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72篇
安全科学   128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397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84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51.
生物传感器正处于高度动态发展,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纳米科学及电子信息技术上的突破不断进步。多指标倏逝波荧光免疫传感器作为多指标快速检测仪器可满足环境样品和食品中农药检测的要求,在环境、临床诊断及食品卫生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类免疫传感器具有能同时检测多种有毒污染物、相对廉价、检测快速和灵敏度高等优点。综述了其基本原理、仪器构造,全面梳理了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多指标同步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2.
为改善我国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由于重建设、轻利用而导致的事故预警能力被制约的现状,以尾矿坝体变形速率监测指标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改进云模型,根据3E规则确定尾矿坝变形监测的正常运营值边界,建立尾矿库坝体变形速率4级预警阈值确定模型,以湖北省某尾矿库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提出的坝体预警阈值确定方法,可得出尾矿库坝体变形速率黄、橙、红各级预警阀值分别为10.842,16.68,25.02 mm/d;进一步与典型小概率法计算结果对比表明,所提出的尾矿坝变形速率4级预警阈值确定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可用于尾矿库重要安全监测指标预警值的确定。  相似文献   
753.
754.
浅谈公安消防部队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5.12"四川汶川8.0级地震灾害,探讨了公安消防部队在应急救援响应、应急救援业务、应急救援装备和应急救援保障方面所体现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755.
长江上游地区的水能资源对于我国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长江上游水文的周期和突变规律,可以提前预防旱涝灾害给农业带来的损失.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长江上游清溪场水文站的水位资料进行插补延长,然后用小波分析方法和Mann-Kendall方法对三峡大坝蓄水前的1890~2002年旱季1~3月份和雨季6~8月份的水位序列的周期性、阶段性和突变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1)旱季水位在1890~ 1940年偏高,1940~2002年偏低;雨季水位在1965年以后持续偏低.(2)清溪场水文站旱季的水位存在5~8年的年际变化主周期,其中1900~1950年间5~8年的周期变化是显著的;清溪场水文站雨季水位的主周期为35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周期,1940~1960年存在8年左右的年际变化显著周期.(3)旱季水位在1933年发生突变,1933年以后水位由高向低转变,1940年以后水位持续偏低;雨季水位在1957年以后水位由高变低,1965年水位下降趋势加大,到1993年雨季水位显著降低,1997年以后雨季水位有升高的趋势.(4)长江上游流域面雨量与清溪场水位变化趋势相一致,明清小冰期东亚夏季风偏弱长江上游气候偏湿润水位整体较高,20世纪30年代、40年代全球气候相对变暖而东亚夏季风偏强,导致雨带偏北,长江上游气候转而偏干水位整体偏低.  相似文献   
756.
2021 年 11 月 17 日江苏盐城近海区域发生 MS5.3 地震,该地震的发震机制及其原因引起地球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为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区域应力场的精确确定是必要的。本研究综合多种机构的震源机制解数据确定了可信的震源机制中心解。为保证震源区域应力场求解的精度,本文搜集了地震周围 2016 年以前的历史震源机制解数据,并利用地震观测报告,得到 22 个 2016 年之后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使用结合后的震源机制解数据求解了江苏盐城海域 MS5.3 地震周围的应力场。最终结果为:江苏盐城海域 MS5.3 地震的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 I 走向 104.95°,倾角 70.91°,滑动角 26.45°,节面 II 走向 5.70°,倾角 65.11°,滑动角 158.86°;研究区域的主压应力呈 ENE‐WSW 向分布,主张应力呈 NWN‐SES 向分布。将应力场投影到震源机制中心解节面上,发现两个节面均处于相对剪应力很高的水平,说明此次地震是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发生在剪应力最大释放节面上的地震,是应力积累后的一次正常释放,周边再次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减小。考虑到应力场投影到节面 II 的相对剪切应力较节面 I大,并且节面 II与苏北—滨海断裂走向更为接近,确定节面 II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面。  相似文献   
757.
以市政污泥为前驱体,采用硼酸掺杂改性共热解法,制备了污泥生物炭(BC600)和B掺杂污泥生物炭(BBC600),采用SEM、BET、FTIR、Zeta电位和静态接触角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BC600和BBC600对水中1,2-二氯乙烷(1,2-DCA)的吸附行为、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构表征结果表明,B掺杂改性后,生物炭中B元素含量、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提高了76%、48%和30%;B掺杂改性对生物炭表面电荷及亲疏水性影响不大,BC600和BBC600表面均带有负电荷,接触角均<90°,两者均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吸附实验结果表明,BBC600对1,2-DCA的吸附性能优于BC600,缘于BBC600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强度更高的含氧官能团;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描述BC600吸附1,2-DCA过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拟合BBC600吸附1,2-DCA过程,颗粒内扩散不是影响吸附速率的唯一限速步骤;碱性条件下生物炭材料更加分散和稳定,且其含氧官能团去质子化,供电子能力增强,有利于对1,2-DCA的吸附;腐殖酸(HA)对BC600吸附1,2-DCA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  相似文献   
758.
为监测大坝运行过程中的异常状态,防范化解大坝溃坝等重大风险,基于大坝变形大样本、非线性监测数据,引入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神经网络模型对大坝变形趋势进行预测,以测试样本的均方根误差最小为适应度函数,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优化LSTM模型参数,建立大坝变形GA-LSTM组合预测模型。以福建水口水电站大坝为例进行验证分析,并与LSTM模型和门控循环神经网络(Gated Recurrent Unit, GRU)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GA-LSTM模型的预测效果和性能更佳,且相较于LSTM模型和GRU模型各测点预测误差均有减小,平均绝对误差减小量最高达6.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