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15篇
基础理论   2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研究贵阳市大气臭氧的光化学生成特征,于2016年选取大气臭氧浓度较高的时段,在城区和郊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对贵阳非甲烷烃类的环境浓度进行了观测.并利用基于观测的光化学模型分析了贵阳近地面大气臭氧生成的典型光化学过程和敏感性.通过在臭氧浓度较高时段,对比分析城区和郊区臭氧和臭氧前体物、模拟的主要自由基和光化学链反应终止产物的变化特征,发现贵阳城区与郊区的臭氧生成特征不同.通过分析臭氧主要前体物的相对增量反应活性,进一步发现城区臭氧生成主要受VOCs控制,郊区主要受NOx控制.控制人为源的烯烃和芳香烃对于控制城区臭氧污染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汞污染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重庆市区汞污染状况,2004年9~11月,同步观测了重庆市近郊铁山坪小流域(TSP)和观音桥(GYQ)两个区域的全沉降、穿透水、地表径流和土壤中的总汞含量,估算了小流域中汞的输入输出通量,分析了城区和郊区的大气汞沉降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汞污染。在TSP,湿沉降是汞输入的主要方式,也就是说,在TSP,细颗粒是大气汞的主要来源,表层土则是大气汞的一个主要的汇。GYQ区域的汞污染比TSP相对严重。在GYQ,除了湿沉降以外,干沉降是汞来源的重要形式,表明在GYQ,粗颗粒可能对大气汞有很大的贡献。因此,本地源的排放对城区的影响比对郊区的影响大,尤其是城区火电站附近的土壤样品比郊区土壤的汞含量高很多,说明火电站是大气汞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 2 99± 2K温度下 ,以甲醇为参照物 ,采用相对速率方法得到了几种醇与OH自由基在气相中的反应速率常数 ,这些速率常数分别为 (单位为 :10 5m3·mol-1·s-1) :乙醇k1=17 6 ,正丙醇k2 =35 2 ,2 丙醇k3=31 2 ,正丁醇k4 =48 2 ,2 甲基—1 丙醇k5=6 2 0 ,2 甲基— 2 丙醇k6=5 36 ,正戊醇k7=5 1 4,3 甲基— 1 丁醇k8=6 8 6 .其中 2 甲基— 1 丙醇的速率常数在本文中是首次报道 .根据各自的反应速率常数计算得到它们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分别为 :τ1=95 1h ,τ2 =47 5h ,τ3=5 3 6h ,τ4 =34 7h ,τ5=2 7 0h ,τ6=312h ,τ7=32 6h ,τ8=2 4 4h .  相似文献   
14.
在(298±3)K的温度下,采用相对速率法测得了3-甲基丁酮与OH自由基在气相中的反应速率常数:k=(2·6±0·4)×10~(-12)cm~3·molecule~(-1)·s~(-1).该结果与根据结构活性法估算的结果相一致.实验中还测定了该反应的主要产物:丙酮、甲醛和过氧乙酰基硝酸酯(PAN),讨论了该气体在NOx存在下与OH自由基反应的机理.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讨论了3-甲基丁酮对对流层臭氧浓度的影响:3-甲基丁酮在大气对流层中的氧化反应活性不高,它的主要氧化产物丙酮同样具有低的反应活性.因此,3-甲基丁酮对大气中臭氧生成的贡献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银川都市圈的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和工业区两类典型站点的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日变化特征,并通过臭氧生成潜势(OFP)对其生成臭氧潜力进行了评估,此外,基于观测的光化学模型(OBM模型)分析了银川都市圈臭氧生成对前体物的敏感性.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银川都市圈臭氧呈单峰型日变化,其中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采样点峰值出现在16:00—18:00,臭氧日最高小时浓度范围为131—200μg·m-3;工业区采样点峰值出现在14:00—17:00,臭氧日最高小时浓度范围为155—186μg·m-3.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采样点和工业区采样点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日变化浓度均呈现出早晚高、日间低的趋势,最大浓度分别为28.70×10-9、165.84×10-9.烯烃对两个采样点臭氧生成潜势均有较大贡献,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和工业区采样点的贡献率分别为21.58%—67.59%和57.42%—89.73%.银川都市圈大气臭氧生成速率对VOCs中的烯烃和芳香烃的增量变化最为敏感,对CO以...  相似文献   
16.
室内空气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微小环境结合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在北京市区的初步调查为例,选择了几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甲醛、氡、苯和甲苯作为检测评价的对象,评价了北京市居民的各污染物的暴露,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其对北京市居民所产生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结果表明,大部分暴露量源于室内环境;对于非致癌风险,在非新装修环境中。除苯之外,各年龄层次人群对各种污染物的危害商值均〈1,基本不对人体构成危害,苯的危害商值都〉1,可能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在新装修的环境中,甲醛、苯和甲苯的危害商值明显高于非新装修的环境,甲醛和苯的危害商值都〉1,特别是对学龄前儿童危害更大。评价结果还表明,对于致癌风险,北京市区居民来自甲醛和苯的风险值都超出安全值范围(10^-4~10^-6),氡对吸烟人群的致癌风险远大于非吸烟人群,每年因氡、甲醛和苯而产生的癌症病例约为285人,共占北京市区每年新增癌症病例的1,57%。室内污染特别是因装修引起的室内污染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不同区域大气气溶胶粒子中水溶性离子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北京市两个区域同时采集不同粒径的气溶胶粒子,利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样品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研究发现,城乡结合带采集的总水溶性离子浓度比郊区高.两地水溶性离子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SO4^2-浓度冬季最高,而夏季许多离子浓度普遍较低,NO3^-质量中值直径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不同.Na^ 浓度受地表植被影响较大.两地NO3^-,SO4^2-,NH4^ ,K^ 四种离子间的相关系数很好,可能是因为这些离子的来源相似.  相似文献   
18.
光离子色谱在室内空气苯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GC-PID和GC-FID两种方法分析了室内空气中的苯,实验表明,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运用GC-PID方法,分析北京市一些室内空气中的苯,结果表明,装修对室内空气中苯的浓度影响较大,特别是装修不到一年的办公室,其空气中苯的浓度超标率最高,达到30.3%.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环形扩散管采集环境空气中气态多环芳烃的方法,采用平行实验分别比较了不同涂渍介质和不同吸附树脂对采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正己烷作为涂渍介质、以XAD-2吸附树脂作为吸附剂涂渍的环形扩散管在二级串联使用的情况下,目标化合物的采样效率在92.21%-99.14%之间,采样效率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18%-2.2%之间,采样效率高且稳定,可满足不同环境下采样的要求.在采样体积为13.7m3的情况下,多环芳烃的检出限为2.06ng·m-3.利用该方法对北京市城区环境空气中气态多环芳烃的浓度进行了测定,春季和夏季气态多环芳烃的总浓度在498.29-1054.66ng·m-3之间,其中二环和三环的芳烃占优势,有一定量的四环芳烃,但高环数芳烃基本无检出.  相似文献   
20.
马伟  王章玮  郭佳  张晓山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1):3593-3599
在威海市两个采样点用苏码罐采集了全空气样品,利用三级冷阱预浓缩-GC/MS方法离线测定了空气样品中109种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使用基于观测的MCM机理大气化学模式(OBM-MCM)分析了大气臭氧生成对VOCs组分的敏感性及本地生成过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两个采样点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平均浓度分别为27.84×10~(-9)和17.85×10~(-9),对TVOCs贡献最大的均是烷烃.模拟分析表明,大气臭氧生成与前体物的控制关系存在空间差异性,在一个观测点受VOCs控制,而在另一个观测点受NO_x和VOCs共同控制;模拟结果还表明,臭氧生成对活性烃类最为敏感,但是,含氧有机物、卤代烃和高碳烷烃对臭氧生成的影响和贡献也不可忽视;此外,计算了日平均臭氧净生成速率P(O_3)_(net),分别为6.41×10~(-9) h~(-1)和3.22×10~(-9) h~(-1),臭氧的本地生成过程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