型等因素对于BAC处理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40d的处理时间内,除苯之外,其余BTEX的BAC出水中均未检出苯系物(进水为6mg/L).为了检验BAC在高BTEX负荷情况时的处理效果,将进水浓度设定为19~32mg/L左右,在EBCT为1.2min条件下同样只有苯的出水浓度上升至10mg/L(C/Cin为0.45),然后略有下降,最终保持在5~10mg/L(C/Cin为0.3以下),其余苯系物出水浓度均一直保持小于5mg/L.这表明BAC可以有效地处理高负荷BTEX(8.68~12.9kgTOC/(m3·d))的进水.生物活性炭对于活性炭吸附容量的恢复有比较明显的作用,煤质炭和椰壳炭的生物再生效率分别为53.6%和26.6%,煤质炭再生效率高的原因可能是其具备更多的大型中孔和大孔.  相似文献   
4.
采用污水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了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及前后广东省某市生活污水中两种典型精神药物甲基苯丙胺和氯胺酮的赋存特征及其变化情况,并运用手机信令数据分析人口总数、结构特征及其变动规律,进而将两者结合分析了疫情期间及前后两种药物的消费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疫情期间该市实际人口相对于疫情前下降了约45%,两种药物总消费量相对于疫情前下降了约75%.总消费量的显著下降很大程度是由疫情期间实际人口下降造成的.实际上,疫情期间该市甲基苯丙胺和氯胺酮的人均消费水平相对于疫情前下降不到50%.考虑到疫情期间严格的管控措施,这一下降幅度说明这两种精神类药物滥用极其顽固;而疫情后两种药物的消费量及在环境中的浓度又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进一步证明了精神类药物滥用的顽固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用统计的方法 ,分析影响北京市居民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而付费的支付意愿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对被调查者支付意愿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家庭收入 ,其次是年龄、家庭人口数和教育水平。其中 ,收入和教育水平对支付意愿的影响为正 ,年龄和家庭人口数的影响为负。对调查范围内八个行政区被调查者的支付意愿均值比较显示 ,这八个区居民的支付意愿没有显著性差异。本文的结论是 ,提高收入水平和环境意识水平 ,是提高公众为改善环境质量而付费的支付意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组件式GIS的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基于组件式GIS技术建立城市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概述了组件式GIS的技术特点 ,结合当前城市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要求 ,利用该技术从系统结构、系统功能、数据库结构等方面完成城市重大危险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了反映城市重大危险源数据的图层的建立以及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分级功能 ,并提出了危险源的专题图分析和危险事故分析方法 ,完成了城市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太湖水质指标相关性与富营养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为研究太湖第一阶段治理水质富营养化的特征,根据1999年10月采样数据,对总磷、总氮等与富营养化相关的水质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透明度与叶绿素a之间并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而在聚类图中,悬浮物与总磷、总氮显示出密切关系。指出农村面源仍是太湖中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应用GIS分析太湖水质的污染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空间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门技术,不但在地学方面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而且在环境部门也越来越显出其优势性。以水质采样监测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应用GIS工具,对太湖水质的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此进行解释提出了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2017年对西湖9个点位的底栖动物进行季度调查,共采集到3门7纲25种底栖动物。底栖动物年均密度为280.3个/m~2,主要类别为水生昆虫、寡毛类、软体动物,优势种为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和圆田螺(Cipangopaludina)。空间分布上,不同湖区的底栖动物组成存在不同,在主湖区(少年宫、外湖心)底栖动物主要为水生昆虫,摇蚊幼虫为绝对优势种,而湖西区(西里湖、茅家埠、金沙港、乌龟潭、浴鹄湾)底栖动物主要为软体动物。季节变化上,底栖动物密度分布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寡毛类全年采样出现频次较低,作为耐污染种,这表明西湖水环境质量变好。西湖的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H’)年均值为1.27,西湖水质为轻污染,其中茅家埠、金沙港和乌龟潭点位H’较高,与所在湖区生长大量沉水植物,生境更加稳定有关。H’与加权营养状态指数(TLI(∑))在对西湖个别点位水质评价结果上存在差异,鉴于西湖底栖动物生境易受外界影响导致群落波动较大,因此认为TLI(∑)的评价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因其脱硝效率高、运行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燃煤电厂等企业的烟气脱硝。催化剂是SCR技术的核心,SCR催化剂的中毒失活导致废SCR催化剂的产生量越发增多,而碱(土)金属是引起SCR催化剂中毒失活的主要因素。详细总结了碱金属(K、Na)和碱土金属(Ca、Mg)导致SCR催化剂中毒的机理及其各相应化合物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提高新鲜催化剂抗碱(土)金属中毒的措施和碱金属中毒催化剂的改性再生,为延长SCR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进而减少废SCR催化剂的产生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