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0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7篇 |
综合类 | 45篇 |
基础理论 | 8篇 |
污染及防治 | 13篇 |
评价与监测 | 2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灾害及防治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造纸废水厌氧出水中钙离子浓度高,容易引起后续活性污泥好氧曝气系统钙化,造成生化处理能力下降.本文利用富含产脲酶菌的驯化污泥对模拟厌氧出水进行生物矿化除钙.在序批式反应器中接种驯化污泥,在一定尿素浓度下研究除钙过程,并考察曝气对除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尿素投加量为0.5 g·L-1时,不曝气条件下钙和有机物去除率分别达到50%和35%左右;曝气有利于吹脱二氧化碳,当曝气量为0.2 L·min-1时,钙离子和有机物去除率均上升至80%左右,而持续提高曝气量无法进一步提高有机物去除率.综合运行成本和处理要求,曝气辅助生物矿化可以有效去除造纸废水厌氧出水中的溶解性钙离子.通过基因组测序发现驯化污泥中产脲酶功能菌主要来自厚壁菌门,特别是芽孢杆菌纲中的热杆菌属. 相似文献
73.
针对造纸废水好氧处理中钙离子(Ca2+)浓度过高影响生化过程和后续膜处理的问题,在实验室模拟废水曝气,研究Ca2+存在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对厌氧出水进行曝气实验,探究曝气量对钙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表征造纸废水液相中Ca2+浓度和固相污泥中钙的形态,探究造纸废水曝气池中钙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发现:Ca2+的存在会影响活性污泥的活性,进而导致曝气过程中COD的去除率从71.76%降至36.94%;厌氧出水曝气初始阶段内曝气量越大,Ca2+的去除率越高;Ca2+浓度从厌氧出水到二沉池出水过程中逐渐下降,从游离态转变为CaCO3的结合态而除去. 相似文献
74.
太原市河道沉积物重金属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太原市区8条河道的沉积物,对其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Cd、Cr、Zn、Cu、Ni、Pb的5种形态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沉积物中Ni、Zn、Cr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各种元素的残渣晶格结合态含量均较多,除此外Cd、Zn、Ni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物与硫化物结合态存在,Cu、Pb、Cr主要以有机物与硫化物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存在,只是所占比例不同。Zn与Ni的生物迁移指数较大,是本地区河道重金属污染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5.
76.
77.
海岛微电网设备运行在典型的"高温、高湿和高盐"环境中,设备运行环境较为恶劣,给电网设备的生产运行带来了较大难度。本研究针对广东省某典型"高温、高湿、高盐"环境海岛微电网开展为期1年的环境条件监测,全面分析海岛微电网环境温湿度、污染物分布和变化规律。通过开展金属材料自然大气暴晒试验和电气设备微腐蚀环境监测,评定了室外和电气设备的环境等级。通过对电气设备的室内自然暴露试验与人工加速试验的对比研究,讨论了微电网材料和零部件腐蚀失效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海岛微电网设备的防腐解决方案,为海岛微电网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78.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各阶段的运行方式、污泥性能参数、在线控制等对处理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对全球生态系统碳平衡具有显著影响.为揭示土壤碳库空间分布的潜在主控因子并为今后建立碳库空间分布模型提供依据,利用地理探测器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因子(气温、降水量、DEM、NDVI、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人口密度)进行空间分异性探测和定量归因.结果表明:自然... 相似文献
80.
针对京广高速铁路,研究基于安全行车的夕发朝至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问题。结合目前已有研究成果,对单线行车、转线2次、转线1次、等线运行四种开行模式适应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分析列车运行径路,在安全行车、运行时间与停站要求的约束下,确定列车开行模式,以最佳旅行时间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得出优化的夕发朝至列车开行方案。根据开行方案和现有运营经验分析列车运行条件,提出高速线采用(8~10)min追踪间隔,既有线采用(10~12)min追踪间隔,速度系数为0.8,以最大化利用通过能力为目标,编制符合实际条件的列车开行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