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63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螯合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对 Cu、Pb污染塿土的淋洗修复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刘霞  王建涛  张萌  王力  杨亚提 《环境科学》2013,34(4):1590-1597
螯合剂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由于其具有较强的螯合、增溶等特征而被广泛用于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的修复,为探明其对石灰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选用螯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柠檬酸(CIT)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二鼠李糖脂(RL2)作为淋洗剂,采用批实验和柱实验方法,研究了3种淋洗剂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与螯合剂复合对塿土中Cu、Pb的淋洗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淋洗剂对塿土中Cu、Pb的淋洗百分率大小表现为EDTA>CIT>RL2,在淋洗剂浓度为0.02mol.L-1时,3种淋洗剂淋洗Cu的百分率分别为62.74%(EDTA)、52.28%(CIT)和15.35%(RL2),淋洗Pb的百分率分别为96.10%(EDTA)、23.08%(CIT)和14.42%(RL2).当RL2浓度在100 CMC时,其对EDTA、CIT淋洗Cu具有协同增溶作用;而当RL2浓度在200 CMC时,对EDTA和CIT淋洗Cu表现为拮抗作用.RL2与EDTA复合对Pb的淋洗影响类似于对Cu的影响;而RL2的存在抑制了CIT对Pb的淋洗作用.EDTA、CIT能有效去除污染塿土中交换态、吸附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的Cu、Pb;RL2可以去除塿土中交换态、吸附态结合的Cu、Pb.  相似文献   
82.
接种普通活性污泥,以乙酸盐为碳源,控制进水COD/P为150∶1,在A/O SBR反应器内富集培养了聚糖菌;采用逐渐提高SBR厌氧末硝酸盐投加浓度的方法,将聚糖菌驯化诱导为反硝化聚糖菌结果.SBR厌氧末排水中COD与缺氧末排水基本相同,COD平均去除率达到86.74%,总氮去除率达到98%以上.然后缩短SBR的厌氧及缺...  相似文献   
83.
肖羽堂  张爱勇  张萌  任玉辉 《生态环境》2007,16(4):1171-1174
首次采用(A1/O1)/(A2/O2)厌氧水解酸化—膜微孔曝气生物接触氧化/缺氧生物接触氧化—膜微孔曝气生物接触氧化塔—混凝沉淀—活性炭过滤—二氧化氯消毒处理工艺集成系统处理含甲醇工业废水。在进水后先设厌氧水解调节池以大幅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再用膜微孔曝气生物接触氧化好氧处理去除废水中大部分COD。然后用兼氧细菌接种缺氧处理去除废水中部分COD,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再用好氧内循环曝气生物塔处理去除废水中剩余的COD。处理工艺系统以生物降解有机物为主,后设配套的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以确保整个处理工艺出水满足要求。在原水水质为含甲醇0.03%~5%(质量分数,下同),pH6~10,SS为30~100mg·L-1,CODcr为200~500mg·L-1条件下,处理系统出水达到冷却塔循环用水标准和要求,满足工业循环冷却水的需要。  相似文献   
84.
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结合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巢湖东部湖区的入湖河道水生植被的群落结构特征和区系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共发现常见水生植物物种63种,隶属于28科54属,其中沉水植物4种,漂浮植物3种,浮叶植物2种,挺水植物10种,湿生植物44种.区系分析发现该区域的水生植被呈现隐域性和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亚热带特征,植物种属主要以世界分布属和北温带分布属为主,其次是泛热带分布属,分别占总数的35.19%、31.48%和12.96%;这54属水生植物的地理分布区类型共有中国种子植物所占的15个分布区类型中的10个,而缺少5个地理分布区类型.入侵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分布广泛,河道呈现一定程度的堵塞状态;沉水植物物种则趋于单一化和分布面积狭小,尤其在水体污染严重的区域(如:双桥河流域和小柘皋河下游)几近衰退.CCA分析表明巢湖东部湖区入湖河道水生植物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水体理化指标影响,而非水深的影响.总之,巢湖东部湖区入湖河道水质污染加重,水生植物群落结构极不合理、地理成分复杂程度偏低且具有明显的隐域性,沿河村镇的污水处理以及保护与恢复水生植物尤其沉水植物类群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5.
由于现代建筑的密闭性和化学品的广泛使用而引起的室内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应从建筑总体规划、城市微气候改善等方面人手,将建筑科学与环境科学和生态学有机结合起来,做出健康舒适的室内外环境设计.室内装修中应选用绿色环保型材料,减少劣质材料对人体的长期危害;在厨房的灶具位置设计中应考虑提高排油烟的效率;衣橱不应设计在卧室内避免衣物杀虫剂对人体的慢性毒害;合理使用家用电器,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使用中央空调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受春季沙尘暴和冬季重污染的影响,应在新建住宅中安装向室内输送新鲜空气的净化装置;在建筑工程或室内装修完工后,应进行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验收.  相似文献   
86.
污泥中含有的HA(腐殖酸)会对厌氧发酵过程产生影响.为探究ρ(HA)对厌氧发酵产CH4效率的影响规律,开展了ρ(HA)为0、200、300和400 mg/L(依次记为T0、T1、T2、T3处理)的中温厌氧发酵模拟试验,检测和分析了φ(CH4)、累计CH4产量与产生动力学特征,以及ρ(HA)与累计CH4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处理发酵过程的pH在6.9~7.9之间变化,并且HA对pH变化具有减缓作用;T1处理的φ(CH4)峰值为66.7%,高于T0处理的61.5%,但随着ρ(HA)的进一步增加,φ(CH4)峰值逐渐下降为62.0%(T2处理)和60.0%(T3处理);采用修正Gompertz方程对累计CH4产量的拟合结果表明,HA对厌氧发酵的产CH4潜能呈抑制作用,且随ρ(HA)的增加,该抑制作用更加明显,T0、T1、T2和T3处理的最大累计CH4产量分别为441.1、432.1、397.1和253.5 mL;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ρ(HA)与累计CH4产量呈负相关,随着ρ(HA)的增加,累计CH4产量逐渐降低.研究显示,HA对污泥厌氧发酵产CH4过程呈抑制作用,ρ(HA)较低时可提高沼气中的φ(CH4)峰值.   相似文献   
87.
通过将Cu改性悬浮型光催化氧化过程与纳滤分离膜技术进行耦合构成悬浮型光催化纳滤膜反应器联合处理阿特拉津(Atrazine)溶液.在Atrazine初始浓度ρ0分别为5,15和25mg·l-1,光催化剂浓度ρTiO2为1500mg·l-1,废水pH值为5.5,UV强度为45mW·cm-2,膜分离压力和错流流速分别控制在1250kPa和3m·s-1,反应温度20±1℃的最佳实验条件下,35min之内目标污染物基本被彻底光催化降解,矿化率达到90%以上,出现显著耦合效应;当目标污染物浓度分别为5mg·l-1,15mg·l-1和25mg·l-1时,在ρ/ρ0≥0.6的范围内,光催化降解过程分别遵循一级、零级和一级的混合以及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8.
化工产业快速规模化发展在为社会提供充足丰富的化工产品的同时,化工废水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影响与日俱增。化工废水产生机理多样,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化工废水普遍需要较长的工艺处理流程,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对其工艺流程的选择起到关键作用。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并结合技术特点简选若干应用场景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89.
辽宁省辽中降水化学特征与边界层流场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2007年2月—2008年1月在辽宁省辽中县进行了酸雨观测,获取了辽中站降水中主要化学离子组成,并观测了同期的地面气象条件,结合不同气象流场分析方法,分析降水化学特征与边界层流场的关系. 结果表明:①降水酸碱性与风向有一定关系,偏南风易出现酸性降水,而偏北风易出现碱性降水,降水的酸碱性与850~925 hPa(约700~1 500 m)高度上的风向相关性较强,与近地面风向的相关性不明显;②降水的酸碱性和离子组成与研究区所处天气系统的相对位置关系显著,同是偏北气流,如研究区位于大陆反气旋东部,气流来源于西北地区,Ca2+浓度较高,反之,如位于海洋气旋的西部,由于气流来源于东南海上,故Na+浓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0.
着生藻类在水质监测与水生态健康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江西最大的河流赣江为研究对象,对赣江丰水期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选取53个点位对赣江全流域进行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调查研究,共鉴定着生藻3门42属175种,其中硅藻门有23属151种,绿藻门有9属12种,蓝藻门有10属12种。硅藻门舟形藻属为丰水期赣江流域着生藻类优势属,该属生物密度百分比为14.080%。下游着生藻类以硅藻门桥弯藻属和舟形藻属为优势属,该属生物密度百分比分别为13.088%和12.935%;中游着生藻类以硅藻门桥弯藻属为优势属,该属生物密度百分比为12.849%;上游着生藻类以硅藻门异极藻属为优势属,该属生物密度百分比达10.150%。通过蒙特卡罗显著性检验发现,赣江流域下游总氮、溶氧、叶绿素a和电导率对着生藻类有显著影响,中游主要海拔、流速、河宽和总磷对着生藻类有显著影响,上游总氮、河宽、浊度和流速对着生藻类有显著影响。将其与着生藻类群落结构进行冗余分析(RDA),结果发现影响下游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叶绿素a和电导率,影响中游、上游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主导水环境因子分别是海拔和总氮。可见赣江流域丰水期下游和上游的着生藻类群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质状况,中游着生藻类群落结构主要反映的是流域地貌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