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2篇
安全科学   5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240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本文以贵州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了当代大学生对科技创新竞赛的认识程度,对科技创新竞赛的兴趣度,以及对科技创新竞赛的观点;并从学生的角度调查分析了限制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调动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积极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2.
垃圾渗滤液膜过滤浓缩液含盐量高,色度和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采用批式试验,以Ti/RuO2-IrO2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对垃圾渗滤液膜过滤浓缩液进行电化学氧化处理,研究电解时间、电流密度和极板间距对浓缩液色度、COD、氨氮去除率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6 A/dm2,电解3 h时,色度去除率达94%,出水色度为15倍;电解5 h,氨氮去除率为99.67%,出水氨氮为1.4 mg/L;电解6 h,COD去除率为60.43%,出水COD浓度为1156 mg/L。以Ti/RuO2-IrO2为阳极电化学氧化技术对垃圾浓缩液色度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适宜的电流密度和极板间距分别为6 A/dm2和4 cm。  相似文献   
103.
为了研究污泥复配土作为填埋场封场覆盖土对观赏类植被生长和土壤土质的影响,将60%含水率的脱水污泥与营养土等比例混合后作为填埋场封场覆盖层,在百亩范围内试种植矮生美人蕉和细叶芒草等观赏类植物,在8个月内监测其生长和土质变化情况。发现污泥复配土对观赏类植物有一定的胁迫作用,污泥复配土种植的矮生美人蕉植株尺寸不到纯营养土种植的2/3,但不影响其正常繁殖;污泥以一定比例掺杂能提高覆盖土的保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相比纯营养土,污泥复配土半年时间内失水减少50%,无侧限抗压强度无明显下降;细叶芒草的绿化美观效果虽不及矮生美人蕉,但枯萎缓慢,布绿时间较长;夏季高温对观赏类植物生长造成一定抑制,但不致命,冬季低温会造成致命冻害。  相似文献   
104.
105.
松花江干流洪水预测和影响评估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历史数据,分析了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水位变化的历史规律和典型洪水年洪水的成因,计算和分析了其与松花江、嫩江、二松流域面雨量的相关性,统计和分析了其与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等的关系.利用方差周期和均生函数方法,建立了2004-2013年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及松花江、嫩江、二松流域面雨量的预测方法,并进行了预测,建立了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最高水位趋势的综合预测方法,得出了2004-2013年的预测值.提出了相应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6.
绝热加速量热仪在化工生产热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热危险性分析仪器--绝热加速量热仪的设计原理和内部结构,运行模式以及所能获得的温度、压力和最大温升速率时间等数据类型.并通过阐述其在化学动力学研究、自加速分解温度的计算、化学工艺安全性分析和化学工艺过程开发以及热爆炸事故原因调查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绝热加速量热仪在化工生产危险评价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相似文献   
107.
药物抗生素(PA)残留物普遍存在于土壤和水环境中;因受去除效率及可产生致癌副产物的制约,目前的生物或光化学降解方法难以有效去除PA,且金属离子与PA的吸附/络合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用FeCl3从水溶液中去除两种PA—盐酸左氧氟沙星(LH)和盐酸坦索罗辛(TH);发现pH=7.5~8.5时,铁以Fe-PA沉淀物(Fe-PAp)形式将PA从水溶液中分离;连续沉淀5次后,90.3%的LH和87.5%TH被去除;分析LH、TH和Fe-PAp的波峰特征,发现:1)LH和TH主要红外峰:3 433和3 329 cm-1(羧酸OH和NH2)、1 676 cm-1(-COO-)、1 467 cm-1(脂肪族C-H)和1 022 cm-1(-S=O),2)Fe-PAp中前述红外峰强度下降或完全消失。通过化学键分析表明:在Fe-PAp形成过程中,电子从PA内各种官能团转移到Fe3+的空d轨道,形成π-d电子键系统。FeCl3...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利用NCEP再分析气象资料和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对2007年云南主要致灾雷电过程进行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尽管雷电活动和导致的雷击灾害的地域差异较大,但频繁的雷电活动是导致雷击灾害的主要原因;云南雷电活动区域与高CAPE区域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雷电一般发生在CAPE≥200J/kg的区域内,另外上升下沉气流之间形成的稳定垂直环流、倾斜深厚上升气流以及中低层上升气流、高层下沉气流的大气垂直结构非常利于云南雷电形成和雷击灾害事件发生,雷电易发区域从低层到高层垂直速度小于-1.0hPa/s,并且对流有效位能越大、上升运动越强烈,越有利于雷电产生和雷击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宏观检查、化学分析、金相分析、硬度分析、断口分析等手段对一起氧气瓶爆炸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该爆炸事故为化学爆炸,气焊操作过程中的不当操作造成可燃气体及明火倒流入氧气瓶,进而发生爆炸。最后提出避免类似事故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0.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Zn O/膨润土复合光催化剂,用XRD和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光催化降解甲基橙为探针反应,研究了焙烧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溶液p H值及光照条件等因素对光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u-Zn O/膨润土中,Zn O主要为六方晶系结构,掺杂的Cu2+可能进入Zn O晶格取代了部分Zn2+,Zn O中的部分Zn2+进入了膨润土层间,置换出了部分Al3+,实现了与膨润土的复合。其中,550℃焙烧的Cu-Zn O/膨润土光催化性能最好,当催化剂投加量为1.5 g/L、紫外光照120 min、溶液p H值为6时,该催化剂对20 mg/L甲基橙的降解率高达99.25%。Cu的掺入拓宽了Zn O光谱响应范围,使得该催化剂在可见光或太阳光照下也表现出优良的光催化活性。此外,该催化剂沉降性好,易于回收,且再生回用5次后仍保持良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