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65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苯并三唑和镉对斑马鱼肝脏的联合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转基因斑马鱼Tg (lfabp10a: dsRed; elaA:EGFP)为模型,探讨了环境中苯并三唑及其衍生物(BTRs)与重金属镉对斑马鱼的单独与联合肝脏毒性效应.结果表明,0.001~0.1μmol/L CdCl2单独暴露使斑马鱼肝脏结合蛋白基因lfabp10a表达量增强,肝脏尺寸相对空白对照组显著膨大(P<0.005),而1μmol/L CdCl2显著抑制斑马鱼lfabp10a的表达,肝脏尺寸相对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5).苯并三唑(1H-BTR,1H-benzotriazole)相对CdCl2而言毒性较低,5 μmol/L 1H-BTR暴露时斑马鱼肝脏lfabp10a表达量增强(P=0.000).联合暴露研究发现,1H-BTR能显著降低重金属镉对斑马鱼的肝脏毒性.因此, 苯并三唑在环境污染物毒性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分别采用UV-Fenton试剂氧化法、次氯酸钙氧化法和二氧化氯氧化法处理模拟聚合物驱废水,考察了各工艺条件对废水降黏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废水pH为7、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UV-Fenton试剂氧化法适宜的H2O2加入量为1 mmol/L,n(H2O2)∶n(Fe2+)=10,处理后废水降黏率达65.7%;次氯酸钙氧化法适宜的次氯酸钙加入量为500 mg/L,处理后废水降黏率达81.7%;二氧化氯氧化法适宜的二氧化氯加入量为100 mg/L,处理后废水降黏率为40.9%。3种氧化法对模拟聚合物驱废水的降黏率大小顺序为:次氯酸钙氧化法>UV-Fenton试剂氧化法>二氧化氯氧化法。  相似文献   
53.
介绍了我县采用废渣综合利用,实现无煤生产水泥的新工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4.
煤矸石制取羟基氯化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卫星  徐燕 《能源环境保护》2000,14(2):17-18,24
  相似文献   
55.
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董常晖  徐燕 《交通环保》2004,25(1):44-47
总结了许多专家学者在公路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景观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影响、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加强公路建设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和公路建设的累积效应评价研究、进一步完善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和建立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56.
双酚A对斑马鱼不同发育阶段的毒性及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端正花  朱琳  王平  张斌田 《环境化学》2007,26(4):491-494
对双酚A(BPA)暴露下的斑马鱼胚胎、仔鱼和成鱼三个发育阶段进行对比研究,并从代谢和DNA损伤两个角度对其致毒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 斑马鱼成鱼24h的LC50(8.00-10.00mg·l-1)比胚胎(16.4±0.40mg·l-1)低,表明斑马鱼成鱼更适用于急性毒性试验,而胚胎更能体现出亚急性效应和遗传效应;在5.00mg·l-1 的BPA中连续暴露48h后,胚胎和成鱼体内的BPA含量分别为373.57±39.76μg·g-1和155.78±17.97μg·g-1,即胚胎在5.00mg·l-1 BPA溶液中的蓄积能力大约是成鱼的两倍; DNA断裂检测表明BPA对斑马鱼胚胎的DNA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57.
氮沉降增加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薛璟花  莫江明  李炯  王晖 《生态环境》2005,14(5):777-782
综述了国外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现状,主要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功能等方面对氮沉降的响应进行了综述,并从微生物对底物的利用模式及碳分配状况,pH值的变化方面初步探讨了土壤微生物对过量氮沉降的响应机制。研究表明,过量氮沉降会给土壤微生物在以下几个方面带来负影响:首先,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表现为土壤真菌细菌相关丰富度发生改变,真菌生物量的减少,真菌/细菌生物量比率的减少,土壤微生物量的减少,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其次,改变微生物功能,表现为减少土壤呼吸率,土壤酶活性的降低,改变微生物对底物的利用模式等等。此外,文章还指出出未来该方面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58.
本文按照“全国生活饮用水水质调查方案”对全盟不同类型水源进行了检验分析,并采用水质指数法进行了卫生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除自来水水质尚好外,广大农村、牧区居民饮用水源:大口井、坑井、砸管井、河水、窖水水质均较差。大口井水源占总饮用水水泥数的81.68%,占总饮用人口数65.60%,除有机物质污染外还有氟化物的污染。文章为水质改善和水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
藻类及其分泌物对混凝过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纯萍进行烧杯混凝试验,考察了试验藻种及其分泌物对混凝过程的影响,试验发现:藻类对混凝过程的影响与藻的种类,生长阶段及藻浓度有关;一般说来,藻类在浓度较低时,对混凝过程吸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而在高浓度时,对混凝过程有不同程度的干扰。增加混凝剂投加量,调节pH,耐加氯可以减弱藻类及其分泌物对混凝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若溪  花开 《安防科技》2013,(12):28-30
转眼间已步入深冬季节,天气逐渐转冷,羽绒服成了人们出行抵御寒冷的最佳装备。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它早已不是以前臃肿暗淡的旧模样,而是变得越来越轻薄,越来越靓丽。红橙黄蓝在街角轻盈地飘过,瞬间点亮了冬日昏黄的天色。其实,兼顾了美丽与温暖的羽绒服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那就是清洗起来非常麻烦。近日,网上流传的一则"洗衣机洗羽绒服会爆炸"的消息,更是让羽绒服沦为了"爆炸"事件的主角。到底是洗衣机的失职,还是羽绒服的硬伤?有人反映,在使用洗衣机洗羽绒服时,洗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