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5篇
基础理论   2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大的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设想或实施往往容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各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是大家讨论的重点。文章认为任何重大资源开发工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资源规律和经济规律,必须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地缘政治关系,开展前期深入的系统性综合调查,进行生态安全与资源工程安全评价和交叉学科论证,并对其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建议:未来的资源环境工程建设要谨防“大跃进”,要科学认识自然资源系统规律,守护好美丽的地球家园;要切实履行资源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提倡基于科学研究和科学态度的学术争鸣,科学问题最好还是由科学家去讨论;一些争议大的科研课题慎用公益性研发经费来支持。  相似文献   
2.
旅游消费生态占用初探——以北京市海外入境旅游者为例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9  
论文分析了旅游消费生态占用基本构成,提出了旅游消费生态占用计量模型。以北京市海外旅游者为例,对旅游消费生态占用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北京市海外旅游者每次来京旅行人均生态占用为0.09587km2,约占北京市现有城镇居民年人均生态占用的5%。因此,旅游消费生态占用对区域生态占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是区域生态赤字扩大的重要诱因。进一步分析表明旅游消费生态占用结构组成中,“行”的能量生态占用在总旅游消费生态占用中居绝对主导地位,约占98%,而“吃”、“住”的能量生态占用约占2%。  相似文献   
3.
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对提高食物安全,减轻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农户的调查,分析了山西省夏县的秸秆利用途径,对该县秸秆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结果表明,夏县作为典型的"小麦-玉米"二熟农作区,秸秆利用效率较高,其中小麦秸秆主要用于工业原料、饲料和还田,玉米秸秆则主要用于饲料和弃置堆放.这种利用方式与造纸业发展、传统的牲畜饲喂方式、农业机械化发展和气候特点有关.最后提出了进一步高效利用秸秆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参与式社区评估法的泾河流域景观管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与式社区评估法既兼顾了景观管理中的地理变量,同时还将社会经济因素纳入了考虑范畴,是深入进行问题分析客观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采用参与式社区评估法,运用问题矩阵和问题树分析,对泾河流域景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利益相关者的认知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利益相关者认为土壤侵蚀已成为第一严重的问题,其次是土地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植被破坏等。尽管当地公众已经认识到了土壤侵蚀的严重危害,但在安排土地利用方式时,却很少考虑土壤侵蚀带来的危害,仍然从事着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5.
华北引黄灌区粮食产量与农业土壤资源质量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时空变异可以更好地掌握农田生产力和土壤质量情况,对农业资源合理配置以及提高生产力可持续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华北平原引黄灌区下游农田作物产量数据和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对华北平原引黄灌区下游作物产量的演变以及有机质和养分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阐明该地区作物产量、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灌区的农田生产力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和时空差异。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农田生产力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冬小麦高产田分布在黄河下游北岸中部地区的齐河县和下游南岸三个县,范围是6084.0~6861.0 kg/hm2,夏玉米产量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中间高两端低的特征,其中齐河县的产量最高,为7524.0 kg/hm2。灌区农田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最高的德州市分别为16.30 g/kg和202.40 mg/kg,全氮含量最高的淄博市为1.17 g/kg,有效磷含量最高的泰安市为34.56 mg/kg。研究表明,灌区的生产力水平一直不断在提升,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掌握养分分布特征和土壤肥力的空间差异来制定合理的施肥措施,可为今后该地区实现精准农业和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口增长胁迫下的全球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9  
人口和耕地、草地、森林4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数量增减和相互转化。该文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人-地关系平衡模型,对1970~1995年和未来50年全球人口增长胁迫下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全球25年来,在人口增长了546%的情况下,耕地面积和草地面积并没有大幅度增减。维持相对稳定的机制是以扩大灌溉面积和大量投入化肥为标志的农业技术进步使土地生产率提高了639%,从而抵消了人口增长胁迫耕地面积增加、草地和森林面积相应减少的压力。②未来50年当中,人口将增加74%,达到100×10,人均耕地、草场和森林面积将分别减少到低于013hm、034hm和037hm,在此情况下,由于将耕地面积扩大74%不大可能,现有全球土地利用(覆盖)格局能否保持稳定的关键是依靠农业技术进步使耕地生产率提高74%以上。③由于在原有维持土地覆盖变化相对稳定的机制中,扩大灌溉面积和大量投入化肥在未来难以继续发挥作用以提高土地生产率,假定现有耕地面积保持不变,现有耕地生产率水平不变,到2050年,耕地仍能养活比届时地球上预测生存人口还  相似文献   
7.
食物浪费既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也威胁着粮食安全,更导致了全球居民的福利损失。食物浪费是消费者行为选择的结果,且消费者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描述性规范影响的,那么消费者对干预信息的吸取(描述性规范)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行为有待进行研究。因此,论文运用随机干预试验的方法,探讨不同干预方案对消费者在外就餐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在信息干预过程中存在对干预信息接收度的问题,当我们试图去干预消费者时,被干预的消费者有多达41.38%的消费者没有注意到干预信息;在餐馆有相关信息提示的就餐环境下,信息干预对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行为是有效用的,具体表现为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行为因干预信息内容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8.
食物浪费既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也威胁着粮食安全,更导致了全球居民的福利损失。食物浪费是消费者行为选择的结果,且消费者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描述性规范影响的,那么消费者对干预信息的吸取(描述性规范)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行为有待进行研究。因此,论文运用随机干预试验的方法,探讨不同干预方案对消费者在外就餐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在信息干预过程中存在对干预信息接收度的问题,当我们试图去干预消费者时,被干预的消费者有多达41.38%的消费者没有注意到干预信息;在餐馆有相关信息提示的就餐环境下,信息干预对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行为是有效用的,具体表现为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行为因干预信息内容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9.
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跟踪研究自然资源的演化、开发利用过程调控机理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我所)资源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任务和研究方向。论文总结了1950年以来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在1950—1978年期间,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以大规模的自然资源调查与综合科学考察为主,丰硕的考察成果对中国的资源开发和区域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在系统地积累科学资料和开拓资源科学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为了解我国资源环境、建立资源科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8—2000年期间,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转向了区域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研究并重的格局,完成的一系列考察报告为区域发展指明了路径,为全面认识中国自然资源和开展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奠定了数据基础。2000年以来,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更加注重学科体系建设,促进了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建立;更加注重世界资源研究,将自然资源考察地域拓展到全球范围;更加注重机理过程研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流动、资源安全、生态服务功能等领域进行了理论开拓;更加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在环境修复的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展望未来,我所资源与环境领域研究将会继续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能源及矿产资源等关键资源为主要对象,在以下5个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推动资源学科的建设与发展:①区域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综合研究;②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复杂性;③自然资源流动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④世界自然资源态势与国家战略性资源安全;⑤环境修复机理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0.
餐饮业是旅游城市重要的产业门类,定量分析旅游城市餐饮食物消费规模、结构及其资源环境成本,对于优化旅游城市食物资源供给模式,促进餐饮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实地调研的一手数据,论文定量核算了高原旅游城市拉萨市餐饮业食物消费规模与结构,并从生命周期视角,通过构建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拉萨市餐饮业食物消费的资源环境成本,主要结论如下:1)2011与2012年,拉萨市餐饮食物人均消费量为923.7 g,人均食用量为780.3 g。2)拉萨市餐饮食物消费总量由2006年的19 498 t到2013年的41 506 t,增加了112.9%。2013年拉萨市餐饮食物消费总量中,当地居民消费27 983 t,游客消费13 523 t。从消费食物类型分析,包括肉类9 712 t,水产品2 843 t,蔬菜15 696 t,主食6 034 t,水果4 885 t以及饮料、酒水等其他食物1 931 t。3)2013年拉萨市餐饮食物消费的生物生态足迹为226 681 hm2,相当于整个拉萨市耕地总面积的6.3倍,餐饮消费食物垃圾的间接生态足迹为653 hm2。拉萨市餐饮食物消费消耗的生态足迹绝大部分来自于西藏自治区外部,内部供应的生态足迹量仅占生态足迹总量的15%。外部供应份额较大的省份包括甘肃、宁夏、青海等临近省份以及河南等中东部省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