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7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166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91.
活性半焦(炭)脱硫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炭化条件(炭化温度、炭化时间)和活化条件(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以及水蒸汽流量)下制取活性半焦。用碘吸附值和硫容表征了活性半焦的微孔结构及其脱硫能力,考察了制备条件对活性半焦微孔及其脱硫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了脱硫能力与活性半焦微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92.
推广绿色建筑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还可以改善居住环境、减少污染、减少能源消耗等,同时还可以提高居住的安全性,有利于居民的健康生活。推广绿色建筑有助于我国尽早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文章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前景及对策。  相似文献   
293.
鱼贝植物组合对上海白莲泾生态修复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鱼、贝、植物组合成3种浮岛生态系统,对上海市黄浦江支流白莲泾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效果明显。结果表明:银纹金线蒲+鲢鳙鱼+三角帆蚌组合对总氮去除率60.7%,总磷去除率43.7%,高锰酸盐去除率35.0%,叶绿素-a降低38.2%;血草+鲢鳙鱼+三角帆蚌组合对总氮去除率55.2%,总磷去除率37.2%,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42.5%,叶绿素-a降低44.3%;菖蒲+鲢鳙鱼+三角帆蚌组合对总氮去除率55.1%,总磷去除率29.7%,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28.3%,叶绿素-a降低26.0%。总体上,3种浮岛生态系统能将水体总磷从Ⅲ类达到至Ⅱ类;总氮从劣Ⅴ类达到至Ⅳ类;高锰酸盐指数从Ⅳ类达到至Ⅲ类。鱼、贝、植物组合的浮岛生态系统生态效应优于单一生物因子的生态效应,该系统内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生长良好,生态景观性明显。  相似文献   
294.
随着环境与能源等矛盾问题的日益突出,研究和开发可生物降解材料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极为有效地途径,引起许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作为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新型材料,在环保领域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本文概述了近些年来,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在环境方面的研究状况。结合污水处理生物反硝化工艺,展望了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在水环境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95.
从应急演练的准备、实施到效果评价的环节中,对管道施工单位开展应急演练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以帮助施工单位更加有效开展应急演练,提高演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96.
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环境对策--以苏州西部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市"一体两翼,东园西区、古城居中"的总体格局以及周边地区"四角山水"的生态屏障,是苏州城市发展空间生态优化、整合的重要特色。针对苏州市新一轮发展将城市空间西扩至沿太湖地区,建设现代化的湖滨新城导致景观破碎,生态"绿肺"功能受损及太湖水源保护的胁迫,提出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维护"四角山水"整体性、引导空间有序扩展、产业生态化及法规约束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97.
半干旱地区黑碳气溶胶和含碳气体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9年9月~2010年6月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多角度吸收分光光度计(MAAP-5012)观测数据、CO和CO2气体成分混合比数据,分析了西北半干旱地区黑碳气溶胶和含碳气体特征、影响源地,以及影响黑碳浓度的排放物类型.结果表明BC、CO、CO2平均浓度分别为1.75μg/m3、601.71×10-9、387.78×10-6.利用后向轨迹模式将从观测站西部和东部输送过来的气流区分开,气流从东部来时,BC、CO、CO2浓度分别为1.38μg/m3、462.79×10-9、383.03×10-6;气流从西部来时,BC、CO、CO2浓度分别为2.2μg/m3、768.38×10-9、393.47×10-6.对500m、1500m、3000m高度气流来向的发源地进行聚类分析,发现3个高度上气流从中东、中亚及欧洲区域传输过来时,BC、CO、CO2浓度较高,△BC/△CO、△CO/△CO2值较大,说明燃料燃烧效率较低;气流从我国华北华中地区传输过来时,BC、CO、CO2浓度较低,△BC/△CO、△CO/△CO2值较小,表明燃料燃烧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98.
活性炭应用于烟气脱硫技术具有脱硫效率高、原料来源广泛、工艺适应范围广、环保性能好、脱硫过程不耗水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简要介绍了我国SO2的污染现状及目前各种脱硫技术,采用干法脱硫工艺,着重对影响脱硫效率的反应温度、烟气中O2体积分数、SO2体积分数和活性炭粒径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温度的降低有利于提高脱除SO2的效率;2)烟气中O2体积分数越高,活性炭脱硫效果越好,活性炭脱硫能力与烟气中O2体积分数成正比;3)烟气中SO2体积分数越低,活性炭脱硫效果越好,活性炭脱硫能力随SO2体积分数增加而降低;4)活性炭粒径对活性炭的脱硫能力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99.
臭氧投加量是O3/BAC(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净水效果和处理费用. 试验分别采用预臭氧+常规工艺+生物活性炭工艺(下称工艺Ⅰ)和常规工艺+主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下称工艺Ⅱ),以CODMn和浊度的去除率、UV254降幅为评价指标,确定了O3/BAC工艺中最佳预臭氧投加量和最佳主臭氧投加量,并分别对比了臭氧投加前后工艺Ⅰ和工艺Ⅱ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工艺Ⅰ中,最佳预臭氧投加量为0.78mg/L,该预臭氧投加量下CODMn去除率和UV254降幅分别较无预臭氧工艺提高28.8%和43.7%;工艺Ⅱ中,最佳主臭氧投加量为1.20mg/L,该主臭氧投加量下CODMn去除率和UV254降幅分别较无主臭氧工艺提高44.8%和73.3%. 可见,在合适的臭氧投加量下,O3/BAC工艺能够高效去除丹江口水库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水质得到显著改善,投加主臭氧的工艺Ⅱ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比投加预臭氧的工艺Ⅰ更好.   相似文献   
300.
小麦/花生不同间作方式对花生吸收积累Cd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秀玲  张磊 《环境化学》2014,(9):1469-1475
为明确间作小麦对花生吸收积累镉(Cd)的影响,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PVC管阻隔、尼龙网阻隔、混作等3种种植方式下两个花生品种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3种间隔方式相比,缺铁土壤中尼龙网阻隔处理的白沙1016和花育20植株Cd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根系部分Cd含量分别达到9.28 mg·kg-1和9.83 mg·kg-1,地上部分Cd含量分别为1.51 mg·kg-1和2.25 mg·kg-1.研究结果说明,在排除两种作物根系竞争的前提下,小麦根系分泌物可以活化土壤中的Cd,促进花生对Cd的吸收.不论土壤缺铁与否,两品种花生根系部分Cd含量顺序均为:尼龙网阻隔>PVC管阻隔>混作,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在缺铁土壤中花生Cd的积累量顺序为:尼龙网阻隔>PVC管阻隔>混作.在两种作物混作模式下,小麦Cd积累量与花生Cd积累量呈负相关的关系,说明小麦和花生会竞争吸收土壤中的Cd.两个品种花生在缺铁混作处理中Cd的迁移率最大,分别为11.7%和12.2%.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对狭小的根系生长空间内,间作小麦会对花生吸收Cd产生较强的竞争作用,然而土壤缺铁导致小麦分泌的麦根酸类植物铁载体能够活化土壤中的Cd.可以推测,在土壤缺铁条件下,大田种植的小麦/花生间、套种体系中的花生籽粒仍然存在着一定的Cd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