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30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21.
22.
基于当前环境污染现状及国家环保标准的提高,津西钢铁对2号265 m~2烧结机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圆满通过168 h满负荷运行性能考核。低温烟气循环流化床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开发了独有的低温氧化催化剂和高效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解决了NO的低成本氧化和SO_2及NO_x高效脱除的两大关键难题。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烧结烟气实现超低排放的提供了一条经济可靠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3.
为了证实两性粘土对不同层次紫色土吸附Cu~(2+)的促进作用,以不同比例(25%、50%和100%)十四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4)修饰膨润土作为两性基质,将其分别以5%的比例(质量比)添加至表层和粘化层紫色土中,采用批处理法研究不同两性基质添加比例对表层紫色土(ZS)和粘化层紫色土(ZA)吸附Cu~(2+)的等温吸附特征,并对比温度、p H值和离子强度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表层紫色土添加BS膨润土(ZS-BS)和粘化层紫色土添加BS膨润土(ZA-BS)对Cu~(2+)的吸附量均随着BS膨润土中BS-14修饰比例的增大而增加,且相同BS-14修饰比例下ZA-BS对Cu~(2+)的吸附量高于ZS-BS。(2)p H值在3~5范围内,表层和粘化层紫色土对Cu~(2+)的吸附量均随p H值的升高而增大。温度从20℃增加到40℃时,两层次土样对Cu~(2+)的吸附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土样对Cu~(2+)的吸附量在离子强度I=0.1 mol/L时最大,在I=0.01 mol/L时最小。(3)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添加BS膨润土后,不同层次紫色土吸附Cu~(2+)是一个自发、吸热和熵增的过程。  相似文献   
24.
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频率特征及时间序列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华  徐容乐 《灾害学》1998,13(3):7-12
根据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运用一般统计方法和分形理论对其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不仅探讨了历史灾害性海潮随时间演进的频率变化特征,而且判定了灾害性海潮时间序列的分形性质,在经基础上,还深入讨论了其分维与历代灾害性海潮暴积累发生次数和累积发生频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分维随时间演进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5.
本文在概述分形理论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首先探讨了分形理论对深化灾害学相关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其次,对旱涝灾害的几种分形研究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概括,在此基础上,结合旱涝灾害中已有的分形应用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了评述、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26.
1978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1978年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区域经济格局的演变.采用1978-2005年长江三角洲16市GDP数据,首先计算分析区域GDP增加的总量与速度,定量描述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进而引入区域重心的概念,定量表示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以来GDP重心的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GDP增长速度较高的城市主要沿宁沪杭甬铁路呈"Z"型分布:发展速度较低的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边缘及两翼地区;上海市与第二位城市的差距有所减小;区域GDP重心整体上表现出缓慢、定向的向西南移动趋势,表明区域差异总体上在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27.
灾害发生的自组织性质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朱晓华  毛建明 《灾害学》2000,15(2):7-10
在概述自组织理论的基础上 ,根据分形理论在灾害学研究中的大量实际应用 ,初步揭示出了旱涝等灾害发生的自组织性质 ,并对进行灾害自组织性质研究的意义与方向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8.
本首先探讨了人的导致灾害发生的观念,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划分,指出大多数灾害的频繁发生、灾情巨大的罪魁祸首就是人自身观念的局限性,其次探讨了我国现实情况下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9.
30.
随着官媒时代的终结,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盛行,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纸媒。微信公众号能够增加期刊与读者群之间的“粘性”,从而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在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微信公众号的运行实践基础上,系统总结期刊微信融平台经营的实践与经验,并以《地理研究》等数据为例,阐述微信推送对期刊产生的综合作用,以期为科研微信融平台的运行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科研微信融平台上生产好微推需遵守十四条原则、十一条创意要求;(2)坚持不懈地在微信公众号上发送消息,可以增加编辑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拓展读者范围、增加文章的下载量和被引量,从而树立学术期刊的品牌形象,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3)集群化的科研微信融平台的运行,一定要注意共同维护平台形象、谁制作谁负责、合理安排发文量和发文时间、个刊微平台实现互补等。持续地创意和推出微推,需要长期坚持,把期刊编辑和学术研究、移动互联时代、全媒体手段等积极“融”起来,实现期刊由传统纸质出版向富媒体出版、期刊由文献生产者向学科与社会集成型知识服务提供平台的两大根本性转型,才是期刊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